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 園 消 息 中大教學酒店動工 亞洲首間四星級教學酒店於中大校園動土。儀式於去年12月19日舉行,由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主席林李翹如、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主席鄭裕 彤、中大校董會主席利漢釗及中大校長李國章教授主禮。教學酒店位於大學火車站側,樓高20多層,有600間房,預計於2004/2005年落成。
中大人膺傑出領袖 中大醫學院院長鍾尚志教授(88醫學博士)及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講座教授沈祖堯教授獲選為傑出領袖。 此項由星島集團主辦的「2001年度傑出領袖選舉」今年已是連續第八年舉行,該活動旨在通過一年一度的選舉表彰,提升香港人發揮傑出領袖及貢獻的精神。是次選舉共分六個組別:分別為商業/金融組、科技組、社區/公共事務/環保組、創意獎、教育獎及體育/娛樂組,共有八名得獎者。 中大兩位教授因在治療消化性潰瘍方面而獲創意獎。 另外,中大校友聖匠小學校長余潤輝(93兼讀小學教育)獲得教育獎。
化學講座教授麥松威獲選中科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結束每兩年一度的院士增選工作,今年香港共有六位科學家當選院士,包括中大化學講座教授麥松威,是1993年以來最多人當選的一 年。麥松威先後在中大擔任化學系系主任及理學院院長等重要職位,他在結構化學研究方面,不僅取得多項突破性發展,更屢次獲得國際性獎項,其著作甚豐,配位化學及晶體工程等範疇,成績尤為突出。他的論文多次被國際引用援證,在化學類SCI引用排名更位列 595,是排名在前一千名的數位亞洲華裔化學家其中之一。
中大擬推出「優先錄取計劃」 為了讓會考成績卓越的中六學生盡快進入大學,接受專上教育,中大決定推出一個「優先錄取計劃」。對於這項計劃,各方面都表示支持。因為使優秀的中學生,留在香港專上院校繼續學業,無疑可以為香港培育更多 優秀人才。 「優先錄取計劃」擬初步錄取一小撮會考成績優異的中六學生,入學後,他們須修讀123個學分,才能夠畢業。中大教務會原則上同意這項計劃,而校董會亦對此表示支持,有關落實計劃的建議和細節,將於4月召 開的教務會會議上討論。 津貼中學議會主席許俊炎(65崇基化學)接受報章訪問時曾表示,這個計劃有助刺激中學生求學,讓成績優異的學生,毋須浪費一年讀中七。 最近,教育統籌局檢討香港的教育制度,同意制度可引入更多彈性。 據教統局發言人向外界表示,過去亦有鼓勵個別院校舉辦小規模「拔尖」課程。所以,基本上歡迎大學推行這個優先錄取計劃。 四年制提供更全面的教育 讓成績優異的中六學生提早入讀大學,的確可令教育制度有更大彈性,尤其是在專上教育,引入彈性的收生機制,可以令優異的中學生,因應他們的學習能力,加快學習步伐。據悉,中大的「優先錄取計劃」,錄取的「尖子」學生,第一學年可因應本身的能力、興趣和天份,修讀任何課程,這樣可以更有效啟發他們的才能;而且計劃中,這批「尖子」學生須修畢123個學分,比目前三年制修讀的99個學分為多,四年左右才能畢業,藉此可提供更全面和均衡的教育。為了確保收生機制的一致性,選取學生會由一個「大學小組」擔任,而非由學院或學系自行選錄。 這個「優先錄取計劃」對中學生有一定的「激勵」作用。不過,計劃最終亦涉及大學四年學制的問題。由於學界普遍認同,四年大學制度比三年制好。因此,中大推出的「優先錄取計劃」,可以為日後重行四年制,提供一個圓滑的過度。 目前,大學正就此計劃諮詢校內各學系的意見和相關安排,希望趕及在今年9月,落實這項計劃。
中大護理學系命名為 「香港中文大學那打素護理學院」 中大護理學系正式命名為「香港中文大學那打素護理學院」,並於去 年12月14日舉行命名典禮。
過去十年,中大護理學系一直為香港提供優質護理教育,在護理研究方面亦扮演重要角色。香港中文大學那打素護理學院命名後,將繼續履行其使命—以卓越的教學及科研,促進優質護理實務,以及秉承基督教聯合醫務協會那打素護士學校「矜憫為 懷,役於社會」的精神,為香港的護理界培育優秀人材。
中大社區及家庭醫學系家庭醫學文憑畢業人數創新高 由於家庭醫學逐漸得到社會的重視,不少在職醫生均抽出寶貴餘暇報讀中大社區及家庭醫學系家庭醫學文憑課程,令到今年的畢業人數創新高,共有77位於2000年入讀的學生順利畢業。除了家庭醫學文憑課程之外,三個有關職業治療的文憑課程以及流行病學與生物統計學學士後文憑 課程亦同時於去年11月18日舉行畢業典禮。
中大哈佛合力探究精神健康 精神健康問題約佔全球疾病總開支的一成。然而,根據去年的世界衛生報告估計,發展中國家花在心理健康的問題,往往少於總醫療費用的百分之一。 本校與哈佛醫學院最近獲撥款一百三十五萬美元,在2001至2006年合作發展精神健康及政策研究項目,早前舉行的「美國哈佛醫學院-香港中文大學精神健康研究國際會議」,是該計劃的重要項目。
會議在醫學院深造中心繼昌堂召開,講者包括哈佛醫學院社會醫學系主任Prof.Byron Good。中大醫學院院長鍾尚志教授、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張明圓教授、中大精神科學系李誠教授、北京醫科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主管于欣教授,印尼大學醫學院精神科學糸Prof.Sasanto Wibisono、中大精神科學系趙鳳琴教授和社區及家庭醫學系胡令芳教授,討論課題涵蓋全球的精神健康情況、早期精神病,歧視問題、性別與精神健康、進食失調、藥物濫用、性問題、更年期症狀、家庭負擔、精神病醫護人員遇到 的難題,嶄新治療及精神健康攻策。
中大辦新工商管理碩士課程配合醫療服務發展 隨著人口老化及醫療成本不斷上升,對如何計劃、推行及評估香港的醫療體系,實在需要管理專才構思與執行所訂下的規劃,令社會資源更有效發揮。有見及此,中大醫學院與工商管理學院為醫療的管理及醫護人員提供一個創新的進修機會,籌辦工商管理碩士課程(醫療),內容涵蓋商業管理及醫療專業,並於去年11月15日舉行了發布會,介紹此課程的詳細內容。
開辦首個以學術研究為基礎的評估培訓中心 中大工商管理學院及心理學系合辦全港首個以學術研究為基礎的評估培訓中心,中心位於中大校園內,專為不同類型的商業機構提供商業心理及管理方面的顧問服務。評估培訓中心於去年11月10日舉行開放日,中大副校長廖柏偉教授、人事決策國際(大中華)公司主席莫布萊博士及公務員培訓處處長吳永祥先生均應邀出席。
崇基學院金禧校慶音樂會及 五十週年校慶美術展覽 為慶祝中大崇基學院五十週年校慶,「崇基學院金禧校慶音樂會」於本年3月25日(星期一)晚上八時正在香港大會堂音樂廳舉行,歡迎校友參加,查詢請電2609 6989/8010。另外,學院於本年3月22至25日亦於香港大會堂高座展覽館舉 行美術作品展。查詢詳情,請致電2609 6444。
「崇基學院校友至善獎學金」及「崇基學院至善獎學金」 「崇基學院校友至善獎學金」及「崇基學院至善獎學金」之頒授儀式,已於去年11月23日的中大崇基學院週會中舉行。當日共有30名一年級崇基同學獲頒「崇基學院校友至善獎學金」及57名二、三年級同學獲贈由崇基學院校董會捐贈的「崇基學院至善獎學金」。當天也是崇基學院五十週年校慶傑出校友講座系列之第四講,演講嘉賓是東亞銀行執行董事兼行政副總栽彭玉榮校友,講題為「崇基與博雅教育」。
淅江第一銀行頒授獎學金予中大崇基學院學生 淅江第一銀行自1978年開始,二十四年來每年均捐贈獎學金予中大崇基學院學生。本年度的獎學金頒授典禮於去年11月14日假中環淅江第一銀行中心舉行,並由淅江第一銀行副董事長大矢高暉先生將獎學金頒予四名崇基同學,他們分別為工商管理學士綜合課程三年級謝兆東同學、會計學院二年級黃凱婷同學、訊息工程學系三年級葉立恬同學及二年級劉國麟同學。
中大崇基學院五十週年校慶音樂劇「沉夢行」 為慶祝中大崇基學院五十週年校慶,一群崇基學生早於一年前已開始構思一個原創音樂劇。經過一年多的籌備,一個由中大崇基同學自編自導自演的音樂劇「沉夢行」於本年1月9日於葵青劇院演藝廳公演。為令音樂劇的製作更具專業水準,同學邀請了白耀燦先生及中大音樂系陳偉光教授分別擔任他們的戲劇顧問及音樂顧問。
新世紀普通話教育論壇 中大普通話教育研究及發展中心於去年11月24日於中大信和樓三樓李冠春堂,主辦新世紀普通話教育論壇,探討普通話作為教學語言面對的問題。
社會科學院院長榮譽錄暨優異新生頒獎典禮 中大社會科學院於去年11月24日舉行「院長榮譽錄暨優異新生頒獎典禮」,香港金融管理局副總栽陳德霖先生及中大校長李國章教授為是次典禮嘉賓。
長者政策雄辯擂台 中大辯論學會與香港明愛安老服務合辦的「長者政策雄辯擂台」於去年12月1日舉行,辯題是:「香港政府應該立例子女供養父母」,由香港明愛安老服務之長者迎戰中大辯論學會學員,唇槍舌劍、雄辯滔滔,過程非常熱鬧。
曾克耑藝文展覽揭幕 為紀念中大已故詩人書法家曾克耑先生誕生一百零一年,逝世二十六周年之「曾克耑藝文展覽」於去年12月5日假中大新亞書院許氏文化館舉行揭幕典禮,中大新亞書院院長梁秉中教授、文學院院長羅炳良教授、中 文系系主任鄧仕樑教授與藝術系系主任蘇芳淑教授均出席主禮。
門診教學科研中醫藥臨床中心成立 中大與東華三院合作,成立全港首個集日間服務、專科門診、教學和科學實證研究於一身的中醫藥臨床研究服務中心。該中心設於廣華醫院, 於去年11月中啟用。中心內設電腦網絡可檢索在內地及台灣有關中醫藥研 究的文獻以及過萬部中醫典藉全文,網址為:www.twghkwhcrsc.org。
「中醫藥學網上教學系列」啟動典禮 由中大主辦,大中華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協辦之全港首項由本地大專院校主導的「中醫藥學網上教學系列」,於本年1月推出,並於去年12月5日假座香港麗嘉酒店舉行啟動典禮。當日主禮嘉賓包括中大副校長楊綱凱教授、中大中醫中藥研究所管理委員會主席梁秉中教授、中大中醫學院中醫學榮譽講座教授胡秀英教授、中大校外進修學院院長李仕權先生及大中華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主席兼行政總栽鄭潔賢女士。
《光耀百年》歷史專輯 中電於去年12月推出《光耀百年》歷史專輯,專輯由中大歷史系教授郭少棠帶領四十多個學生,遍訪香港多個地區,訪問超過130位長者,道盡電力供應前後的民生變化。《光耀百年》共有250頁,中英對照,並有數百張珍貴的歷史照片,該專輯會免費派贈各大學、中學及公共圖書館。 中大首辦全球青年文學獎作品集《春來第一燕》 中大文學院於2000年首辦「新世紀全球華文青年文學獎」獲得空前成功。《春來第一燕》就是以十七篇文學獎各組脫穎而出的心血結晶結集成書,及將文壇耆宿的雋言妙語、新蕾的得獎感言一一輯錄。由香港天地圖書出版公司出版。
中大男籃在上海參加「亞洲名校大學生籃球邀請賽」 中大男籃於去年12月1至6日參加上海交通大學主辦之「亞洲名校大學生籃球邀請賽」。中大男籃分別以57:88及53:97敗於擁有國家青年隊球員的上海交大及日本早稻田大學。第二階段賽事,中大男籃以77: 72擊敗漢城大學名列第五名。
亞洲手語語言學、聾人教育及聾人文化會議 中大現代語言及文化系與香港聾人協進會於去年12月17至19日,合 辦「亞洲手語語言學、聾人教育及聾人文化會議」,會議除邀請著名學者 Susan Fischer教授、Francois Grosjean教授及James Woodward教授發表三個專題講座外,並由來自多個地區的資深手語研究工作者作十八個口頭報告。
2001全港教師網球及乒乓球錦標賽 由中大體育部及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合辦之「2001全港教師網球及乒乓球錦標賽」於去年12月27日,假中大體育中心舉行。比賽成績及相片已刊登於中大體育部網頁,歡迎瀏覽:www.peu.cuhk.edu.hk
中大成立「中文新聞標示語言協會」 由中大設立,獲工業署創新科技基金贊助六百四十萬元的「中文新聞標示語言協會」於本年1月10日正式成立。「中文新聞標示語言協會」並正式獲國際新聞電訊評議會(IPTC)接納為大中華區首名成員。協會將致力建立及推廣本地的新聞標示語言標準,開發支援軟體以增強本港新聞媒體及出版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促進本港以至大中華區新聞媒體及出版業電子商貿。
首屆「健康教育專業文憑課程」畢業典禮 中大創辦之健康教育專業課程於本年1月26日舉行第一屆畢業典禮,二百多名教育工作者成功修畢是項文憑課程,典禮中有畢業生分享其學習體驗及在校推動健康教育的經驗。
「獎學金運動員」茶會 中大「獎學金運動員」計劃由本年度開始,10位獎學金運動員已入學近半年多,體育部特於本年2月1日舉行「獎學金運動員」茶會,以聯繫各運動員、教練、大學學生輔導處及中大四間成員學院,進一步了解及關顧各運動員之學校生活及運動訓練。
講座、學術會議及研討會 • 199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Louis J. Ignarro教授於去年11月23日在威爾斯親王醫院中大醫學院深造中心逸夫講學堂,舉行偉倫訪問教授公開講座,主題是「一氧化氮調節血管功能研究之回顧與總結」。另外,中大心胸外科亦於去年11月23至24日在威爾斯親王醫院中大醫學院深造中心逸夫講學堂舉行第一屆 「心血管科學—從實驗室到實踐」國際研討會。參與研討會的講者包括諾貝爾醫學或生理學獎得主及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主席。 • 英國劍橋大學政治經濟學講座教授、1996年諾貝爾經濟獎得主米里斯教授(James A. Mirrlees)於去年11月23日在中大崇基校園主持講座,題為「不完美消費者的 經濟政策」。 • 由中大文學院暨歷史系主辦,嶺南大學族群與外華人經濟研究部及馬來西亞華社研究中心協辦,以探討海內外潮州文化為主題的國際學術會議於去年11月22至24日假中大祖堯堂及中國文化研究所舉行。是次研討會主題為「海內外潮州文化圈」。 • 中大聯同清華大學、北京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及香港八所院校於去年11月27至28日在中大合辦「香港通識課程暨文化素質教育研討會」,讓海峽兩岸的學者及研究人員聚首一堂,就「文化素質、社會發展與全人教育」、「通識教育的課程設置與教學」及「通識教育、文化素質教育與中國文化教育」等三個範疇進行交流及研討。 •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及國際事務講座教授克魯明教授(Paul Krugman)於去年11月30日在中大主持講座,題為「日本經濟蕭條的教訓」(Lessons from the Japanese Depression)。 • 由中大中醫中藥研究所、公共衛生學院及中大世界衛生組織運動醫學暨促進健康中心主辦的國際太極拳科學研討會於去年12月1至3日舉行,內容包括探討太極拳的科學基礎、交流太極拳的臨 床應用經驗等。
• 美國德克薩斯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市場學系 John P. Harbin Centennial Chair in Business 的 Vijay Mahajan 教授以偉倫訪問學人身份,於去年12月7日到訪中大工商管理學院,並主講「競爭市場: Dot-Com 失敗的啟示」。 • 中大醫學院健康教育及促進健康中心與崇基學院於去年12月7日,合辦「健康城市與健康大學研討會」。來自香港、內地、台灣、澳門及歐洲的傑出學者均藉此良機促進東西方學術交流。
中大舉辦「健康城市與健康大學研討會」推動健康教育 • 中大於去年12月14及15日舉行了「從腦電波了解腦同步」研討會,是次研討會由中大心理學系主辦,邀請了多位從事腦電的香港及中國學者,以及兩位美國著名學者菲文(Freeman)教授及巴德查仁(Bhattacharya)博士講論有關題目。 • 中大與上海復旦大學合作成立的滬港發展聯合研究所於去年12月19日,主辦「進入世貿後中華經濟圈的持續發展」研討會,對中國入世後帶來的新問題作出深入的分析。 • 中大決策科學與企業經濟學系於去年12月19至21日舉辦「第一屆電子商貿國際研討會」,主題為「資訊科技管理帶來競爭優勢」。工商界專業人士和來自國際知名大學的傑出學者於會中分對電子商貿的看法和有關的研究成果。 • 中大逸夫書院本年度「邵逸夫爵士傑出訪問學人講座」,於本年1月9日邀請了二千年 Turing Award (杜林獎)得主姚期智教授主持,題目為「資訊科學之奧秘」。
• 2001/02年度崇基學院週年教育研討會於本年1月19日於崇基禮拜堂舉行,主題為「科學、社會、人—中國在廿一世紀」。五位講者分別是:美國哈佛大學數學系講座教授丘成桐教授、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榮譽退休教授楊祥發教授、北京大學副校長閔維方教授、中大中國文化研究所所長陳方正博士及中大訊息工程學系系主任兼講座教授黃永成教授。 • 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 John H and Elisabeth A Hobbs 認知及教育教授高德納博士應中大教育學院的邀請,於本年1月25日主講「良工:卓越與倫理兼備的學校教育」,透過遺傳學和新聞學例子,論述如何在市場主導的時代同時兼顧專業操守和社會責任。 • 由中大教育學院課程與教學學系、香港教育研究所、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合辦的「第四屆兩岸三地課程理論研討會」於本年1月25至26日假中大舉行,主題為「兩 岸三地課程統整比較研究」。
調查/研究報告 「九.一一」後香港人患情緒病的概況 中大醫學院香港健康情緒中心於美國「九.一一」事件後進行的研究顯示,受訪的1000多人中有近兩成出現情緒問題,他們當中在過去三年出現自殺思想的人數也較沒有情緒病的受訪者為高。而負資產人士出現情緒病的情況比非負資產人士嚴重。
市民對吸煙與中西藥的調查 中大腫瘤學系進行的「肺癌的預防及治療—市民對吸煙與中西藥的調查」,訪問了1003名市民,調查顯示接近六成被訪者表示如果不幸患上肺癌,會拒絕進行手術,同時他們對化療或電療十分抗拒。調查亦發現普羅大眾對傳統中醫藥治療肺癌的認識膚淺。另外,萬一身患晚期肺癌,超過六成人士寧願放棄任何醫治,市民因擔心化療的副作用而不選擇化療,但他們也不會選擇中醫藥。
市民對香港經濟現況評價二零零一年十二月份調查報告 中大經濟系副教授關焯照於2001年12月28日進行二零零一年十二月份「市民對香港經濟現況評價」調查,成功訪問了503名十八歲或以上的香港市民。調查顯示,只有百分之六的被訪者認為財務狀況較一年前「變好」,而「跟一年前一樣」和「變壞」則同樣佔四成七。與上次九月份的調查結果比較,選擇「變好」的微升百分之一,而選擇「變壞」則下降百分之九。對於未來五年香港經濟的表現,只有三成四的被訪者抱持樂觀態度,而認為「跟現在一樣」則佔二成五,但有三成二表示悲觀。
香港人患阻塞生睡眠窒息症的情況 中大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一項對中年職業司機的調查研究發現,每十個司機中超過一人會患上「睡眠窒息症」(睡眠時每小時呼吸多次暫時停止),當中不少更患上「阻塞性睡眠窒息症」(睡眠呼吸疾病再加上日間渴睡)。
連串活動 與逸人同樂 本屆逸夫校慶主題為「紅逸」,為配合此主題,學生會特別舉行了三個創新的慶祝活動。首先是於1月14日舉行的「中華文化日」,特別在文化廣場擺設一系列有關中國文化的攤位,內容包括中國傳統小食、書法、古裝照相及藝術表演等。 緊接的是1月16日舉行的「逸夫時光隧道」,顧名思義透過遊戲、互動的形式,用展板和布幕帶大家回到逸夫的往昔。另外,於1月22日舉行的「逸夫主題公園」更將坊間流行的通俗玩意,如廟街看掌、冒險樂園的機動遊戲等,通通搬到逸夫 路,實行與逸人同樂!
首創韓燒千人宴 壓軸好戲是1月25日舉行的「千人宴」,是次晚宴首創以 「韓燒」方式進行,更有競技、魔術、中國舞、國樂演奏等節目,大會更邀得「鬼馬」歌星尹光及張如城獻唱金曲,各逸夫同學均樂在其中,度過了一個愉快的晚上!
|
||||||||||||||||||||
Copyright
reserved by Alumni Affairs Office, CUHK. Web designed by Soft-Lab Limi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