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校友-二零一一年十二月號

[回主目錄]

專題:關愛社群中大人

施永健 讓陽光照遍心窩
人生中的起伏跌總教人焦慮不安,驚惶失措,更何況是青葱少年?施永健(87崇基醫學)自小立志替癌症病人服務外,更決心引導喪親兒童處理複雜的情緒,走出死亡的陰霾,從而再次感受生命的陽光。

有位中學女生,從衣服鞋襪可知她乏人照顧:皮鞋破了,更常大汗淋漓,體有異味,很不衞生,同學都厭惡她,敬而遠之;問她何故,原來那對皮鞋是患癌的媽媽生前買給她的,不捨得丟棄,又因要先帶妹妹上學,故每天她都要跑回學校上課,這已不是另買新鞋的簡單事情。還有些兒童因父母去世而有情緒問題,原先名列前茅的,成績一落千丈,甚至需要轉校……

「其實,爸爸去世那年,我也不能好好讀書。」說這話的不是那些青少年,而是施永健。

在政府醫院任職腫瘤科顧問醫生的施永健可謂見盡人間死別,但說到喪親少年的遭遇時,仍難掩痛心的哽咽:「社會不應該是這樣!」他指出,有很多喪親家庭的子女會因失去父母而性情大變,甚至反社會,這對社會是極大的浪費,施永健決意讓他們知道:社會上有人會關心他們。

感同身受 矢志助人
在施永健的推動下,專為喪親兒童提供輔導服務的進心會於2001年正式成立;兒童及家庭哀傷輔導中心則於2003年成立,連同咫尺之遙的Maggie's癌症關顧中心,全面協助病人及其家屬面對癌症所帶來的挑戰。施永健猶記得早在進心會未正式成立前,已開展病人遺孤輔導服務,當年的中學生義工因體會到別人的困境,生活更有目標,其中有多名學生更讀醫,複製着施永健的理想。

理想是醫好病患,減少痛楚。施永健這個簡單而清晰的理想卻源自難以磨滅的苦痛—當年他爸爸患癌,折騰病榻的呻吟迄今仍歷歷,他每次為病人紓緩痛楚,都彷彿在醫治再沒有機會醫治的爸爸。他永不相信當年有1%的病人得到恰當的照顧,正因如此,他竟到英國進修善終服務!其後更排除萬難,包括經費與行政上的艱巨,使日間寧養中心、在屯門醫院天台加建的寧養病房和花園,終能提供全面的寧養服務。施永健堅持要在天台建花園有其心意:無論康復,不幸垂危,甚至彌留,病人總希望重返自然,見見陽光、賞賞花草。即使臥在病床,也希望能被推到戶外,感受世間勃勃的生機,而這個環境也最適合與家人共度寶貴的時光。

為誰辛苦為誰忙
如你有機會隨施永健走走他主理的日間寧養中心、病房和診症的地方,你會感受到他多年來的心血結晶和所積聚的能量,不僅見諸具體的設施儀器,更重要的是醫護專業團隊以至病人對他的尊重。

「忙,也要為一個好的理由去忙。」施永健會為自己所做的自豪,他知道個別服務的標準已超越歐美先進國家,尤其在屯門這個弱勢社群較多的地區。他希望繼承家族的智慧與特質,對社群有種堅持與承擔,他說:「聰明的人如做不到需要做的事情,會有種難過。」又說:「既然需要委身(commit)去做一件事,它就要夠挑戰性,迎難而上,才有意義。」這些在困難中掙扎,爭取資源的刻苦拼勁,種子早在中大時已播下。

由於課程規定,施永健在中大讀了6年,同時也住了6年宿舍。他形容6年刻苦的學習生活令他更堅強,當年醫學院上下,普遍有要做得比另一間大學醫學院好的心態,造成教授要求特別嚴格,學生也特別孜孜不倦地學習。資源不足,在貨櫃箱中診症;病人不足,醫學生就更珍惜診症實習的機會,施永健正式做醫生時有好幾年「3日1Call」,即每3天便有1天24小時當值,前一天要養精蓄銳;後一天則已疲憊難熬,即經常在作戰狀態,故他很難理解,現在醫生爭取準時下班的心態。

肥雞餐暖透舍堂
談宿舍生活,施永健一錘定音:「如不讀醫,生活會正常得多!」他還記得有年雞價大跌,他聯同另外兩位窮同學專程由大學乘火車到沙田的街市,湊錢10元買了隻打針肥雞回宿舍大快朵頤:「3人湊錢買,受惠者卻達15、16人!」與眾志堂的「4片雞飯」相比,那頓肥雞餐令施永健與其他宿生情誼更進一步—吃過雞,人人都變朋友。「那是仍講理想,卻又不忘現實的年代。同學都很單純,應林堂就像個小社會,讓我見盡諸式人等。」點點滴滴,無論是指導同學讀書,又或是比他早畢業的同學請客吃飯,都勾起施永健絲絲回憶,而這些回憶都是溫暖的。

回憶溫暖,人心更暖。土生土長的施永健很強調「香港的可愛」,升斗市民和名人富豪,原是一樣:他們很樂意出一分力,幫助有需要的人,只在於是否有人能真正打動他們。

撫慰遺孤、臨終善別,施永健可有說之不盡的故事,不過,他會選擇付諸實際行動,不讓他們孤獨地面對死蔭的幽谷。

既然需要委身去做一件事,它就要夠挑戰性,迎難而上,才有意義。

施永健看社會責任
仁以為己任

施永健為病人、病人家屬獻出了半生心力,箇中燃燒着的,是這樣的一個信念:「我們要好聰明,要知道時代欠缺甚麼,也要知道怎樣正面引導(大家)去做;有恒心地把它變成事實,一步步地給社會帶來成果、一步步地令社會變得較以前更好。」論語中「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相信正是這個境界。他強調社會責任須堅持持續去做,才可令它「自我持續發展」,如承諾了做一件事,便要百分百投入,99%也不夠,因那1%會區分出你是哪一類人;只有百分百投入才可掃除障礙,克服困難。

施永健小檔案
1987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內外全科醫學士
1990至今屯門醫院臨床腫瘤科顧問醫生(現兼任紓緩治療及寧養服務主管、心理行為部主管)
1993在屯門醫院開創「善終服務」
1996香港放射科醫學院院士、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1997創辦進心會,創會主席
2005紓緩醫學專科醫生

進心會網址:www.eq.org.hk


[回主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