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校友-二零一零年九月號

[回主目錄]

中大新人類

聽得到的清新 伍慶賢
如果「新人類」的「新」代表年輕、活力,駐校藝術家伍慶賢(08聯合內外全科醫學)可謂當之無愧,但更重要的是他代表着清新,對美善的固執與堅持。

伍慶賢是中大歷史上最年輕的駐校藝術家,在學期間已獲委任主講藝術講座、執教鋼琴大師班並舉行演奏會和錄製CD等。今年,伍慶賢在醫學專業發展之外,回饋母校,再任駐校藝術家,重續音樂使命。

破格委任 激發突破
伍慶賢認為,駐校藝術家肩負教育與演奏示範的雙重使命,透過演奏示範,推動校園內的藝術文化。他覺得駐校藝術家不能只是一名演奏家,更重要的是能在幕後為教育耕耘,因此,除了台前演出外,他堅持參與幕後的策劃、設計與製作工作,以教育作為任務和目標。

「有趣」是伍慶賢用來形容兩度獲委任為駐校藝術家的感受。中大藝術行政主任辦公室的「破格」信任,激發他以更破格的方法開拓新的音樂藝術教育形式。例如他會在演奏場地的安排上不斷作出突破:不同的擺設、燈光,更以多媒體影音設備加強視聽效果。伍慶賢會以主題分類,演繹分析音樂作品,又會開特色講座教人選擇CD,實行雅俗兼顧,走進生活;這些都是大學傳統課堂少有涉及的內容。

形象方面,伍慶賢也從「燕尾」回歸「親民」,不但在服飾上作出轉變,就連CD和音樂會場刊的設計,也加入清新元素,透過旅行時所拍下的自然風物作主題,讓觀眾更能體會音樂作品與生活和自然之間的關聯,親切感覺亦會在琴音間洋溢。最令伍慶賢難忘的是在某個演奏會上,座無虛席,而好友更讓座予長者及有需要的觀眾,寧願兩個小時全程站立,支持他演出。一曲既終,全場大喊「生日快樂」,那是最多人為他慶祝的生日,令他感動不已。他相信,藝術家最希望得到的,是別人的祝福,同時亦應讓別人感受情意,而不是「藝術家脾氣」。

「成如容易卻艱辛」。自四歲起正式學琴的伍慶賢坦言,學琴的艱苦過程對很多人來說未必有趣。至於自己,則全因「喜愛」,而且是自己發現的:「家人、親友中有人彈琴,也許是這緣故吧,我從小就愛彈琴。」他強調,父母從來沒有誘導他去學習音樂,他對音樂所懷的是最清純的愛。

酷愛彈琴 苦練亦樂
當然,要達到演奏級的深度和廣度,所付出的時間和心血必不會少,現職廣華醫院急症室醫生的伍慶賢對此卻只淡然回應:「讀書之餘,幾乎全部時間都花在音樂上,也曾犧牲了和朋友玩樂的時間。魚與熊掌不能兼得,既然選擇了,就不能羨慕人,也不應後悔。至於醫院職務,由於須輪更,我會預早通知主管,好讓他早作編更安排,只要時間編配恰當,練習、演奏都不成問題。比起前人在資源匱乏的世界所走過的路,自己所付出的,簡直微不足道。」他更特別自我磨難:「我曾挑戰自己:一百元過一星期。這樣的生活竟維持了近兩年!自此以後,我更相信生活原來可以很簡單,問題在於知足與否。」住在威爾斯醫院宿舍見習的日子,趁飯堂的特價時段吃飯,只逛街不購物,還有多走路,盡量選搭沒有空調的巴士等。「慳家」的日子,過得健康亦快樂。

提起威爾斯宿舍,伍慶賢也難忘因宿舍裝修而無空調,大夥兒須「集中營式」地睡在大堂的時光;回中大宿舍探訪同學,在房內踢足球的犯規行為……他還憶起,為要體會病人的痛苦,醫科生要互相抽血驗乙肝!抽血後留下的瘀痕,至今銘記。

克己簡樸 忠於自己
自言自己沒有甚麼特質,只是平凡人一個的伍慶賢從不覺得自己成功,但卻不諱言自己是個「頗努力」的人,而且忠於自己。對他來說,觀眾在演奏會欣賞到的,與他日常練習的並無分別,他只會要求自己更精確地表達他對樂譜的了解,而不是花巧。他說:「感情、意境的深淺不在於浮誇的演繹。」

對音樂理解的這份智慧,似源自德國作曲家舒曼(1810-1856)在160年前為初學者寫下的《音樂家生活守則》其中一條:「永遠別醉心於賣弄技巧,醉心於所謂壯麗的效果,應當專心致志產生作曲者希望產生的印象。」學習修養,要由第一天的根本練習開始。同樣道理,在醫學上他也有同樣的堅持,不會為取悅病人而動搖信念,只會細意解釋適當的治療方針,純以病人的身心健康作單純的考慮。

作為駐校藝術家這個演、教合一的角色,他常以《禮記》「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困,然後能自強也。」自勉、勉人。最近,這位自強不息的年輕音樂家,更應邀義務出任一個慈善樂團的音樂總監兼指揮。

伍慶賢對香港以至亞洲的音樂學習風氣頗不以為然。他認為,藝術或音樂不應以比賽或考評為重點,但許多習琴者卻往往偏重考琴,社會風氣視它為一種認證,作為升學或賺錢的工具,忽略了修養,伍慶賢直言是「浪費時間」。

他說音樂並沒有一個又一個的爬升目標,因為音樂考試只能代表考試技巧和一般技術。學藝術要求不斷反覆思考,積極追尋更高層次,否則只會使人原地踏步。不少世界大賽的得獎者在賽後都認為自己並不成熟,要向年邁的大師學藝,尋找雲霧中的藝術頂峰。

做任何事情如只有感性,那未免層次太低;
欠缺理性的情緒表達,只是動物層次的生理衝動。

西風碧樹,天涯望盡;衣帶漸寬,境界始尋。他勉勵有志於追求藝術的人永不要滿足於現狀,以免跌入主觀、自大的陷阱。

藝術與行醫 以人為本
伍慶賢覺得,藝術家與醫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性質應該很簡樸、純真,同樣要以人為本,為人服務,而不是要藝術或專業為自己服務,為自己帶來虛榮與實利。藝術與行醫,他都同樣喜愛,並一直認真地做;只做某樣,他又會覺得缺少了甚麼似的,也略嫌單調。他直言,無論做醫生或駐校藝術家都是透過幫助別人,從而尋得快樂。

在伍慶賢眼中,藝術與行醫是相輔相成的。如果藝術代表感性的話,醫學便是理性的代表,他在感性與理性之間可謂取得了適當的平衡。「做任何事情如只有感性,那未免層次太低;感情的出現,無非是腦內分泌的變化,欠缺理性的情緒表達,只是動物層次的生理衝動。」

他強調以理性平衡感性的重要。音樂,如果只在表面樂句和音色上感情氾濫,而沒有在深思熟慮下表達作者最深的精神,這只能算是生物而非藝術的層次。他以自己日常行醫的體會,說明如只有理性的「問病」,亦僅同機器,故他重視診症,更重視看人。

訪問尾聲,伍慶賢不忘介紹:2010新學年會再帶來創新的節目,更會慶祝作曲家舒曼的200歲冥壽,希望能把音樂藝術以最好和更有趣的形式表達出來。

「人類」原無新舊,貴乎創新的勇氣。

活動資料
大學藝術行政主任辦公室負責籌辦、推廣及協調校園內的文化藝術活動,並為大學同學提供藝術教育的機會,以促進美育發展。伍慶賢醫生將於10月11日在邵逸夫堂主講「舒曼印象」,與你一起走進舒曼的音樂世界,豐富人生。
網址:www.cuhk.edu.hk/cuoaa  查詢:2609 7528


[回主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