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校友-二零一零年三月號

[回主目錄]

友問友答

何萬森-實事求事
大學教育對人格事業,影響至為深遠。一家大學的聲譽實力,固然靠校友精誠團結;校友為社會一分子,所作出的貢獻,工作表現的成就,更是外間衡量的尺度。

「友問友答」將為大家介紹在不同領域熱心服務大學的校友,從中喚起大家對學校生活的回憶及反思。第一期介紹的是服務校友會超過50多年的何萬森校友(57聯合經濟)。

中大為公營大學,歷史只有四十餘載,不少轉折發展,有賴校友鼎力支持。校友雖不參與校政教學,對大學發展卻有深遠影響。人稱「森哥」的何萬森校友,可算其中佼佼者。森哥曾參與多個校友組織成立,從聯合書院校友組織,乃至1963年中大成立後,1976年籌組成立的中大校友會聯會,其後的校友會聯會教育基金會,乃至評議會成立,何師兄積極奔走,發揮了關鍵作用。

何校友現任明德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成功出版社、智慧出版社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是聯合書院首屆畢業生。1957年踏出校門,投身校友工作超過五十二年,也許是眾多中大校友中,服務校友會時間最長的一個。多年來一如既往,可算校友事務的中流砥柱。他對母校工作熱誠,也人所共知。

但最令人欽佩者,是何師兄不尚空談,專注實務,默默耕耘,四處奔走,團結校友。他為大學擔任多項職務,又曾發起校友會聯會辦學興教、積極為母校聯合、聯會學校獎學金及「小扁擔勵學行動」籌款、推動聯合學長計劃,扶掖後進,成果纍纍。近期,他又組織全球各地校友,出版多部海外中大人專著;工作成果和魄力,深受各方尊重,更獲大學表揚;2006年獲頒授榮譽院士銜。

本刊今期訪問森哥,回顧他推動校友事務心路歷程。

問:何以會對校友工作如此具備熱誠?
何:五十年代,中國大陸動盪不安,不少學子均是從大陸逃難至港,五湖四海,人生經驗各異,年紀相距甚大,不少更是兼讀,相當刻苦清貧。但彼此不單沒有代溝,患難中更見真情,十分投契。我則是適齡學生,跟前輩攀談,得益匪淺。當年聯合三院,第一院為堅道日校,二院借用新亞農圃道校舍辦夜校,三院堅道夜校,三院我都有上課,認識的人特多。畢業後籌組校友會,當然是義不容辭。而一個重要的因素,55年日間我在崇基學院修讀史地系,因獲華僑工商學院校友會獎學金,晚上在華僑兼讀經濟系三年級,其後因五院合併而成為聯合書院首屆畢業生,我對校友會組織亦有強烈的「感恩」。
問:中大校友組織成立初期,是否曾有不少風波?
何:1963年聯合書院跟新亞和崇基合併成中大,1964年才首次頒授學位。三家書院原校友爭取重讀補修學位。1963年12月,三家成員書院畢業校友為慶賀中大成立,在中環於仁行(即今遮打大廈)舉辦聯歡晚宴,並就爭取重讀問題交換意見,其後三院校友會主席,當時崇基為鍾景輝先生,新亞為孫國棟教授(其後許濤先生接任),聯合則為楊達志先生,聯袂致函李卓敏校長提出要求,爭取期間波折重重。其後於1965年達成協議,個別院校以不同形式甄別重讀生,回校補修學位。此事後來間接催生中大校友會聯會,從76年開始醞釀成立籌委會,考慮到各書院校友背景,78年才成立校友會聯會。中大校友凝聚的過程,實有其歷史背景。聯會成立已踏入三十二年,我是唯一曾參與籌委而服務至今的一個成員。
問:您對書院的感情似乎特別深厚,有何特別原因?
何:中大之成立,我認為聯合書院首任校長蔣法賢醫生功不可沒。蔣醫生是香港華人代表,人脈甚廣,又與當時的港督柏立基和教育司高詩雅關係良好,他出任香港中文專上協會主席,聯同崇基、新亞兩院向英國爭取成立中文大學,實現殖民地管治下,成立第二家大學先河。我積極推動聯合校友事務,也不想今人忘記蔣醫生的貢獻。
問:您積極推動校友會聯會成立教育基金會,辦學實踐教育理想,有何歷史背景?
何:聯會成立學校,部份跟當年中大被迫三改四有關。校友會聯會不滿中大被迫改制,與馬臨校長和中大校董會主席利國偉先生周旋。利國偉先生代表政府出任教育統籌委員會主席,處境相當尷尬,兩面不討好。中大人中有辦學經驗者大不乏人,我本身從事教育界多年,也堅持中文教育理想。終於利爵士背後協助,實現校友會聯會辦學一事。87年獲張煊昌校友捐款,終於水到渠成,興辦了首家小學,91年創辦中學及幼稚園。後來更獲何添先生相助,從陳震夏基金撥款,創辦中學及幼稚園。
問:全球「中大人」文集系列從上世紀開始出版,如何成功推動?
何:當年兒子在紐約工作,經常往返港美,結識彼邦中大校友。1999年暑假,一次與身處美東的中大校友茶敘,突發奇想,海外校友移民工作,背後有不少故事,茶敘中從事記者何靜兒校友,事後加以報導,催生了首本叢書《中大人在紐約》。後來得到游應森校友義助捐款,解決了長遠經費問題,校友事務處又積極響應,推動更多海外校友參與,百花齊放,可謂意料之外。
問:全球「中大人」文集現已出版至第八冊,往後有何計劃?
何:校友事務處還提出訂下共同目標,2013年中大五十周年,出版十本以上中大人文集系列,作為母校的金禧獻禮,亦希望文集的作者,能夠集體回校參與盛會。這套叢書不單介紹中大人海外成就,也團結各地中大人,舉辦聯絡活動,一同回饋母校。而且文集收益又捐予「小扁擔勵學行動」,一舉數得。
問:師兄曾在東院道官立學校任教多年,桃李滿門。貴公子學有所成,是否跟曾執教鞭有關?
何:58年開始至七十年代初,我曾在東院道官小任教,對學生我是以鼓勵為主,對兒子也是一樣。最近二兒子辦喜事,請我上台致詞。我首先向太座致謝。當年公務繁忙,日以繼夜,留家時間甚少,教導兒子重責,悉數落內子肩上。她也是教師,自幼成績優異,63年曾考入中大,礙於父親退休才沒上大學。內子日間工作,晚上又為家裡的出版事業寫教材。當年身懷六甲,還挑燈寫數學補充教材。我經常笑說,不知是否因此,兒子特別有數學天份,投身了金融界,可能乃胎教所致!(按:森哥大兒子加州柏克萊電機工程畢業,麻省理工金融工程管理碩士)
問:師兄年屆退休,依然精力充沛,有何養生之道?
何:說養生言過其實,想只是凡事不強求,處處盡力而為,心情舒泰之故。不過,投身校友工作,經常跟師弟妹接觸,也從沒有代溝,反令心境年青;相由心生,大概就是這個意思。「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這是我的座右銘。
問:對中大之校友事務,有何寄望?
何:近年中大發展迅速,校友人數倍增,凝聚團結任務,比從前更艱鉅。大學校友事務處的資源,更捉襟見肘。推動校友事務應是長遠策略,大學當局可以考慮檢討資源調配,更大力支持校友社群的發展,回饋母校。

「中大人」文集系列(截至2010年1月)
出版年份書名
00《中大人在紐約》
06《中大人在舊金山》
08《洛磯山下-卡城「中大人」》
09《安大略湖畔-中大人在多倫多》
09《中大人在南加州》
09《櫻花緣-中大人在日本》
10《中大人在墨爾本》
10《中大人在溫哥華》

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教育基金會學校:
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張煊昌學校創於87年,位於沙田顯徑嘉田苑
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張煊昌中學創於91年,位於天水圍天瑞邨
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張煊昌幼稚園創於91年,位於沙田馬鞍山錦英苑
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陳震夏中學創於00年,位於沙田馬鞍山頌安邨
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陳震夏幼稚園創於04年,位於天水圍天恩邨


[回主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