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香港不斷強調掌握兩文三語,其中的重要性,只要問現任港龍航空行政總裁許漢忠就知道了。
  1974年,許漢忠在政府當了半年行政主任後,轉投國泰航空,
成為首位中大畢業生加入該公司任見習經理。他說取錄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取決於英語水平。他在大學時期,已認識到英文的重要性,所以不斷砥礪英語訓練。

 

 

 

時國泰航空作為英資企業,又是重點發展國際化航空業務,英語能力對行政人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國泰航空的行政人員,都要先派駐各地,汲取廣泛閱歷,再回港發展專長,此種辦法培養出不少具國際視野的行政人員。許漢忠至今對「外放」的日子,仍然津津樂道。加入國泰後,他旋即調往新加坡及台灣。1979年至1983年駐台四年,邂逅了他的太太,也學會了國語(普通話)。
  「我調任台灣的時候,一句國語都不會說,竟然跟一位台灣女子墮入愛河。那段日子,國語的突飛猛進和人脈關係拓展,對將來的事業,有深遠影響。」

人生轉捩點

   台灣的日子,對他的影響很深。除了通曉國語,就是人情的練達。台灣是中國人的社會,商業社交仍帶強烈的華人色彩,講長幼尊卑,論世故交情,待人接物方式,跟西方和香港都大不相同。
   許漢忠說,駐台的日子,所奠定的最重要基礎,就是諳熟國語和掌握中國人的辦事方式。
   1984年,他再被調往馬來西亞檳城,由於檳城是以華人為主的城市,在當地華語(普通話)亦大派用場。
   1986年,他終於回到香港。前途談判塵埃落定,中英簽訂了「聯合聲明」,香港進入回歸過渡期。適逢其會,他出任國際事務經理,為國泰航空處理國際航權事宜。「聯合聲明」宣布以後,亦代表國泰與政府合作,協助將本港航權從英國與外國政府簽訂的「航空協議」中分開,並簽訂成為特區政府的航空協議。由於航權談判涉及中英雙方,他的國語和人際技巧再次發揮作用。其間與大陸官方接觸,認識不少大陸官員,為日後進入港龍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內地工作

   1990年,國泰注資當時經營困難的港龍,並與港龍簽署管理合同,許漢忠成為調往港龍的四名國泰行政人員之一,進行業務重整。國泰又決定從北京和上海航線撤出,轉由港龍經營,擴展中國大陸航線。許漢忠能操流暢的國語,又擁有對中國的豐富經驗,順理成章負責跟內地政府接洽,為港龍開拓航線。

   1992至1994年,許漢忠又借調至母公司太古集團,任駐北京首席代表,進一步加強其對中國事務經驗。
   1994年,國泰又收購了專門發展貨運業務的華民航空。華民航空是本港的航空公司,數度轉手仍不能轉虧為盈。許漢忠再奉召出掌華民,這是繼港龍後,他的第二度「創業」,為華民重組並開拓貨運業務。很短時間以內,他將華民轉虧為盈,也在航空貨運方面汲取寶貴的經驗。

出掌港龍

   1997年,香港主權回歸之際,政治形勢隨之起了深刻的變化。由中國民航控股的中國航空集團公司入股港龍,成為最大單一股東,國泰則減少持股為第三大股東,亦終止了與港龍的管理合同,港龍須轉型為一家獨立管理的公司,不再依靠國泰提供管理。
   港龍聘請許漢忠到港龍出掌行政總裁,他決定離開了服務廿二年的國泰,當時他是國泰數位最高級的中國籍行政人員,可是他仍毅然離開,到港龍第三次「創業」。此後,港龍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得以迅速發展香港和內地之間的航空服務。2000年,港龍開辦了全貨運服務,令港龍業務發展更上一個新台階。2002年,港龍進一步開拓了飛往台北的航線,並陸續開拓了泰國曼谷和日本東京等地市場。
   許漢忠的職業生涯,大半都與中國業務有密切關係。許漢忠說,大學的時候,正值火紅年代,他對當年「文革」不以為然。改革開放後,經過多年的接觸,眼見中國不斷進步、開放,徹底改變了他的看法,認為現時的中國真正大有前途,親切感油然而生,而他亦有幸身在其中,參與中國經濟發展,這是他加入港龍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

大學教育

  有人說,語言是一片天空,讓我們進入另一個世界,這句話對於許漢忠貼切不過。沒有卓越的語文能力,中、英亦然,一切都無從談起,更不要說寸土必爭的航權談判了。

   許漢忠畢業於生物系,現時能於航空事業創出傑出成就,除了語文能力外,他認為大學的通才教育亦相當重要。為了支持本港大專院校培訓更多出色人才,許漢忠一直積極參與高等教育工作,他曾任中大崇基學院校友會會長、現任崇基學院校董、嶺南大學校董會董事、香港資訊教育城董事和中大酒店及旅遊管理學院諮詢委員會委員。

 


Copyright reserved by Alumni Affairs Office, CUHK. Web designed by INDEX works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