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校友-二零零九年九月號

[回主目錄]

校園快訊

中大舉行第66屆頒授學位典禮
今年6月29日中大舉行第66屆大會,頒授榮譽博士學位予白先勇教授、Alison F Richard教授及伍步高博士,以表彰他們對促進文化學術和社會經濟發展,增進人民福祉,以及對中大發展的傑出貢獻。典禮由大學校董會主席鄭維健博士主持。
白先勇教授創作小說無數,早於1960年,他創辦《現代文學》,對台灣文學的發展,極具啟蒙作用。更於03年獲第7屆國家文藝獎,成就卓越。他又歷任中大文學院文學獎的評判,又主持文學講座,扶掖後進。
身為傑出人類學家的Alison F Richard教授,於03年出掌劍橋大學第344任校長,統領大學及其31所成員學院。她又完善了大學的各項政策,包括知識產權、薪酬津貼、收生途徑等。此外,她擅於協商共識的作風,亦造就了劍橋大學800周年籌款運動的成功,籌得10億英鎊,為書院制的劍橋大學廣為開源,使其財政基礎更為鞏固。Richard教授曾多次訪問中大,並擔任校外專家。
伍步高博士是專業工程師、慈善企業家,為永隆銀行前任董事長,現為伍宜孫慈善基金會有限公司(基金會)秘書。伍博士不但對香港有鉅大貢獻,亦熱心服務社會,出任多項公職。伍步高博士、其父親伍宜孫博士及家族成員致力促進中大和本港其他高等院校的發展。2007年,基金會更捐贈鉅款予中大成立伍宜孫書院。

中大校董會通過校董會重組
中大校董會於6月15日宣布一致通過大學管治專責小組呈交的大學校董會重組專責委員會(專責委員會)報告。重組後的校董會成員人數將由58名減至25名,包括17名校外人士及8名校內人士,以達至精簡而高效之原則;更會首度增加4名由教職員及學生互選產生的校董,組別分別為全職受僱於中大的教務人員、全職受僱於中大的非教務人員、全時間本科生及全時間研究生中互選產生各一名校董。
最後報告吸納諮詢時所收集的各方意見,建議重組後的校董會有一名立法會的議員代表。經重組後的中大校董會,將會是目前本地唯一一所教資會資助院校,在其校董會中設有立法會議員的席位。
因應政府、教資會及政府審計署有關提升大學管治的建議,中大於今年1月20日成立專責委員會,由周松崗爵士出任主席,就大學校董會重組後適切的成員組織作出建議。專責委員會多次透過公開諮詢會及互聯網廣泛諮詢員生及校友,收集意見,現已完成報告,並已上載至以下網址http://www.cuhk.edu.hk/council-reorganization/FinalReport_Chinese.pdf

首位香港學者獲亞太傑出青年研究學者獎殊榮
中大工程學院訊息工程學系黃建偉教授憑過去三年超凡的論文發表紀錄,以及積極參與世界知名的IEEE通訊學會學術會議,於6月17日在德國德勒斯登舉行的頒獎禮上獲頒「2009 IEEE通訊學會亞太傑出青年研究學者獎」。該獎項於2001年成立,旨在表揚35歲或以下的研究學者。今年,共有6位學者從34位來自亞太區不同國家的申請者中脫穎而出。歷年來共有19位學者獲此殊榮,黃建偉教授是唯一來自香港的得獎人。
黃教授07年加入中大,現為訊息工程學系的助理教授。他的研究領域為通訊網絡的非線性優化及博弈論(Game Theory)分析,主要集中研究無線寬頻通訊網絡、網絡經濟學及認知無線電。他曾參與多個由美國國防部高等研究計劃局、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美國摩托羅拉及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資助的無線通訊網絡研究項目。

中大委任教育學院及社會科學院院長
中大校董會通過院長遴選委員會的推薦,委任李子建教授為教育學院院長及李少南教授為社會科學院院長,由8月1日起生效,兩位全職院長的任期均為五年。
李子建教授現任課程與教學學系教授,亦為教育學院大學與學校夥伴協作中心主任,自03年8月起兼任中大教育學院院長。他現為師訓與師資諮詢委員會、香港考試及評核局,以及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的委員,亦為中大校友會聯會教育基金會有限公司董事及香港明愛教育委員會委員。
李少南教授現任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並自05年8月起兼任中大社會科學院院長。李教授在中大取得學士及碩士學位後,獲密歇根大學哲學博士學位。他於86年加入中大任教,出任多項要職,包括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香港亞太研究所所長及社會科學院院長。李教授是研究國際/跨文化傳播、電訊政策、傳播發展及媒介批判的專家。另外,李教授又與海外及內地學者合作,開展研究項目。他亦是首位獲香港特區政府委任為廣播事務管理局委員(90至92年)的學者。
大學根據校董會於07年夏通過的遴選和委任學院院長的指引和程序,分別於07年12月及08年4月成立社會科學院及教育學院院長遴選委員會,並開始在全球公開徵聘社會科學院及教育學院院長,經嚴謹甄選後,一致同意推薦李子建教授為教育學院院長,李少南教授為社會科學院院長。同時,按委任程序,兩位教授已於早前與學院師生晤面,就學院的發展交換意見,最後由校董會委任為院長。
連同李子建教授和李少南教授,中大自2008年8月以來,已經委任了六位院長。另外四位獲委任的院長為法律學院院長麥高偉教授、醫學院院長霍泰輝教授、工商管理學院院長黃德尊教授及文學院院長熊秉真教授。

獲頂尖國際電腦視覺會議最佳論文獎 廿五年來首次由亞洲學者奪得
中大訊息工程學系湯曉鷗教授及其博士研究生何愷明,聯同微軟亞洲研究院的孫劍博士,憑論文「基於暗原色的單一圖像去霧技術」,在1,464份論文中,奪得頂尖國際會議IEEE電腦視覺與模式識別大會(CVPR)本年度的「最佳論文獎」。該會議創辦25年來,首次有亞洲學者獲授這項最高殊榮。
論文就「有霧圖像」蒐集了大量分別受霧氣及沒有受霧氣影響的照片,透過系統分析,發現了一套能識別霧氣濃度的暗原色統計規律,根據這套規律,有效達致去霧效果。

時間序列研究獲國際頂尖數據 工程會議頒授最具影響力論文獎
中大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系副教授傅慰慈教授最近憑論文《以子波為時間序列作有效配對》,奪得在上海舉行的第25屆IEEE數據工程國際會議(ICDE 2009)的最具影響力論文獎。
這份十年前的研究報告首次提出以子波變換作為時間序列的索引方法,對以後相關的研究影響深遠。
傅慰慈教授畢業於中大,獲頒計算機科學理學士學位,其後赴笈加拿大西蒙菲沙大學進修,先後獲頒計算機科學碩士及博士學位。

再生能源收集電路 獲國際會議最佳論文獎
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廖維新教授及其博士研究生梁俊睿,研究如何將日常環境中的振動能量轉化為電能,並加以收集儲存,成功設計出一種能提升儲電效率的收集電路,獲電機及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訊息與自動化國際會議(ICIA)本年度的「最佳論文獎(自動化)」,論文題目為「應用於壓電振動能量收集的改良自供電開關介面電路」。
中大嶄新設計的收集電路,利用電子開關操控能量轉換,令收集所得的電能比過往高出百分之五十。這項設計的另一特色,是其用於操控能量轉換的電子開關毋須由外來電力啟動及控制,就能自行因應振動情況而作出相應操作,故整個系統既可完全獨立運作,又可收集更多振動能量。

抗禽流感創新研究項目 獲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頒發研究資助
中大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助理教授陳揚超教授領導,名為「三聯慢病毒載體介導的基因改造抗流感病毒雞」,這項有關對抗禽流感的創新研究獲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探索大挑戰計劃頒發10萬美元的研究資助,是香港唯一獲資助的研究項目。
研究提出建立一種針對流感病毒在飼養雞隻中侵入及複製的慢病毒載體,並利用該載體改造雞隻的基因,以減少禽流感的發病率,最終減低人類感染禽流感的機會。
陳教授為中大第二位獲得蓋茨基金會資助的學者,另一位曾獲該基金會資助的學者為生物學榮休教授及研究講座教授辛世文教授,他獲蓋茨基金會全球健康重大挑戰計劃頒發為期五年(2005-2010)共一百萬美元的資助,研究改良水稻的營養成分,造福人民健康。

腦腫瘤中心開幕典禮暨綜合腦腫瘤診所啓用儀式
中大腦腫瘤中心開幕典禮暨綜合腦腫瘤診所啓用儀式於6月26日舉行,由醫院管理局新界東醫院聯網醫務統籌李志光醫生、中大醫學院院長霍泰輝教授、中大病理解剖及細胞學系系主任吳浩強教授、中大外科學系系主任賴寶山教授、中大腦腫瘤中心主任潘偉生教授及副主任陳達明醫生主持剪綵儀式。
中大腦腫瘤中心為腦腫瘤病人,特別是腦癌病人提供一站式服務及完善的治療。設於中心內的綜合腦腫瘤診所,是區內首個提供跨專科服務的一站式專科診所,集合不同專科的醫護人員,共同為惡性腦腫瘤病人提供適切的治療方案。中大腦腫瘤中心亦致力針對華裔人口進行病理及多方面的研究。

中大與微軟建立國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中大與微軟亞洲研究院共同成立的「香港中文大學利群計算及界面科技教育部—微軟重點實驗室」(「利群」重點實驗室),致力促進學界與資訊科技界的交流,以及培育高質素的科研專才。今年8月7日舉行揭幕典禮,由中大校長劉遵義教授、國家教育部科學技術司副司長武貴龍先生、香港政府教育局副局長陳維安先生、中央人民政府駐特區聯絡辦公室教育科技部部長潘永華先生、中大博文講座教授及「利群」重點實驗室國際顧問委員會主席姚期智教授、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及「利群」重點實驗室聯席總監洪小文博士,以及中大工程學院院長及「利群」重點實驗室聯席總監任德盛教授主禮。

建築學系 奪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年獎
中大建築學系吳恩融教授率領團隊設計的「毛寺生態實驗小學」,憑著「高科學、低技術」的創新環保設計,成功在甘肅省黃土高原偏遠、資源貧乏,經濟、教育和技術水平亦相對落後的毛寺村,為孩子創造舒適愉悅的學習環境。
該項目最近再奪國際建築大獎,獲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頒發2009年年獎—國際獎項(RIBA International Award)。同獲這項殊榮的世界級建築,還包括北京奧運場館「鳥巢」、「水立方」及北京機場3號候機樓等,吳教授是唯一膺此獎譽的華人。
團隊在設計時盡量利用天然光和自然通風,並就地取材,以土坯、毛石、茅草、蘆葦等蓄熱和隔熱性能俱佳的自然物料為主要建材,所有邊角廢料均循環再用,深得環保建築真髓。施工方面,全部由村民以簡單工具採用本土傳統建造技術進行,故成本遠低於當地其他以常規方式建造的建築,但在熱工性能、減低能源消耗與保護環境方面,卻更為優勝,更有益於生態。

中大公布市售冬蟲夏草及蟲草膠囊調查結果
中大生物系畢培曦教授主理的食品及藥物鑑證實驗室,今年7月發佈了市面冬蟲夏草藥材和膠囊進行的調查報告,就市面15款冬蟲夏草藥材樣本、一款蟲草花樣本,以及十個品牌所生產的蟲草膠囊進行分析,發現藥材樣本中有偽品,亦有混加雜質。而個別牌子的菌絲原料實為蛹蟲草菌絲,而非宣稱的冬蟲夏草菌;另一款含猴頭菇;亦有一款同時含冬蟲夏草和亞香棒蟲草。絕大部分的膠囊都沒有註明填充物的性質和含量,而且包裝上的說明往往避重就輕,有誤導之嫌。畢教授建議衛生署規定以菌絲生產的膠囊必須註明菌絲的種類,不應只標示由冬蟲夏草栽培而成。

白先勇於中大主持公開講座
中大榮譽文學博士白先勇教授,於6月30日在中大校園主持公開講座,題目為「傳統與現代—五四運動九十周年省思」。講座反應非常踴躍,吸引約550名文化及出版界、公眾人士,以及中大師生和校友聽講,場面熱鬧。講座完畢後,觀眾爭相向白教授索取簽名及拍照。白教授與中大淵源深厚,歷任文學院文學獎的評判,又主持文學講座,扶掖後進。

中大錄取16名 省/市高考第一名學生
今年中大錄取了260名內地本科生,其中有16名高考成績屬省/市第一名,另單科最高分的亦有三人,分別是廣東省政治科第一名、湖南省英文科第一名及四川省語文科(即中文)第一名。高考總分排在所屬省/市前五名內的亦超過40人。各錄取考生的平均英語成績亦相當高,最高分達147分(滿分為150分)。另外,不少考生更在各類學科的全國奧林匹克競賽或全國創新科技大賽中獲得一等獎的優異成績。
今年入學的內地學生已於8月23日到校。大學並為他們舉辦為期兩星期的迎新營,主要活動包括認識香港和中大,當中包括由各學系介紹課程,並且向學生提供選課輔導,讓新生更快適應和投入新環境。

中大學生會:告全港市民書
早前中大學生會發佈了「告全港市民書」建言,以表達年青人對香港未來的看法。當中對香港應如何走下去提出了十項建議,分別為(一)早日落實雙普選。(二)打破土地壟斷,建構以人為本的經濟空間。(三)修訂稅制和加強社會保障。(四)重訂企業在社會的角色。(五)改變市場文化,引入人文思維。(六)規管公共事業,實際服務社會。(七)改變經濟發展政策的思考範式,讓資源落到基層手中。(八)人文規劃城市發展,落實民主社區參與。(九)大學要當社會的良心和知識的燈塔,引領社會走向前而非被市場牽住鼻子走。(十)開放大氣電波,打破意識型態壟斷。(原文請詳見中大學生會網頁http://cusu.hk/v2/node/98

工商管理碩士校友首次於加國聚會
大學工商管理碩士課程負責人於暑假期間曾到訪加拿大溫哥華及多倫多探望當地校友。工商管理碩士校友首次於溫哥華(6月26日)及多倫多(6月28日)舉行校友聚會,藉此增進加國校友感情。席間回顧了資深校友們對母校的感情,緬懷大學生活的點滴。眾校友期望不久將來可以再聚。

崇基學院暑期活動
約119名崇基學生於今年暑假到世界著名學府如英國劍橋大學、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等進修,以拓闊視野,增進學科知識。移居三藩市及洛杉磯的崇基校友特別為同學舉行聚會。
學院亦與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合作開展一項學生個人發展計劃,內容包括一系列的學生活動,其中的暑期海外實習計劃共有約30名學生參加,分別到美國、英國、台灣、新加坡等地實習,擔任營地導師,同學透過此計劃可增強個人閱歷、擴闊人際網絡、活用外語和豐富生活經驗,並認識外國的工作環境及文化,體驗並融入當地人的生活。
學院舉辦之「德國/法國社會探索之旅」,今年共40位學生參加,為期約3星期。「德國之旅」於6月中啟程,前往德國的學生先於歌德學院曼漢分校修讀2星期的基本德文,後訪柏林,認識當地文化。「法國之旅」則於6月下旬開始,主要在波爾多及巴黎兩個城市逗留,學生於前者修讀基本法語,隨後在巴黎作文化考察。
第6屆崇基學院與浙江大學學生互訪計劃於7月14日至30日順利舉行,計劃得陸增祺爵士及已故校董陸增鏽先生慷慨捐助,過去數年已有兩校逾百位同學受惠。今年主題為「自然與環境:香港、杭州的比較研究」。崇基與浙大共20位同學分別在兩地進行分組研討、參觀和交流等活動。
16位崇基學生亦於7月5日至26日,到安徽省黃山市歙縣溪頭鎮多美滋藍田希望小學服務。在服務3星期中,除了為小學生舉辦暑期班外,也體驗當地農村生活。

崇基文質堂30周年慶祝活動
崇基學院文質堂女生宿舍79年啟用,至今已卅載,為此於今年7月18日舉行特別慶祝活動。慶祝活動包括重溫昔日生活點滴的「歷史照片及堂衣展」,晚上在眾志堂舉行的「三十周年聚餐」。雖然當日懸掛三號風球,校友們亦無懼風雨,參與活動、細說當年軼事,場面熱鬧。當日活動費用扣除餐費及活動開支,餘額捐予學院幫助有經濟需要的文質堂宿生。

聯合書院 「優先錄取計劃」資訊日
書院於5月9日及23日為09至10年度新一批透過「優先錄取計劃」入讀中大的新生舉行了兩次資訊日,約有80名新生出席。資訊日的活動包括由書院院長馮國培教授及輔導長王香生教授介紹中大書院制及聯合書院的特色、在學同學分享書院生活、書院資料展覽及參觀校園等。本學年更多成績優異的中六尖子以聯合書院為第一志願,其中包括兩位十優生,書院並增加了入學獎學金名額,以及學習交流機會,以資鼓勵。

聯合書院邁進地球村
聯合書院與逸夫書院及浙江大學竺可楨學院合辦本年度的「中國企業體驗計劃」,活動日期為2009年6月30日至8月2日。
計劃分兩部份,兩校合共39名同學在杭州進行3星期的企業實習及以「人力資源管理與企業持續發展」為題作學術研究。
計劃的第二部份於香港進行,兩校的同學於7月26日回港,同學被安排到本地的政府部門、機構及私人企業參觀及訪問。

建築學院正式成立
建築學院於09年8月1日正式成立,並取代原有之建築學系。新學院仍隸屬於社會科學院。建築學院成立以後,將全力鞏固及擴展現有課程及研究,同時開拓不同領域,促進建築設計與科研及業界間之交流和融合,為區內培訓專業及學術人才,使學院成為一座有豐富層次之建築與城市文化平台。學院之網頁亦於當日同步更新,歡迎瀏覽http://www.arch.cuhk.edu.hk

聯合書院新委任
大學校董會於6月15日第三次會議(2009)通過聯合書院院長馮國培教授再度連任,任期3年,由2009年8月1日起生效。
另外,體育運動科學系王香生教授續任為書院輔導長,任期3年,由2009年8月1日至2012年7月31日。

文物館展覽及銅像揭幕
文物館於今年9月開始展出「北山汲古:利氏北山堂捐贈中國文物」展覽,9月4日的開幕禮由劉遵義校長主持及利榮森夫人主禮,同日亦是利榮森博士銅像的奠立儀式。北山堂是利博士(1915-2007)的堂名,利博士亦是中大終身校董、中國文化研究所文物館創辦人、贊助人及文物捐贈者。這個大型展覽分四個主題,分別為「繪畫」、「陶瓷及雅製」、「書法」、「碑帖及銘刻」。展期至明年春。

活動預告
第五屆中大高爾夫球日將於今年10月14日(星期三)假深圳觀瀾湖高爾夫球會舉行,屆時各隊伍將競逐中大盃、男女子個人及隊際四十多個獎項。今年增設「兩桿最近洞獎」,為賽事加添新元素。
藉著此活動,校友可一展身手,代表所屬書院競逐中大盃,還可以與友好切磋兼聚舊,更同時支持母校未來發展。活動籌得的款項將撥作獎助學金用途,鼓勵學弟妹專注學術研究,發展所長。
如欲參加或贊助2009中大高爾夫球日或查詢有關詳情,請參考http://www.cuhk.edu.hk/oia/golfday2009,亦可致電2609 7309或電郵至oliviacheung@cuhk.edu.hk 與張女士聯絡。


[回主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