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校友-二零一二年三月號

[回主目錄]

校園快訊

中大第70屆頒授榮譽博士學位典禮
中大於去年12月15日舉行第70屆大會(頒授學位典禮),朱銘博士、何子樑醫生、李和聲先生,以及余宇康教授獲授予榮譽博士銜,以表彰他們對促進文化學術、科技和社經發展、增進人民福祉,以及中大發展的傑出貢獻。

朱銘博士獲頒授榮譽文學博士學位,何子樑醫生、李和聲先生及余宇康教授則獲頒授榮譽社會科學博士學位。大會同時頒授各科博士學位,包括1名理學博士、5名醫學博士、314名哲學博士、10名教育博士及1名音樂博士。

本港唯一中國古籍研究中心 「劉殿爵中國古籍研究中心」於中大成立
中大中國文化研究所中國古籍研究中心冠名為「劉殿爵中國古籍研究中心」,以紀念已故國際知名學者劉殿爵教授對中國古籍研究之貢獻。劉教授在中大春風化雨30載,自1989年由中文系榮休後,專注於中國古籍研究工作,建立了國際最具學術性和規模的中國古籍網絡資料庫之一的「漢達文庫」,並編纂當代最重要的中國古代文獻研究工具書—《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先秦兩漢古籍逐字索引叢刊》,為中心日後發展奠定基石。

劉教授於2010年4月辭世,將畢生積蓄及其《論語》、《孟子》、《道德經》3書英譯所得版稅悉數捐予中心。劉殿爵中國古籍研究中心前身為漢達古文獻資料庫,成立於1988年,致力整理中國古代傳世及出土文獻,並建立電子資料庫,藉此進行多項研究工作,繼而通過各種媒體發表研究成果,是本港唯一的中國古籍研究中心。

沈祖堯校長獲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大校長沈祖堯教授獲選為2011年中國工程院院士,是本屆唯一入選的香港科學家,以表彰他在消化系統病領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和作出的貢獻。沈教授對此表示榮幸,又指此項榮譽屬於中大消化疾病研究所內全體腸胃科專家及科學家團隊。

沈校長為腸胃研究權威,現任莫慶堯醫學講座教授。他長期致力於消化系統疾病的臨床、教學及科研工作,在消化道出血、幽門螺旋菌、消化性潰瘍、消化內鏡、肝炎、消化道腫瘤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全日制MBA膺2012年 金融時報全球100強排名榜第28位
英國《金融時報》早前公布「2012年全日制工商管理碩士(MBA)課程全球100強排名榜」,中大全日制MBA課程高踞第28位。其中,在事業晉升、薪酬增幅百分比、就讀MBA的目標達成等項目中,中大MBA的排名分別位列全球第4、第5及第9位,而該3項目更排名全港第1。此外,中大MBA畢業生的成功聘用比例,亦位列全港之首,而薪酬增幅百分比則在大中華區高踞第2位。

中大教職員連獲兩項獎譽
中大兩位傑出教職員相繼獲頒重要獎譽。大學圖書館館長施達理博士獲香港圖書館協會授予終身榮譽會士銜,以表揚他對推動圖書館業發展的貢獻及在本地圖書館業界的服務;而歷史系何佩然教授則獲法國教育部頒授棕櫚教育騎士勳章(Chevalier dans l' Ordre des Palmes académiques),以嘉許她對高等教育界的卓越貢獻。

施達理博士為香港圖書館協會自1958年成立以來,第4位榮膺終身榮譽會士的圖書館從業員。他於1988年開始在香港圖書館工作,並於2000年加入中大擔任大學圖書館館長。他對圖書館專業的研究興趣廣泛,包括戰略管理與組織策劃、讀者服務質素、圖書館館員之在職培訓、信息自由、知識產權,以及古籍整理。

何佩然教授現任中大歷史系教授,致力從事社會及經濟史研究。她曾出任法國巴黎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研究顧問,撰寫並出版了多部有關香港及近代中國社會經濟史的專書,近年主要鑽研近代香港都市化問題。她同時也是中大梁保全香港歷史及人文研究中心主任、逸夫書院李和聲香港歷史資源中心主任及書院校董會成員,以及擔任多項公職。

雕塑大師朱銘博士於中大演講
著名雕塑家朱銘博士應中大邀請,於去年12月14日在大學校園以「藝術即修行」為題主持公開講座,吸引逾500名文化和展覽界、學界、公眾人士,以及中大師生、校友聽講,反應熱烈,全場爆滿。大會更在現場加設座位,並在另一講廳安排直播,以容納不斷慕名前來的聽講人士。

於講座上,朱博士解說其藝術之路和作品的幕後故事,並闡述其「藝術即修行」的獨特美學觀。他指出,藝術和修行融合的過程,就是在丟捨之中得到自我,創造出藝術成就。而朱博士以歷來的作品,具體說明其藝術創作,如何從雕塑外在形態演變至內心反省的心路歷程。

TrueBeam贈中大醫學院 癌症放射治療大躍進
李嘉誠基金會今年初捐贈一台現今全球科技最先進、能針對隨着病患者呼吸而移動的腫瘤進行高速精確治療、價值4千萬港元的TrueBeam系統予中大醫學院,並將安裝於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內,是香港公共醫療系統中首台TrueBeam高準確度放射治療系統。

該系統能加速癌症病患者的治療和癌症放射治療效果,並藉此提升醫學教學及科研水平。中大醫學院院長霍泰輝教授表示,TrueBeam在歐美澳紐各地均愈來愈受歡迎,尤其在治療肺、肝、胰臟、頭頸、腦、脊椎腫瘤方面,並已開始處理如腦腫瘤等高難度治療工作。「外國很多癌症病者都很滿意TrueBeam的治療,有肝癌與前列腺癌患者在接受治療後,表示過程快速而安全,且沒有不良副作用,只是稍微疲倦。」

中大「學生創新與創業促進委員會」展出學生得獎作品
中大「學生創新與創業促進委員會」於1月17至20日期間,於邵逸夫堂舉辦「2012年度學生創新與創業作品展覽」,並於1月16日率先舉行開幕典禮,由校長沈祖堯教授、副校長黃乃正教授、學生創新與創業促進委員會主席兼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以及創業研究中心主任譚安厚教授主持。

展覽展出9件學生作品,其中6件是第12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的得獎作品,包括四川地震重建、提高建築物抗震安全性等項目;以及3件「2011年校長杯學生創業計劃比賽」的三甲得獎作品,包括預防糖尿病及相關病變的醫護計劃。

中大日本研究學系慶祝創系20周年
中大日本研究學系為慶祝成立20周年,早前在香港日本人俱樂部舉行20周年誌慶酒會,作為其中一項焦點慶祝活動。酒會由中大校長沈祖堯教授、日本駐港總領事隈丸優次先生、香港日本人商工會議所會長池內宏先生主持,並有百多名賓客出席,包括來自日本商界、新聞界、教育界的領袖。中大亦趁機頒贈感謝狀予各善長和商業機構,感謝他們對學系的捐贈,讓學生得以到日本作一個學年的學術交流。

毋忘香港的根系列(三)「華夏第一龍」展覽
龍是中國文化的核心形象,近年科學家和考古學家正逐步揭開龍起源的奧祕、破除龍的迷信。中大中國文化研究所中國考古藝術研究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中國文物交流中心由即日起至明年1月27日,於中大文物館舉辦「毋忘香港的根系列(三)『華夏第一龍』」展覽,展示學術界最新的研究成果。展覽從龍起源之迷的探索,到國家出現與龍的關係,以至香港最早的龍及其來源,均一一涵蓋。

而是次最值得注目的文物,就是由有「華夏第一王都」之稱、二里頭遺址出土的國寶級文物綠松石銅龍牌,和被譽為「超級國寶」、二里頭出土龍形器部分的綠松石嵌片。兩者均由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借展。此外,中大在香港發掘出土的牙璋,亦展示3千多年前香港最早龍的形象,可謂「港寶」級的文物。展會期間,中大將為出版《華夏第一龍展覽圖錄》,並由中大知識轉移基金資助出版,中英對照,圖文並茂,全彩色版,只售10港元。

展覽日期:即日起至2013年1月27日
(2012年12月24、31日及公眾假期閉館)
開放時間:上午10時至下午5時
地點:中大文物館東翼展覽廳IV
查詢電話:3943 7371

校友支持「中大創業研究中心」學長計劃
「中大創業學長計劃」第1次學長學員見面會於去年11月19日順利舉行,當天共有55位學長學員出席,並就各自的項目計劃進行初步討論。該計劃由香港中文大學創業研究中心主辦,特邀創業校友擔任學長,親授創業經驗並給予指引,是校內首個針對「創業」指導的學長計劃,旨在幫助有志創業的學生和校友,改善、實踐創業計劃,拓展行業人際網絡。

是次計劃共有23名學長和65名學員參加。學員透過出席見面會、分享會、工作坊等活動,以及計劃特設的網絡協作平台,與學長密切互相溝通,學習創立業務,聽取專業意見;然後在學長的指導下,擬定並完成其商業方案,為日後將商業計劃付諸實踐作準備。

中心藉2011中大校友日,特別聯同中大校友事務處邀請4名校友創業家,包括吳福民校友(80經濟)、龐寶林校友(81化學)、鄒重璂校友(87醫學)及繆美詩校友(04研究院工管)回到母校,分享各自的創業心得和在逆境中自強之道。出席校友皆感獲益良多。

崇基學院消息
崇基學院自1982年創辦「黃林秀蓮訪問學人計劃」以來,每年均邀請知名學人到訪。今年,學院邀得國際知名作曲家兼學院1976年音樂系校友林品晶博士,出任2011至2012年度黃林秀蓮訪問學人。林博士已於1月30日至2月10日期間訪問學院,並參與一系列的公開演講和崇基師生聚會,包括周會演講、校園生活午餐會及吐露夜話等。

而其中一項焦點活動,是於2月4日舉行的周年教育研討會,研討會以「異曲同工︰全球/在地的文化藝術創作」為主題。除林博士外,研討會的嘉賓講者還有香港教育學院文化與創意藝術學系曾葉發教授(76崇基音樂)、澳門演藝學院院長梁曉鳴博士和媒體及文化評論人梁文道先生(94崇基哲學)。而香港創樂團更於會上,演奏林博士創作的《近江八景》。

另外,國際影星楊紫瓊於2月初到訪學院,與崇基師生分享拍攝電影《昂山素姬》的經歷,分享會由學院學生輔導長高永雄教授擔任主持。當晚有260多名師生及校友出席,並踴躍與嘉賓交流意見。

為慶祝崇基學院60周年校慶,學院與音樂系邀得多名校友,舉行4場「崇基音樂人系列」音樂會。第2場演出為豎琴與古鍵琴音樂會,已於2月3日舉行完畢,由豎琴演奏家孫尹婷博士(01音樂)及鍵盤樂器演奏家鍾裕森博士(90音樂)合作表演。而於17日舉行的第3場音樂會則為中樂演奏。學院邀得中樂組合龢鳴樂坊及竹韻小集組員擔任表演嘉賓,演出曲目涵蓋傳統歌謠、民間音樂、獨奏作品及現代中樂作品等。

聯合書院消息
聯合書院校董會於去年11月23日舉行了第70次會議,並於會後舉行校董周年聚餐,邀得中大校長沈祖堯教授伉儷出席,並於席上頒發書院長期服務獎予於書院服務逾20年的教職員。獲獎的包括書院院長、生物醫學學院的馮國培教授、英文系的程月媚教授、建築學院的胡佩玲教授、化學病理學系的崔耀隆教授,以及書院院務室的邱玉好女士和陳源成先生。

於今年2月5日舉行的香港國際馬拉松,書院招募了50多名聯合員工和校友加入聯合書院隊。書院特別在1月13日舉行講座和誓師大會,助隊員作準備。當日,中大田徑隊教練邱永強先生負責主持講座與熱身活動,與出席者分享參加馬拉松比賽所須注意事項之餘,更給隊員技術指導。

書院另於2月27日,在張祝珊師生康樂大樓舉行了「中大聯合人午宴」,邀請所有中大工作的聯合書院校友,回到聯合校園參加是次聚會。當日有超過40名校友出席。

為慶祝55周年校慶,書院將於3月底至4月初舉行連串慶祝活動。於3月28日至4月1日,書院將組織「海外校友回歸團」,為海外校友安排多項特備節目,包括聯合書院一日遊、海路漫遊香港地質公園等、院慶餐舞會及聯合書院舊校遊等。

於3月30日在沙田香港凱悅酒店舉行的院慶餐會,將以「半百晉五迎韶華」為主題,並獲中大校長沈祖堯教授出任餐舞會榮譽贊助人。屆時海內外、不同年代的校友、聯合師生及教職員均可聚首一堂。而於3月31日由書院與聯合書院校友會合辦的聯合書院舊校遊,則會安排參加者重遊位於般咸道的聯合舊校舍,校友殷巧兒女士(70英文)和書院副院長兼書院通識教育副主任張雙慶教授(70中文)更會擔任榮譽領隊。活動後,校友更可一同共晉午餐。有關上述活動查詢,可致電3943 8654或3943 1948,與陸敏兒女士或余慧儀女士聯絡。

另外,書院聯同校友會將於4月17日安排舉辦「學苑紅豆粵曲欣賞會」,內容包括粵曲介紹和表演,並藉此機會為書院「遊於藝」基金籌款,以發展書院文化藝術活動。有意出席的教職員和校友,可在網頁http://www.cuhk.edu.hk/uc/forms/application下載報名表格,亦可致電3943 1844或3943 7455查詢。

學苑紅豆粵曲欣賞會
日期︰4月17日(星期二)
時間︰晚上7時
地點︰香港中文大學邵逸夫堂

悼—陳之藩教授
中大電子工程學系名譽教授陳之藩於2月25日病逝。其家人分別在3月4日和5日,為他舉行喪禮及火葬儀式。

陳教授於1977至1985年間出任中大電子學系講座教授兼系主任,任內開設了電子學博士課程,是中大最早的博士課程之一,而中大第1位博士生亦由他擔任指導老師。2002年,陳教授重回中大,出任電子工程學系名譽教授。

陳教授本行雖是電機工程,卻以散文享譽華人世界。其膾炙人口的作品,包括《旅美小簡》、《在春風裏》、《劍河倒影》等。此外,他還擅長翻譯,英詩譯作輯成《蔚藍的天》一書。

於今年1月14日,當時抱病在身的陳教授曾經回校,出席由中大聯合書院、工程學院及台灣國立成功大學合辦的「雲淡風輕—陳之藩教授文物特展」開幕儀式。這個表揚陳教授的貢獻和文學成就之展覽,現於聯合書院胡忠多媒體圖書館2樓舉行,展期至4月13日。

中大高爾夫球日籌委會春茗
中大高爾夫球日自2005年首辦以來,過去7年為大學及其成員書院籌得超過600萬款項。為感謝籌委會成員兼校友對母校的貢獻,副校長鄭振耀教授於2月16日宴請眾籌委,順道一同慶祝新春。席間,鄭副校長向各籌委介紹中大的最新發展,又簡述政府將於7月初推出的第6輪配對補助金計劃。各籌委對有關計劃深表關注,期望可以藉着今年的中大高爾夫球日籌得更多捐款,助母校爭取更多配對款項。

中大商學院校友網頁現已啟用
中大商學院一直致力推動校友事務,加強校友與學院之間的聯繫。而學院的校友網頁,於1月中已啟用。校友可在網上登記或更新資料,並與昔日同窗聯絡。此外,又可透過網頁了解學院動向、查詢校友活動及就業資訊;更可利用「分享」功能,透過社交網站與校友分享信息。

而學院將繼續優化網頁設計和內容,包括增設繁、簡體中文版網頁及其他功能。如校友對網頁有任何意見,或希望與其他校友分享近況,可以電郵聯絡學院校友及企業事務辦公室︰alumni_baf@cuhk.edu.hk

商學院校友網頁︰http://alumni.baf.cuhk.edu.hk

校友事務處更改電話號碼
中大已採用新電話系統,原先字首為「2609」、「2696」及「3163」的電話和傳真號碼,一律改為「3943」,最後的4個數字則維持不變。

而校友事務處的電話號碼亦已相應更改,聯絡方法如下:

新電話號碼:3943 7861
傳真:2603 6226(維持不變)
電郵:alumni@cuhk.edu.hk

悼—音樂系導師包黛詩小姐
旅居加拿大的中大音樂系前駐校音樂家兼導師包黛詩小姐,於去年10月2日在加拿大辭世,並於10月20日在當地舉行喪禮。包小姐自1980年起任教音樂系逾17年,並曾任香港鋼琴教師協會主席。大學對失去一名對音樂及品德教育皆充滿熱誠的鋼琴家和良師,深表哀痛。


[回主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