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校友-二零一零年六月號

[回主目錄]

專題訪問 陽光醫心中大人

馮嘉妍 全人關懷的美善
曾任社工,現職臨床心理學家,這些年來,感受過一個個風雨飄搖的人間故事。馮嘉妍致力開啟封閉的心靈,讓患者學會放下。

有個媽媽為女兒到銀行取款繳交學費途中遇上車禍,不幸喪生。事發兩個月後,那個女孩一直沉默不語。她歸咎自己是害死媽媽的元兇,認為自己不配享受現在的生命,更不應活在世上。10年來,她一直懲罰自己,刻意激怒丈夫,與他打架,甚至在飲食上折磨自己,只喝咖啡,不喝開水,令自己健康惡化。一次因暈倒街頭,始有機會解開心靈枷鎖,訴說埋藏心中的悔疚往事。

沒有人希望意外發生,經歷逆境,始發現靈藥就在身旁。「臨床治療讓我進入患者的心靈,一步步助她走出幽谷。」馮嘉妍說。經心理治療後,那位患者的健康狀況已逐步改善,難得的是,她已能放下枷鎖,坦誠與丈夫分享埋藏多年的心中悔疚。「人生會出現很多意想不到的不如意事,令我們難過。我覺得工作最有意思的是,不只幫到當事人,也幫到她的家人,解開積累多年的困擾。」除了關懷患者,患者與家人的關係同樣重要。「記得曾經有個女孩飲食失調,其後發現,問題就在家庭之中。當父母關係出現問題,子女可能會透過不吃東西來表達自己的感受。」馮嘉妍解釋。

由社工出身,其後攻讀心理學及臨床心理,社工的背景讓馮嘉妍在照顧心靈需要之餘,同樣兼顧患者在家庭關係上的狀況。「社工所看的層面會集中在社會資源的運用,基於人與家庭關係密不可分,在心理治療上,我們也提倡全人關懷(Holistic Care)。」馮嘉妍續說。「任職社工時曾進行家訪,接觸弱勢社群,對家庭的問題有較深刻的體會。那段經驗讓我明白到,個人與環境如何互為影響。」社工的經驗,與心理治療中全人關懷的理念相輔相成,讓馮嘉妍關懷個人身心靈之餘,也會宏觀考慮患者的家庭關係,在有需要時介入處理。

放下心理包袱
馮嘉妍任職的機構,屬僱員發展服務部,受聘於公司或企業,為其僱員提供心理治療或諮詢服務。她所接觸的求助者遍及不同層面,由基層員工,到公司管理層都有。馮嘉妍綜合過往所見說:「我接觸的部分患者來自中產階層,不少更是專業人士。即使他們不愁生計,心理上同樣有他們的痛苦。」

事實上,面對各種心理及情緒問題,僱員與管理層其實差別不大,綜合馮嘉妍的觀察,以下3類人較易患上抑鬱症:「一是完美主義者,期望自己和別人都做到最好;二是想自己身邊每一個人都開心的人(pleaser);第三類是對自己要求高的人。」有些人自愧於自己多年辛勞,仍然浮浮沉沉,又好與別人的「成就」比較。正如馮嘉妍所言,每個人際遇本有不同,但我們往往看到自己所缺,卻看不到自己所擁有的,困擾就由此而生。

不少專業人士對自己的要求極高,當面對環境轉變,往往把自己「迫到牆角」,羞於向別人傾訴。她憶述:「曾經有一位中層管理者,被公司即日解僱,其後每天都待在圖書館中,兩個月後才向太太交代。他原以為太太會怒斥他一頓,怎料他的太太卻流淚對他說:『我等你說這句話已經兩個月了!』。」有時候,我們都想同一時間擁有很多東西,而且每一樣都要做到最好,這種想法,為自己設下重重障礙。只要自己放下包袱,並不會無路可走。正如馮嘉妍所言:「總要給自己一條路走。」

在中大攻讀社工,課餘參加社工隊的日子讓馮嘉妍種下從事助人行業的種籽。在90年代,不少人都參加「希望工程」,服務內地學童。「山區孩子的求學決心使我深深感動,返港之後,我們透過YMCA(基督教青年會)為孩子籌募學費。」馮嘉妍說。其後,她也曾前往柬埔寨探訪宣教士和農村小孩,進行各種義工服務。「我在那裏替孩子洗傷口、剪頭髮。他們讓我感到,即使貧窮,也可活得很快樂。」義務工作讓她感到助人行業饒有意義,訂定日後的事業發展方向,協助困苦的心靈。

「總要給自己一條路走。」

了解生命真義
向臨床心理學家尋求協助的人,部分或曾自殺、或有親友因公殉職,聆聽他們的故事,馮嘉妍每天同樣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工作中,最大的挑戰是如何保持心靈健康。」她說。公餘她會參加潛水等接觸大自然的活動。「潛水要學習呼吸、與同伴協作,這讓我返回人性最簡單的接觸:對人信任,謙卑地跟隨指示行事。」馮嘉妍分享說。即使每天都遇到相似病症的患者,她也可從中找到意義所在:「我雖了解那種情緒病,但卻未必了解患者本身。每次治療,都讓我加深對人的了解。因此,我對工作的熱誠實在有增無減。」從工作中找到意義,從與人的接觸中認識心靈的美善,正是令馮嘉妍熱愛工作、努力不懈的泉源。

身為臨床心理學家,也有情緒低落的時候。馮嘉妍直言:「畢竟,臨床心理學家也是普通人。離開工作之後,我只是個平凡的人。我會珍惜簡單直接的關係,坦誠與朋友分享感受。」投入自己,返回簡單而直接的生活,就能夠放下心理包袱:「我不會覺得自己懂得很多,只會覺得很多事情都不知道。當潛入湛藍的海中,看到不同的魚類,從中會得到很多啟發。」日出日落,看見宇宙萬物的創造,總覺自己的渺小。她既感恩於自己能夠做對人的生命有幫助的工作,也認為,工作的時候,正是神在「使用」她的時候。

就在接受我們訪問前兩天,有社工企圖自殺。這個故事,也觸動了曾任職社工的馮嘉妍。「我們常會給自己很多框框,各種包袱反而壓得我們透不過氣來。」她說。不錯,學會「放下」,學會欣賞,正是讓我們跨過困擾、越過障礙的不二法門。

馮嘉妍小檔案
1995中大聯合社會工作學系社會科學學士
1995-1997社會福利署助理社會工作主任
1998中大研究院心理學後學士文憑
2000中大臨床心理學社會科學碩士
2000-2006    浸信會出路社會服務臨床心理學家
2006至今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僱員發展服務臨床心理學家

知識點
僱員支援計劃(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me, EAP)是工作間一套專業而全面的心理健康服務系統。由僱主為員工購買服務,為員工提供適切的工作生活資訊、諮詢及輔導服務,協助他們處理日常個人、家庭及工作生活困擾,並提升其心理質素及工作效能,以達至身心健康與工作生活平衡。
參考網址:www.hkcs.org/service/eds.html


[回主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