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校友-二零一零年六月號

[回主目錄]

專題訪問 陽光醫心中大人

丁錫全 共融的結他
視困難為挑戰,正是丁錫全醫生的成功之源。自幼患上讀寫障礙,堅持付出比別人更多的汗水與努力,令他越過重重考驗。種種挑戰化為成功的原動力,自身經歷足以照亮來者路途。

有一次,當教會牧師正在講道時,有位小朋友突然走上講壇,在台上手舞足蹈。那一刻,牧師非常憤怒,立即着人帶那孩子離開。孩子的媽媽當然十分難過—孩子患有阿氏保加症(一種社交溝通障礙症),卻不知怎樣向別人解釋。其後,牧師得悉小朋友的狀況,即親自致電向那位媽媽道歉。

丁醫生道來這個真實故事,希望我們明白:「每個人都有差異,例如讀寫障礙、自閉症的孩子。有時候,我們會用狹窄的眼光看一些有缺陷、有不足的人。有些人會看不起他們,甚至覺得他們是社會的負擔。然而,這卻是錯誤的看法。」事實上,每人有其獨特性,也有值得我們欣賞的地方。正如丁醫生所言,最難的是學習如何欣賞別人。如果公眾能夠對阿氏保加症有較多認知,孩子便較易被社會接納,日子也活得開心得多,而這,正是共融社會所必要的元素。

「一個共融社會,不同的人,就像草原上有不同的動物一樣,牠們不分高低。每個人,都有其生活方式,有他們的生活技能。例如有些人是經理,有些是清潔工,職業原無分貴賤,每個人原沒分高低,整個社會就是要大家學習如何和平共處。」丁醫生自小患有讀寫障礙,過往的經驗讓他深深體會到故事中孩子與母親的感受,他在比別人付出更多的汗水與努力後成才,現在致力幫助這一群同樣在艱苦中成長的孩子,希望扭轉社會的誤解,改變他們的命運。

過來人全力支援

1991年在中大畢業後,丁醫生即開始參與屯門育智中心自閉症小組的義務工作,每月定期支援家長處理自閉症孩子的問題。服務期間,他找來同為中大心理系畢業的臨床心理學家袁成志(88崇基心理學,90研究院心理學)幫忙,兩位校友一起訓練家長帶領自閉症兒童小組,以他們的專業知識,製作教學資料,讓公眾進一步明白自閉症孩子的需要。故事中,孩子所患「阿氏保加症(Asperger's Syndrome)」的相關資料,都是由他們當年率先引入香港,翻譯成中文。在兩位中大校友與家長們的努力下,令育智中心成為新界西弱能人士家長的資源中心。

一直以來,公眾對學習障礙(學障)都有不少誤解,認為這些學障孩子的智力都有問題。事實上,有讀寫障礙的人,智力及理解力都與一般孩子無異,只是他們在文字表達上出現障礙。現時學習多以語文成績來衡量進度,如在文字表達上出現困難,成績因而被評為「不及格」,丁醫生正是這方面的過來人:「讀醫學需要背誦很多名詞,那時候,我筆試都寫得不好,錯寫了很多名詞。幸好當年醫學院要同學『心服口服』,教授在評核學生『不及格』前,會讓學生即場讀出答題卷,口試過關就可『及格』。」

當釐定成績的標準改變,不單只接受筆試,就可以讓有學障的孩子有機會繼續升學。醫學院的安排讓丁醫生成功越過障礙,獲得醫生的資格。其後,他更身體力行,組織家長及醫生創辦「香港特殊學習障礙協會」,加深社會對學障問題的認知,同時改善學障人士的困境。近年,為學習障礙人士所作的調適,已見於中學及公開考試。

「大學講章」的薰陶
中大崇基學院的宗教生活,擴闊丁醫生的眼界,培養多元興趣。自小已在教會長大,入讀中大後發現當年學院並無組織團契。一句:「崇基怎可沒有團契?」促使當年的院牧吳天安牧師與他一起組織崇基團契,成為「創會會員」。「吳院牧首設『大學講章』,每次邀請不同學科的教授作學術討論。不少基督徒都只看與信仰有關的東西,吳院牧卻認為宗教應該生活化,更應求同存異。因此,那段日子我們不單只吸收宗教知識,也涉獵哲學、音樂、文學、藝術等領域的課題。」在大學講章的薰陶下,擴闊丁醫生的視野,讓他學會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日後行醫也受益不淺。

「一個共融社會,不同的人,就像草原上的不同動物一樣,不分高低。」

行醫首重從病人的角度看問題。「當醫生要有三樣先決條件:一是『genuineness』(真誠);知就說知、不知就要承認不知。二是『empathy』(同理心);以病人的角度看他們的問題。三是『knowledge』(知識);有真誠、有同理心,也要懂開藥才成。」丁醫生直言,在精神病科,要能用病人的角度看他們自己的問題實在不易。「醫生的功力,就此可見。」他過往曾在公營醫院工作,由於資源和制度所限,病人經常會因醫生調職而轉換主診醫生,病人與醫生難以維持一段持續的關係。正如丁醫生所言:「工作上最難處理的是非人化(demoralization)的情況。當別人的生與死跟你沒有關係,就會出現很大問題。精神科尤要理解病人的想法,不能把他們『物化』為一件件的產品處理。」我們嚮往的「醫者父母心」的精粹,不正是如此?

心曲減壓
一份堅持讓他克服重重困難,成為醫生。「記得小時候,我有口吃。小學三年級的班主任余秀珠老師獨具眼光,挑選我參加朗誦比賽,讓我覺得自己能夠做到。我由小三至中五都有參加,但一直與獎項無緣。」對老師滿懷感激之情,堅持不懈的苦練對丁醫生影響至深,獲獎與否已成其次。最重要的是讓他重拾信心,相信自己做得到。回望過去,丁醫生不忘幽自己一默:「成績最好的一場比賽曾獲亞軍,不過,當時只有兩個人參賽。」

不少都市人都受精神壓力所困擾,身為醫生,又會如何面對這個問題?丁醫生微微一笑,拿着鑰匙,緩緩走到辦公室內的木櫃前,取出小結他即席彈奏,並笑說:「做人不可以整天工作。」那首小曲、那根鑰匙,同樣開啟了不少受困擾病人的心靈。

丁錫全小檔案
1991中大崇基內外全科醫學士
2003英國皇家精神科醫學院院士
2003香港精神科醫學院院士
2008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精神科)
2008-2010    香港大學社會科學碩士
2006至今香港醫院管理局精神科顧問醫生

知識點
阿氏保加症(Asperger's Syndrome),1944年由醫生Han Asperger發現。病徵顯示患者在智力與語言方面發展正常,但在社交溝通上卻有自閉症的傾向。患者性格固執,不喜歡改變生活習慣和興趣,喜愛穿上同一款式的衣物,有時不懂得遵守社會規範(social norms),例如做出當眾挖鼻孔等尷尬行為。


[回主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