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校友-二零一一年九月號

[回主目錄]

中大新人類

生命 何妨粗糙對待 周榕榕
我們都有過異地流浪的夢想,無論曾否付諸實行,畢竟那是我們成長的印記。周榕榕(07新亞新傳)跨上單車,踏遍天涯,以意志和體力在青春的扉頁上,為我們顯影着夢想的註腳。

那夜,凌晨4時,周榕榕準備騎單車翻越海拔4,668米的白馬雪山,入藏綫上的第一座高山。她清楚記得當晚無星無月,就只有旅館庭院的一盞燈,晃動着微黃的光。面對無邊的黑暗,那伸手不見五指的漆黑,教自以為天生膽大的周榕榕佇立旅館門前整整10分鐘,才能夠鼓起勇氣,跨上單車,湧身撲進那車燈的光照不及兩米的黑暗。她形容那片黑暗是「有質感」的,當時自己就像回到小時候半夜乍醒,面對幽暗的走廊,遲遲不敢走向另一端的洗手間那樣。

真正看清自己
內心恐懼,周榕榕對它的感受與當晚的漆黑有同樣的質感,不過,恐懼只是她在旅途上其中一種探尋出來的感覺,而她要追求的並不僅是五味架上的感覺。

周榕榕說:「旅途上須克服的困難很多,我們永不知道到時自己會怎樣應付,我正想看看自己到底是個怎樣的人,我覺得透過這些旅程,可以看清真正的自己……摔倒並不痛苦,苦的是要掙扎着爬起來。我騎車或者只是為了想知道自己會在哪一個點上放棄掙扎。」

直到旅程結束,我才發現最難的,不是疲倦、寒冷或者其他,而是與「放棄」這個念頭對峙。

內蒙、西藏、新疆、廣西、貴州、哈爾濱……自言差不多走遍神州每片土地的周榕榕特別鍾愛拉薩。她說中國發展得很快,近年內地面貌已與她中學時代初踏足中國時大不相同,很多地方發展旅遊,遊客比當地人還要多!獨愛拉薩是因為那裏仍有一抹個性,也自有其與別不同的風土人情,畢竟,在今天的神州大地上,未經商業化玷污的土地已愈來愈少。行遍萬里,見盡人性被物質扭曲的情況,周榕榕慨嘆小孩子會向遊客要錢、索好處,如被拒絕,就報以唾涎!更有父母坐在山腰,監視着子女擲石頭擊破公路上往來車輛的玻璃,阻截汽車,以求乞討或買賣的機會!她坦言有些藏民已形成了某種「不好的文化」!

深刻領悟人生
山河大地的雨雪風霜洗滌了這個城市長大的女孩心靈,也令周榕榕對生命另有一番體會。她記得有次在高原上避雨,看到有位農婦只是簡單地生活着,讓周榕榕頓悟到原來生命以這個形式「存在」也可以,而毋須達成甚麼理想或成就,遑論事業,更不需要名利;同時,亦印證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作者米蘭昆德拉所說:「生命永遠是個痛苦的旅程,而存在則是最愉悅的。」那句話的真確。

騎單車入西藏讓周榕榕真正覺得「踏」實,平日吃飯生活,我們往往會忽略了「存在」的感覺,但昏暗的路上,在那份孤單感覺的襯托下,「存在」的感覺便會凸顯出來。周榕榕說騎車旅行有個特點:不論是獨自上路,或者與人結伴同行,其實都是獨個兒的。類似長跑,即使觀眾、途人再多,你面對的、能陪伴你的,始終只有自己。因為你不可能一邊跑/騎,一邊與別人說話交流;和你交流的就只有自己,平時察覺不到的心跳脈搏呼吸、平日捕捉不到的思緒,都清晰可聞,因為這樣的自己比任何時候都來得敏銳,何況一路上的風景如此壯麗。

勇敢面對前路
能夠讓人誠實地面對自己,包括某一刻的軟弱、孤單、恐懼、無能為力……旅途上,周榕榕驚覺自己並不如想像般堅強,不過,她也發現了勇敢的真正意義:心底不無畏懼,但仍會鼓起勇氣,迎難而上之謂勇敢。即使知道那是一趟苦得令人想哭的冒險,也有力量跨出第一步。至於出發的勇氣,「我想那是慢慢累積回來的,像屋外無聲的細雪,不知不覺就達到一定厚度,積累沉澱、可走於其上。」過往的經驗、畏懼與徬徨讓周榕榕有「能力」咬咬牙背包出門。

生命是自己的,要努力活得出色,否則便會後悔。

騎單車旅行這念頭雖不是起源於唸中大時,但她不諱言中大是累積「勇氣」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如那時沒有四處闖蕩,恐怕後來也不敢、不能踏上這樣的旅程。在學時,周榕榕是新亞書院籃球隊隊員,宿舍生活令她更善於與自己相處,而新亞儒者的襟懷,包括慎獨,也是她追慕和景仰的人生態度。當年在宿舍,吃香蕉做午、晚餐對周榕榕來說是等閒事,也暗合儒者簞食瓢飲的淡薄。

快樂如此簡單
認清了生命的本質,旅途上對一切人事物的詮釋使周榕榕更能領略到「知足常樂」這個老生常談的道理。要她數算「快樂」,她會說出大堆早被城市人視為理所當然的平常事:完成當天旅程、洗澡、飽餐一頓……生命、存在,在她眼中,正是可以如此這般。當然,她也樂意與校友分享在然烏旅途上的一個浪漫片段:未被高原上發高燒所嚇怕,周榕榕與同伴久別重逢,結伴徒步踏上冰川,期間走走停停,甚至堆起營火,與志同道合的同路人天南地北無所不談,是旅程上的一大快事,「開心程度還大過進入拉薩」。

既有快樂,旅途上的落寞、氣憤,甚至傷懷的事,旁人便不難想像得到。周榕榕猶記得送同伴上火車,臨入閘的一刻,同伴那情辭懇切的叮嚀。即使只是生離,但明日天涯,關山阻隔,其實已同死別,她形容「那一刻很傷懷,只像有綫牽絆心頭,卻又一下子被剪斷而無所依托一樣。」

堅持絕不放棄
縱有離別的傷感,以及身心上的焚煉與磨難,周榕榕仍覺得用半年時間騎行滇藏、深入阿里,再往尼泊爾和印度是十分值得的一段人生體驗。試想:當你筋疲力盡時還要拼盡最後一點體力,踩完最後幾公里才可投宿,你便會知道她那句「我永不會原諒自己放棄!」的鏗鏘確如黃金鑄造出來一樣。

周榕榕反覆強調要認真對待生命,卻不必過分細意經營。太過謹慎考量,可能會令我們錯過生命應有的精采,因此,她覺得對待生命不妨「粗糙」一些。

新人類 名士風流
「生命是自己的,要努力活得出色,否則便會後悔。」這是周榕榕的人生態度。讀書考試成績極佳並沒有影響她選擇另一種生活方式:寫作、旅行,再寫作。你不必認同她的做法,但也應為這小師妹(或師姐)打氣—並不是人人都有她這份勇氣的。

史書記載,晉代酒仙劉伶「不以家產有無介意」,他常乘鹿車,攜一壺酒,着人扛一柄鐵鏟跟在後面,說死了便將他就地埋葬。周榕榕的作品《死在路上也不錯》書名可謂與這種生活態度有着異曲同工之妙。不忌諱「死」絕非玩世不恭,反而是對生命反思過後的尊重。讀過《死》一書,當會令你對意志、毅力、生命等重新評價。周榕榕網誌:http://heartlessecho.livejournal.com


[回主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