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校友-二零零九年十二月號

[回主目錄]

專題訪問-慶祝高錕教授獲頒諾貝爾物理學獎

譽滿天下 聚高科技精英
學仰名山 振新思潮木鐸
     —高錕與工程學院

85年,中大向高錕教授頒授榮譽學位。翌年春天,高教授收到大學密函,邀請他參加校長甄選,接替將榮休的馬臨校長。
不久,高教授赴布魯塞爾開會,途中大學請他轉機回港,出席遴選面試。翌日,利國偉主席即致電高教授,請他接替校長一職。
高教授第一件事,是越洋致電徵詢夫人的意見。「那時候還不曉得他到香港。」夫人黃美芸憶述,當時高教授四處開會,與全球的研究人員合作。
高教授自言,他出任校長有兩項長處:「其一是與頂尖人才合作經驗,知道如何策勵他們精益求精。其次是保持客觀中立,不偏不倚……」
86年,高教授在ITT的職位薪津,已達非美裔人士頂點。收購ITT的Alcatel,也邀請他出任實驗研究所總監。Alcatel是繼AT&T後,全球第二大的電訊設備製造商。
同意出任校長後有三個月空檔。84年,AT&T分拆成七家「小貝爾」,聯合成立貝爾通訊研究所(Bell Communications Research, Bellcore)。87年Bellcore打聽他即將離任ITT,邀請他出任三個月短期顧問,認識不少一流人才。
高教授先後服務了全球最大兩家電訊公司,認識Bellcore和Bell Labs研究人員,其後不少陸續加入中大。Bellcore和Bell Labs是美國最著名的電訊實驗室。87年,高教授在那裏認識張國偉教授,剛從耶魯和加州理工學院獲碩士和博士,正研究光通信及寬頻系統。

破舊立新 為大學鋪路
高校長的任務,除了提昇中大研究水平,也籌辦成立工程學院。
高校長將電子工程、訊息工程、電子計算及系統工程學系等四個學系脫離理學院,加上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91年成立工程學院。
張國良教授憶述:「91及92年,紐約市多次飯局,高校長與工程學院院長周昌教授讌客,邀請多人加入中大。」高教授在通訊界無人不識,85年已獲鼎鼎大名的馬可尼獎。他親自羅致下不少研究人員慕名而至,加入工程學院。
92年,張教授返港加入訊息工程系,最近參與協助高校長撰寫諾貝爾獎演說稿,又多次向外解說校長科技學術成就。
「94-96年,校長又向香港電訊籌款,舉辦工作坊,贊助國內的電訊專家來港。」工作坊對推動中國電訊發展起重大作用。後來多位國內知名學者,甚至中國郵電部都曾致函中大致謝。
除了張教授,高校長從美國羅致回港,還包括李碩彥、劉紹強、李東、魏克為、楊偉豪等教授,還包括了協助撰寫諾貝爾演說稿的另外兩位學者─黃永成和陳亮光教授。
高錕教授極注重研究,電子工程系已成為工程學院最大學系。系主任顏慶義教授說,電子系由高教授創系,訂下路向以研究為主,技術為副。學系不少成果,廣泛應用在日常計算技術和電子消費產品。
陳亮光說:「他當然改變了很多,也確忘記許多東西。但他的氣度、他那顆赤子之心,一點也沒有改變。」高教授自傳中也說,「忠誠就是我的盔甲,讓我睡得安穩,暢所欲言。」
他留給中大,最為人津津樂道者;除了頂尖人才雲集的工程學院,恰好也是廣大胸襟和赤子之心。


[回主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