記紐省美術博物館導賞遊

                                       李錦泰

在今年四月歡迎中大沈校長與校友聚宴中,林會長認識到兩位在紐省美術博物館作賞覽導遊義工校友 Pearl Knight Jennifer Mok,遂有六月二十三日上午之導賞遊活動。  

是日在早上工作完後,因受會長囑咐,恊助活動進行,不能遲到,於是匆匆乘火車趕往 Townhall 站,以急步衝去美術館。幸準時於十時四十五分扺達館門,即去尋找 Vicki Winnie,會合 Pearl Jennifer,便在正門人口處影集體相,以為留念。

 

紐省美術博物館正門人口處全體照

 

進得館內,將背囊存於接待處,然後大家集於大堂前,先由 Pearl 簡略介紹美術館之歷史,然因有二十四人參加,於是分成兩組,分別由 Pearl Jennifer 帶領,而我和十一位校友加入 Pearl 之組,開始導賞遊。

 

我們先左轉進入二十及二十一世紀澳洲畫廳 (20th & 21st c. Australian Art Room) Pearl 給我們介紹一位女澳洲畫家 Grace Cossington Smith 所作之畫《The Lacquer Room》。當年 Grace Cossington David Jones 百貨公司正去喝咖啡時,發現一間美式咖啡室 Art Deco café (Soda Fountain café),深受其艷麗色彩和光所吸引,於是進行創作是畫。Grace Cossington 是芸芸後印象派 (pro-impressionism) 畫家中,對光線運用十分著重之畫家。畫中是綠色漆枱桌,紅直條漆木椅背,還有咖色座地燈,對著明亮牆壁和光滑地板。眾顧客看似沒有交流,坐在前面者配帶咖色頸巾,看是冬天時分;他露出奇異目光,似乎知道有人在作畫。遠處牆壁前是幾個侍應,以淺咖綠色構成。

 

The Lacquer Room
(1935-36, 74.0cmx90.8cm)
 

Fire’s on
(1891, 183.8cmx122.5cm)

看完《The Lacquer Room》,便到對面十九世紀澳洲畫廳 (19th c. Australia Art Room) 欣賞 Arthur Streeton 所畫之《Fire’s on》。這畫所繪為在藍山開鑿火車隧道 Lapstone Tunnel 時發生爆炸意外後之情景。 畫面見傷者被抬到山洞前,人們都在搶救他,亦有不少圍觀者。洞口見灰煙不斷上升,山勢高峻,上也有不少遊人。全畫著重光和色之配合,山之色調較光,天空蔚藍,互相對襯。

 

隨之 Pearl 帶我們去隔鄰十九及二十世紀歐洲畫廳 (19th & 20th c. European Art Room) 看全館最大之油畫《Vive L’Empereur》。作者Édouard Detaille 是法國畫家,擅長軍事戰爭畫。《Vive L’Empereur》一畫所繪是法俄兩軍在1807614Fireland 之役,法軍引出俄軍,然後另一隊騎兵從後面追撃,結果大勝俄軍。畫中騎白馬者是法國將軍,騎兵異常勇猛,有雷霆萬鈞之勢。拿破崙是個戰略家,據說也被繪在畫中,因他喜歡騎白馬,想是在遠處中一個白點,但我找不到。

Vive L’Empereur
(1891, 370.0cmx437.5cm)

Portrait of Édouard Detaille
(1891, 100.1cmx77.7cm)

Vive L’Empereur》畫旁是一幅小畫,是Basile Lemeunier 所畫之《Portrait of Édouard Detaille》,是Basile Lemeunier Édouard Detaille 畫室學習時,繪畫Édouard 在作《Vive L’Empereur》畫時之情景。從畫中看到他在作畫時十分輕鬆寫意,邊抽煙邊畫畫。而畫室十分整潔, 地上和架上都放有軍裝設備。

 

欣賞過《Vive L’Empereur》後,有校友提議在畫前影集體相留念。於是眾人坐在,長椅上,擺好姿勢,以畫為背景,影張「全家福」照。

 

「全家福」照

 

離開歐洲畫廳便轉去亞洲畫廳上層(Upper Asian Gallery Room)。這展廳有個主題名《Conversations 》,我們參觀在入口處之幾件展品 阿眉陀佛 (Amitabha Buddhalate 8th century – mid 9th centuryCentral Java)、阿美達佛(Amida Buddha1000s – 1100s, Japan)、釋迦牟尼佛 (Buddha enthroned under the seven headed nagaearly 1800sThailand) In Time Region no. 126701-127000 (1991)

 

這部份展品佛教意識較重,這三尊塑像,中間是阿眉陀佛 (105.0cmx88.0cmx65.0cm) ,安山石 (andesite) 所造,右手擺放在左手上,正在打坐,手指互相緊貼,耳長而眼簾垂下似入定,穿薄紗。據說阿眉陀佛本是王子,而頭頂圓形髪式代表有智慧。阿美達佛 (96.8cmx53.5cmx40.0cm) 由肉豆蒄木 (nutmeg wood ) 所造,黑漆並少許鍍金,坐於蓮花座 (96.8cmx57.0cmx50.0cm) 上。釋迦牟尼佛 (74.3cmx54.3cmx33.4 cm) 是鍍金銅造塑像,據說他修道專注,當大水沖來時也不知道,有七頭蛇救他到安全地方,加以保護,而他也坐於蛇上。

阿眉陀佛 阿美達佛 釋迦牟尼佛

 佛像對面展品是三百個紅、綠 LED (light-emitting diode)燈安置在一塊190.0cmx1200.0cm 大之鋁電子牆《Region no 126701 - 127000》,由日本人 Miyajima Tatsuo 1991年所設計。每一 LED 燈或紅或綠都由多個 1–9 組成不同數字,在同一時刻內各數字不會重覆,定時更新,無時無盡,亦無重覆周期,就像世界上所發生之事件一樣。

 

Region no 126701 - 127000

 

Pearl 跟著帶我們乘電梯去下兩層之當代藝廊 (Contemporary Galleries) 看一位英國藝術家 Grayson Perry 之作品,一幅於 2011 年製作之掛毯《Map of Truths and Beliefs 》。Grayson 乃現代畫先驅之一,亦精於製造陶器。創作此掛毯時,先畫一半,上色,滿意後用電腦打印機印出來,然後用樹脂、毛和綿編織成掛毯。

 

Grayson 想在整個畫面表達平淡和精神、世俗與宗教之衝突,將聖地擴充到無宗教概念。畫中似亂,實則具有特別意思。以中央圓盤內眼睛瞳孔為中心,其中「我的泰廸熊」(My teddy bear) Alan measles 代表神;最左面黑衣女孩手握 iphone、直髪,代表激進消費主義者;圓盤下之小男孩穿紅衣、軍褲,手拿角尺和玩具車,代表他想對宇宙作些探索。圓盤之一邊是熊,是野性和情緒化之世界,另一邊是個穿著民間服裝小婦人,像徵傳統。現實、欲望與社會規則之間要取得平衡,他們一同緊握信念圓盤。

 

Map of Truths and Beliefs
(2011, 290.0cmx690.0cm )
 

看完掛毯,便去現代藝廊(Modern Gallery) 欣賞馬蒂斯 (Henri Matisse) 書本剪畫 (cut-out)Jazz》。《Jazz這作品創於 1947 年,包含20 幅麗艷彩色板模和七十多頁書法,主導著馬蒂斯晚期從油畫轉到剪畫時之作。這些畫先由馬蒂斯助手們上色畫在大張紙上,然後馬蒂斯將其剪下,在其畫室牆上再組合而成。這二十幅雜誌式畫,在牆上排成五行四列,第一幅是小丑The clown(最左上),第二十幅是雪橇The toboggan(最右下),其後再加上十八幅。  

第四行第一幅是《The nightmare of the white elephant》。馬戲團白象站在球上玩平衡,在牠看來,簡直是場惡夢,而身上有箭,代表辛苦。象,是應該回歸到大自然去。  

第三行第一幅是《Monsieur Loyal》,似是載高樂像,在逃亡中。  

第三行第三幅是《The Sword Swallower》,馬戲團表演吞劍者。

 

Jazz

 

Nude in a rocking chair
(1956, 196.0cmx130.8cm)

欣賞過剪畫後,Pearl 就著我們轉身,看看畢加索 (Pablo Picasso) 所作之畫。博物館有兩幅畢加索畫,其一是《Nude in a rocking chair》,另一是《Reclining woman on a couch (Dora Maar)》,並排展出,不過 Pearl 祇給我們介紹《Nude in a rocking chair》。  

Nude in a rocking chair》是畢加索在他75歲時所作,用色鮮艷。他畫一無面女性坐在搖椅上,黑髪長頸;下部有一人頭,相信是畢加索本人,睜眼露齒,顯得不開心。根據黑髪長頸這特徵,這個無面女性,大家都認為是畢加索女友Jacqueline Roque。畫左上方有一張開葉子之藍色棕櫚樹,暗示剛去世畫家馬蒂斯在提醒他何時離去是難以迴避和不可知。

 

攝影藝廊 (Photograph Gallery) 就在隔鄰,那裏展出Miwa Yanagi 攝影作品,是《My grandmothers》系列,表達人生五十年後之生活。Yanagi 是日本女藝術家,專長彩色和黑白動、靜物攝影, 而這系列之創作始於 1999 年,這幀作品《Yuka》是2000年所作,相片中女士雖上了年紀,是祖母級人物,仍穿紅衣,紅髪飛揚,手拿煙,忘形喊叫;旁邊還有年青男友,駕著三輪摩托車 (motorcycle sidecar) 在三藩市金門橋 (Golden Gate Bridge) 上風馳電制,很開心、很寫意。

Yuka
(160.0cmx160.0cm)

來到當代藝廊 (Contemporary Galleries), 見牆壁上有BLURRED 一字,藍色BLUR,紅色 RED,是 Kay Rosen2004年所設計。地上有六件顔色艷麗非幾何型立體,是Sol LeWitt 1999 年製作之《Non-geometric form (splotch)#1 #6。製作過程絕不簡單,作者先畫出平面圖形,利用電腦將其轉成非幾何立體並加色,然後用光滑玻璃纖維塑成這些作品。其顏色鮮艷對撞而且呈波浪形狀,給觀眾很大想像空間。

 

BLURRED Non-geometric form (splotch)#1 #6

 

跟著我們再乘電梯往下層展廳去,看看原住民藝術。  

我們到了Yiribana Gallery 展廳,Pearl 先給我們介紹兩幅由Ginger Riley Munduwalawala 所作之畫,《Nyamiyukanji, the river country》和《Ngak Ngak and the ruined city》,都是畫他故鄉同一地點在雨季和冬天時之景象。畫中之山石狀似魚尾,離河約四十五公里;蛇 Garimala 就是山石和土地之創造者;還有 Ngak Nagk 鳥、 shark’s liver tree Limmen Bight River,而shark’s liver tree 就像警察,維持治安。Riley 在作畫時,通常用太陽代表他母視,Ngak Ngak 鳥在前,而蛇Garimala 就在土地上穿梭走動。

Nyamiyukanji, the river country
(1997, 185.3cmx201.8cm)

Ngak Ngak and the ruined city
(1998, 193.0cmx239.3cm)

然後 Pearl 又介紹另一個畫家Ronnie Tjampitjinpa 1981年之作品《Untitled (Tingari Story at Walunguru)》。畫中用點構成很多大小不同之同心圓,以直線相連接,Ronnie 認為大家都要多走路,都要返回故鄉。他畫中以直線代表祖先們走過之旅程,而在後期畫中,圓形圖標也多用方形或長方形圖標替代,旅程也會用曲線表示。

 

Untitled (Tingari Story at Walunguru)
(1981, 154.0cmx186.5cm)
 

看畢原住民藝術後,Pearl 說沒有時間去參觀大堂展出印度藝術家Jitish Kallat 之作品《Public Notice 2(2007),不過她也給我們作簡單介紹,好等我們有機會再去欣賞。Jitish 用骨頭狀之字母,將甘地 (Gandhi) 不合作運動演講辭呈現出來,但在現今恐怖主義橫行之世,甘地對我們之凝視也就像被丟掉之文物。

 

Public Notice 2
(2007)

 

解散前 Pearl 希望大家給意見,都是一句,祇有一小時,祇能走馬看花,實在時間不夠。  

出到大堂,取回背囊,也見 Jennifer 帶領之一組校友們,於是大家一同出發往大都會午間小敘去。  

今次 Pearl Jennifer 實在地提昇了大家對藝術之欣賞能力,我十分感謝她們能抽出寶貴時間,給大家作嚮導。  

回家後我繼續在網上追尋,為給大家重温參觀過程,也希望能引起大家對遊美術博物館的興趣,速成這篇文字。  

我也將所攝照片放到校友會網頁給大家瀏覽:

https://drive.google.com/folderview?id=0B53-4zWVDKR2fnA5RFJNVEFsS3llcF9haldSRHRCRGc1M2NTTzRNenB0ZkZnSHp5Y1pTLUE&usp=sharing

 

 

back to Newsletter fron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