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校友-二零一二年六月號

Home

專題:中大人看高中新學制

考評局主席吳克儉
增信心 迎難而上

香港一直重視考試導向學習,而非評核促進學習(Assessment for Learning)。考評局主席吳克儉(76聯合社工)卻引領我們從另一角度,審視課程、新學制,以至教改。

曾從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多年的吳克儉,對本地畢業生有這樣的評價:規範性操作的執行力強,專業操守的水平也高,惟遇上多變的環境,適應力和創造力的表現便稍遜於其他較主動學習的畢業生。

獲逾120海外院校認可
「有人批評文憑試題艱深,與過去的試題有別,故不懂得作答。試問沙士、911恐襲、日本受地震、海嘯、輻射三重打擊等難題,有哪個是以前發生過的?」吳克儉點出了不能以過去思維解決目前新問題的重要。

吳克儉說自12年前提出教改以來,過程中個別情況難免會遇上困難,但我們卻不能因稍遇障礙而忘記了整個教改的原意。他表示現時有兩項主要工作做得更加審慎:溝通和增強信心。

「溝通」的對象是一眾持份者。吳克儉透過不同途徑,包括傳媒、家長會、展覽等,闡釋教改、新學制的理念,向家長反映了職場的要求,為教師一再申明了他們的使命感。他強調教改中單是考評已涉及整個組織(考評局)與學術社群(community)如校長、教師,及教育局的同事等合作,溝通尤其重要。

另一個溝通的對象是海外院校,一直馬不停蹄地向海外大學介紹新高中課程設計的吳克儉透露,溝通愈多,院校對課程的評價就愈高,並備受國際教育家讚賞。而文憑試的成績現已有逾120所院校認可。對有意到海外升學的學生來說,這無疑是個喜訊。

充足訓練切合時代需要
吳克儉強調,334學制是世界潮流,但改革並非始自今天,社會人士,尤其是家長應認識年輕人多元途徑(multi pathing)、終身學習的理念,有很多實例都驗證了年輕人在主流以外,能找到自己理想。

目前,考評為「等級描述」(見另文),免過去「製造失敗」之弊。校本評核講求研習、探究、協作,對學生都是嶄新的訓練。吳克儉說時代需要,考試篩選的比重須逐漸降低,「我們要有勇氣迎接第一次,否則對不起下一代。」

憶昔中大生活,吳克儉自言在「大三」末「大四」初才「開竅」。有次大學邀請海外學者主講,自此,他明白到「資訊便是力量」,並為自己定下目標:要比其他人多做一、兩倍事情,且每月讀30本書。他說最能感受到中大那多元學科學習的好處,從中也學習到社會責任,為自己人生定向。

文憑試的評級
有別於過往以A、B、C來表示考試的評級,現在的文憑試以水平參照來滙報成績。各科皆有一系列的「等級描述」(例如:獲取第5級的學生「能分析、綜合和評價廣泛的資料」等),用以說明該學生達至某等級考生的典型能力水平。每個等級的最低分數稱為臨界分數。

資料來源:考評局《香港中學文憑考試評級程序與水平參照成績滙報》第8頁

吳克儉小檔案
1976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社會科學學士
1981香港大學公共行政碩士
2000-2006師訓與師資諮詢委員會委員
2002-2010香港教育學院校董會成員、副主席;人事委員會副主席、主席
2004、2010香港浸會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客席教授、上海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院名譽教授
2009至今香港考試及評核局主席
2004、2011獲委任為太平紳士、獲頒銀紫荊星章
2012獲香港教育學院頒授榮譽院士
其他公職:教育統籌委員會當然委員、香港人力資源管理學會理事會成員及國際委員會聯合主席、香港大學校友基金督導委員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