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訊息學研究

中大早著先鞭

三、四十年前,研究人員想了解疾病的成因, 須先將細胞蛋白提純,查看蛋白質對細胞運作的影響,然後推斷它與疾病的 關係,再以此基礎,研究治療藥物,這個過程極花人力物力。

 

韋妙宜教授在測試有關肝癌及精神病的基因資 料,以編寫目錄。

  八十年代,基因工程技術有突破性發展。研究人員能迅速找到脫氧核榶核 酸(DNA)的鹼基序列,更可在短時間複製大量DNA,大大加快了研究工作 步伐。雖然多年來,研究人員取得的基因資料數量龐大,但都是零碎的片段, 已知功能的基因數目不過約六千,若要進一步追查餘下基因的功能,就尤如把 一本《大英百科全書》切成細小碎片,然後再拼回原狀般艱巨。

  要處理數據如此龐大的資料,必須 依靠具高運算能力的電腦、複雜的數學及統計程式,以及生物遺傳學的知識, 而生物訊息學便應運而生。

  概言之,生物訊息學是結合了生物遺傳資料、電腦應用、統計學和數學, 以研究人類基因的功能,並通過收集、儲存、整理、分析及表達大量相關的數 據,以了解疾病的成因,開發診斷方法、療法及新藥物的新興科學。

  中大自九十年代起在研究資助局撥款支持下,開展了多項研究,包括生化 系李卓予、馮國培、韋妙宜及徐國榮等教授專研心臟疾病的基因,更建立了心 臟基因資料庫,這是中大生物訊息學的雛形。1997年,在工業署的資助下, 成立了「香港生物信息中心」,並於1998年2月27日正式開幕。

研究心臟病和癌症的成因

  李卓予教授透露,中心會開展肝癌、鼻咽癌及兒童血癌的研究。由於華 人的肝癌及鼻咽癌發病率較西方高,成因亦大不相同,是以需優先處理;至於 兒童血癌,則由醫學院兒科學已累積了許多病童基因樣本,可供即時研究。

  中心最近添置了一部新型基因分析儀,能在兩小時內找出九十六個基因的 序列片段(每個基因平均約有一千個鹼基),比舊儀器的速度快九倍,也是全 港最高速的分析儀。

開發基因分析軟件

  中心亦分別與校內電子工程系李棠教授及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陳潤生教 授合作,開發分析遺傳基因及蛋白質功能的軟件,將來會致力開發藥業研究的 軟件。

新法試驗新藥

  過去研製新藥是逐一測試化學藥物與細胞表面受體的接合性,過程漫長, 但中心藉先進技術,可以用電腦摸擬受體的三維結構,再將它與不同化學藥物 分子結合,分析反應,從而縮短研製新藥的時間。中心還設有「中藥文獻」及 「含芬芳類化合物」兩個資料庫,前者包含中藥資料,供藥業界使用。目前, 中心已與多個學術研究組織聯網,互相提取生物訊息。本地科研人員只要接上 中大的生物訊息中心,即可取得各地最新的研究資料。〔摘寫自《中文大學校刊》二零零零年春.夏號〈與生命息息 相關的生物訊息學〉。大題及小題為編者所加。〕

中心設有全港最高速的基因分析儀,可在兩小時內找出 九十六個基因的序列片段。

 

 


Copyright reserved by Alumni Affair Office, CUHK. Web designed by INDEX works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