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頭腦,與別不同,故此牛頓看蘋果掉下,發現萬有引律。一般人遇上颱風,大都盼望多天假期。小時候,方志剛發現颱風移動有跡可尋,引發赤子童心,一生追風。

   小學時代,方志剛遇上颱風,邊聽收音機,利用電話簿最後一頁,標示颱風距離的地圖,按經緯度坐標,精確紀錄颱風路線。

   「只要有數據,就可預測颱風。」電話簿最後一頁,成為小時候推算颱風移動的工具。

   「遇上不同月份,颱風軌跡略有分別,只要詳加紀錄,便能作簡單推測。」他年幼居於澳門,每年刮上五、六次颱風。「以前社會生活簡單,打風時全家氣氛緊張,聽收音機紙上追風,已相當刺激。」

   「大部分人不留意颱風,其實超級颱風、雙風眼、回頭風,並不罕見。農業發達之歐美國家,均進行大量氣象研究,香港至少落後十幾年。」

   初中,方志剛熱情不減,斥資購買蘋果電腦,設計程式紀錄颱風。「當時可以推測颱風路線,預告廿四小時後位置,誤差不過百餘公里,媲美天文台。」

   不過,中學時的研究自得其樂,仍缺學術基礎。「氣象學屬物理學旁支,可是本港的大學物理系課程,鮮涵蓋氣象學,加上對電算興趣較濃,結果入中大,選了電算系,副修統計,兩者對研究氣象,均具重要應用。」

預測颱風各師各法

   四年大學,最令方志剛大開眼界,竟是大學的啞老師。圖書館的藏書之豐,他如獲至寶,下課後走遍圖書館,翻箱倒篋,結果預測颱風的功力,再上層樓。「氣象藏書尤以大學和崇基圖書館最齊全。」

   預測颱風可各師各法,既可利用歷史數據,亦可動態分析,更可以數值模擬預測。

   方志剛成績優異,連續四年獲李寶椿獎學金,同學和助教常向他查詢天氣知識,他早將數十年本港颱風資料,輸入數據庫,曾以「吹襲香港颱風的統計」作為題材,作課堂演講。

   中大圖書館所藏論文,包含不同預測模式。方志剛唸電算,推敲不同模式後化成電腦程式,再套以數據驗證。「例如以美國國家颶風中心颶風類比模式演算,預測效果不俗。」原來大西洋和太平洋,均處北半球,略為調整,差可比擬。

學以致用研究颱風

   可是,學無止境,原來每一個數學模式,均非十全十美,只能不斷錘鍊,設法接近完美,但此亦為氣象學迷人之處。

   中大畢業後,方志剛竟能學以致用,到城市大學隨陳仲良教授研究颱風。「找到這份工作實在幸運,因為本港研究颱風的機會,較為罕見。」

   一年後,方志剛又得償素願,加入香港天文台,接受正式訓練。

   「之前,我的氣象知識大都無師自通。天文台工作範圍廣泛,亦不止研究天氣;既設計電腦程式,亦負責監察輻射水平。」

   「當時天文台較少研究機會,我亦以為天氣報告,不應經常涉及太多其他考慮,三年後離開,加入美國CNN任國際新聞網站主管,氣象研究再次成為業餘興趣。」

成立地下天文台

   95年,他成立業餘氣象網站,利用美國公開的全球氣象數據,報告本港天氣。「當時互聯網仍處於起步,天文台官方網站還未成立。網站除一般天氣資料,還有外界較少見的天氣圖,均利用外國資料自行繪製。」自此,地下天文台的名稱不脛而走,方志剛被封為地下天文台長。

   地下天文台網站累積瀏覽次數,超過七千萬人次,屹立十多年不倒,集合志同道合人士,至此他才有吾道不孤之感。

   不少愛好者將論文和圖像上載,網站雖屬業餘,內容極為專業,會員包羅小學生以及專業研究氣象人員。一到打風落雨,或者颱風季節,會員踴躍上網站討論,傳媒亦追蹤方志剛對天氣看法,儼如民間天文台。他以業餘研究氣象,說話更無拘無束。

   氣象預告愈來愈準確,人類能否避免天劫?

天災人禍

   「許多財產人命損失,與其說是天災,倒不如說人禍。橫掃美國新奧爾良的五級颶風卡特里娜(Katrina),事前預測準確,早知大禍臨頭,然而政府仍抱僥倖心態,結果釀成巨災。」

   香港是否有機會,變成另一個新奧爾良?

   「近年襲港颱風較少,大廈林立又減弱風速,大災難可能性不高。但假若正面吹襲,仍可造成重大傷亡。以99年約克為例,颱風不強,仍能破壞灣仔多幢大樓玻璃外牆。若約克是超級颱風,後果不堪設想。」方志剛多次表示,氣象學家說話諸多顧忌,後果堪虞。所以他大聲疾呼,必須有話直說。

   原來科學家常懷赤子童真,亦必須冰心玉壼,才能無愧天下。


Copyright reserved by Alumni Affairs Office, CUHK. Web designed by INDEX works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