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傷殘運動員 同譜生命活力之歌 ——潘健侶

  年初,前財政司長、今天的政務司司長曾蔭權發表他任內最後一份預算案時,提到香 港傷殘運動員蘇樺偉:「拼命的向前跑,最後步上頒獎台,揚威海外。」經過艱苦的訓練,香 港運動員在去年傷殘奧運會中,奪得多項錦標。能夠和他們深深分享這項成就和榮譽的人,無 疑是運動員的教練,亦是今年「十大傑出青年」得主潘健侶(90新亞歷史)。

  華燈初上,沙田體育學院的田徑場上滿是跑手,當中包括一群傷殘運 動員和他們的教練潘健侶。看幵短跑運動員在跑道上奔馳,一百公尺跑完 了再跑下一輪。跑到累了,就在場邊「拉拉筋」,此時潘健侶走到運動員 身旁,「拍拍」他們的肩膊,一聲:「再來!」運動員就乖乖的繼續向前 跑,刻苦緞練,譜奏生命活力之歌。

  在潘健侶的眼中,這群傷殘運動員就如自己的「子女」一樣。89年, 潘健侶在中大副修體育。在實習時,體育部馮蓮娜博士找他協助訓練傷殘 運動員,就這樣展開了十二年的傷殘運動教練生涯。首次接觸傷殘運動員時,潘健侶的感覺是既好奇又欣賞, 「正常人如果身體有缺點,通常也會將自己『收埋』,不敢去玩!但這班 『細路』卻肯去面對身體上的殘疾,刻苦受訓,又好乖、好聽話,任何艱 苦的訓練都肯做,毫無怨言,我非常欣賞他們的鬥志。」

  潘校友表示,十二年來,不只是這群「細路」,他自己也不斷在學習,特別是在挫折中學習!

不向挫敗低頭

  92年巴塞隆拿傷殘人士奧運會,滿懷信心的潘健侶,帶領痙攣接力隊挑戰四乘一百米接力賽金牌, 「當時,我很有信心贏金牌,為香港取得好成績!」潘健侶說。結果,接力棒在第一位隊員交給第二位隊員時跌下,接力隊空手而回。

  這次失敗並未令潘健侶氣餒;相反,他更積極地找出失敗的原因, 「除了因為太自信,高估了自己能力之外,我亦忽略了運動員的心理狀 態。」潘健侶說,痙攣選手比健全的運動員較容易緊張,故此,到真正比 賽時,因壓力太大以致發揮欠穩,結果隊員接棒失誤落敗。一向不輕易向困難低頭的潘健侶,92年奧運會後修讀了體育碩士課程,希望可擴闊自 己對運動的知識,協助傷殘運動員建立良好的心理質素,決心四年後捲土 重來。

  艱苦的訓練,加上新秀的湧現,92至96年期間,潘健侶發掘了短跑好手蘇樺偉,接力隊終於在96年阿特蘭大傷殘人士奧運會中摘下金牌, 更打破四乘一百米的世界紀錄!之後,在97及98年的國際賽事中,接 力隊再次打破這項目的世界紀錄,而潘健侶則分別獲選為96、97及98年 連續三屆全港最佳教練殊榮!


潘健侶用盡心血,培訓出一群鬥志可嘉的運動戰士

  潘健侶認為,傷殘運動員在田徑場上的成就,對一般健全的人有深刻 的意義,「他們(傷殘運動員)用堅忍的耐性,克服自己身體上的障 礙!」潘健侶表示,很多運動員是先天痙攣的,但憑後天的努力和堅忍不 拔的精神,將本身的困難和障礙一一克服!「你看他們一拐一拐的跑,其 實他們每天都在進步中。」潘健侶道。現時香港經濟不景,社會怨氣沖天,潘健侶卻勉勵香港人要學習傷殘運動員的堅毅和永不放棄的精神;不必介意從低做起,少點埋怨,多點耐性,「我也失敗過,等了六年才有些 少成績。我們要在跌倒後站起來!」

只有耕耘 才有收穫

  現年三十七歲的潘健侶,本身是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心誠中學的教師,公餘時間,每周一、三及五培訓傷殘運動員。潘校友指出,有些運動員晚 上練習完畢後,立即便要趕上班,有時就算肌肉疼痛或筋疲力盡,也得 「捱」下去!平日,潘健侶亦會安排健全運動員與傷殘運動員一起訓練, 「大家都是走『十個一百』(十次一百米),但傷殘運動員都能夠全部完 成!」潘健侶說,這個安排,有時候也會對健全運動員產生激勵作用, 「他們(健全選手)會說:『嘩!人㳜都咁勁!我都要勁D至得!』。」

  96年,香港「風之后」李麗珊在阿特蘭大奧運奪得風帆項目金牌,帶動了香港運動的熱潮。潘健侶表示,此舉對他們也有間接的幫助,「近 年,政府放在體育運動上的資源,投入已明顯比以往多,這令健全和傷殘 運動員也受惠。」潘健侶說。增撥多了資源,加上多年累積的國際賽經 驗,這群潘健侶口中的「細路」已漸漸成熟。2000年悉尼奧運會,香港傷殘田徑隊可謂「大豐收」——蘇樺偉在一百、二百及四百米三項個人項目中 勇奪金牌,連中三元!而且三項金牌也全部打破了世界紀錄!成績斐然!


蘇樺偉(中)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中勇奪
金牌,教練潘建侶(右)與他一同分享喜悅

忘記背後 努力面前

  「忘記背後,努力面前,向幵標桿直跑。」潘健侶表示,十二年的教練生涯,他亦以這節聖經金句為自己做人和工作的宗旨。勝不驕,敗不 餒,使他明白到,訓練是一種享受,無論結果如何,他也會盡全力去做。 今年,潘校友獲選為「十大傑出青年」,他以一顆「平常心」上台領獎 並表示,「這個獎項對我發揮一種警省作用,它叫我不可自滿,努力做好 自己的工作!」


獲選今年「十大傑出青年」的 潘健侶表示他不
會因此而自滿,只會努力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問到獲選「傑青」,最想感謝的人是誰時,潘健侶認為,除了家人的支持和帶他「出身」的馮蓮娜博士 外,還要感謝中大的栽培。潘健侶表示,在他的生命中,中大的讀書 日子可說是最光輝的時刻!「由中學升上大學,就好比進入了一個充 滿自由和發揮理想的世界!」在學期間,潘健侶已在校內體育運動上 十分活躍,他是中大田徑隊的隊長,亦曾擔任中大運動會的籌委會 主席。籌劃的過程中,讓他認識到自己原來也有領導的才能,「四年 的大學生活,無論在思想的啟迪,以至個人眼界方面都擴闊了!」潘 健侶亦難忘中大的宿舍生活。他說,除了深夜與三五「同房」出外食 糖水「宵夜」之外,更難忘「靜雞雞」在裝有防火噴水設備的宿舍房間內 「打邊爐」的「獨特風味」!

雅典奧運再顯身手

  92年的挫折,96年的小勝,然後到2000年的大豐收,潘校友不斷 向目標進發。究竟未來還有甚麼目標呢?潘校友斬釘截鐵的說:「2004年雅典奧運!」潘校友承認,他所培訓的這群「細路」,經過多年的奮戰, 也需要休息。現時正急於找尋後起之秀。去年悉尼奧運會,潘健侶眼見各 地派出不少年輕選手比賽,相信他們都是經過長時間的全職訓練,在這方 面,香港似乎難以實行,「你看!連我自己也不是全職教練!何況運動 員!」


潘建侶與運動員一同將目標放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

  「On your mark......Set...... Go !」,運動員在潘健侶的號令下,身體雖然有缺陷,但仍咬幵牙關,如 子彈般向前直奔,彼此有同一個目標——2004雅典奧運!大家立志用堅 毅不拔的精神,譜唱出人類生命活力之歌!
潘健侶(90新亞歷史)畢業後, 在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心誠中學任教。由於89年在中大副修體育時, 出任傷殘運動員教練工作。因此,畢業後任教師,公餘繼續擔任教練 工作,帶領香港傷殘運動員出席92、96及2000年奧運會,並屢奪 金牌。今年獲選為2001年香港傑出青年。


歷屆傑出青年况的中大校友
中大校友 獲選年度
許冠文(69聯合社會)

1977

李自萱(62崇基社工)

1978

陳黃穗(68崇基社工)

1979

張敏儀(68崇基英文)

1980

林世光(72崇基經濟) 1980
郁德芬(79神學碩士) 1982
孫郁標(80傳播碩士) 1983
陳毓祥(80傳播碩士) 1985
麥洛新(71崇基社會) 1986
曾葉發(76崇基音樂) 1988
盧業媚(71-72崇基英文) 1989
陳家駒(81崇基企管) 1989
張佩蘭(86翻譯碩士) 1989
吳明欽(87教育碩士) 1989
黃匡忠(83社工碩士) 1990
梁錦濠(75崇基地理) 1991
阮德添(77新亞工管) 1992
陳永華(79崇基音樂) 1992
盧偉國(84工管碩士) 1992

周志堅(77聯合市場,
    95研究院市場與國際企業)

1994
林章偉(81新亞企管) 1996
譚偉豪(86聯合電子) 1997
楊重光(95醫學博士) 1997
陳偉光(83崇基音樂) 1998
蔣麗莉(89工管碩士) 1999
陳兆焯(93教育學院電腦) 2000
潘健侶(90新亞歷史) 2001

 


Copyright reserved by Alumni Affair Office, CUHK. Web designed by Soft-Lab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