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校友-二零一二年六月號

Home

專題:中大人看高中新學制

校長校友:學生身心俱疲 換來能力改善

推行新學制,學校須為師生提供理想的學與教環境,才能令新學制落實推行。校長在領導教師團隊推行新學制上擔當着重要角色。我們訪問幾位校長校友,從學校角度,看整體學生所面對的轉變、教師教學的表現,以至整個制度推行時,學校內外所遇到的挑戰。

現在的文憑試能評定學生學術水平,亦兼具大學入學試的功能。但既然一般相信,能考入本地大學的學生只佔18%,高中教育對於學術能力稍遜的學生,又應擔當甚麼角色?

校長周厚峰說:「我曾向考評局的官員查詢,問新高中的課程是延續普及教育,還是屬大學預科的性質?因這兩個概念截然不同。當時,那位官員答是前者,但事實上,現在的高中卻是大學預科。因為若屬普及教育的延續,應以提升學生的興趣、能力為本;若是大學入學試,則會是考試導向。」現問題在於,制度上可如何配合,讓未能升讀本地大學的82%高中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出路?

能力稍遜仍有出路
就高中學生的出路問題,周厚峰校長提供了一項數據加以說明。他說:「本年度,中三學生報讀青年學院(YC)所開辦的中專教育文憑(DVE)課程人數大增;且在7萬多名報考文憑試的學生中,只有6.4萬人參加聯招(JUPAS)。」陳偉佳校長嘗試解釋這個現象:「原因之一,是學生明白到自己能力不逮,不想浪費金錢。若把全港學校分為3個部分,Band 1學生佔33.3%,但能夠入讀本地大學的卻只有18%,即是說,連不少Band 1學生也未能入讀大學。」周厚峰校長亦表示,故此不少學生都對前景感到氣餒及失望。

處理學生的出路問題,伍德基校長建議要提供更多「出路點」讓學生選擇:「第一,中三升中四是否必須『全民皆上』?或可嘗試拓展中專課程,讓學術能力稍遜和無興趣繼續升學的學生,到職業訓練局或其他地方進修。重點是別讓學生及社會人士感到,不升讀中四就是不對;第二,要讓中四、五的學生有出路點,不考文憑試,在中四或中五已可選擇報讀『新毅進』或其他課程,前者在完成課程後資歷相等於文憑試5科第2級的程度。」他指出,這些建議有助改善目前新學制4個核心科目過於學術導向、語文導向及中產導向的問題。周厚峰回應指,雖然學生在中六畢業後可報讀非本地大學提供的進修課程,但相關課程動輒每年數萬港元,即使有資助貸款,學生畢業後卻負債累累。現時社會的氣氛仍以報考大學為主,但他認為,整個思維需要隨着新學制而改變,即接受多元出路。可惜,資歷架構提倡多年仍未見顯著成效;即使學生能以文憑試的成績報讀台灣、內地的大學,但學生、家長對於到這些地區升學仍有保留。

資源配套成關鍵
回應在高中提供「出路點」的建議,楊靜嫻校長坦言,這有助紓緩學校的壓力。她說:「教師除了教學之外,亦須兼顧學生在品德方面的培養。若學生過早踏足社會,容易出現青少年問題,但若延長留在校內的時間,德育上老師亦能予以協助,但學校的負擔亦會相應加重。」因此,黃增祥校長指出,當局在資源配套上絕不能少,否則,新學制縱有理念,亦難以推行。他舉例說:「通識教育科要訓練學生的思維,經常需要分組滙報,班師比例須相對較高。目前我們學校把5班分為7組教學,每校獲批的32萬撥款卻已用完。當局會否考慮在班師比例及學生人數上稍作調節,又或由初中開始,減至30人一班?」資源問題雖屬老生常談,卻是所有問題的關鍵所在。

補課文化苦了師生
為回應新課程內容多元化的要求,以及照顧學生的學習能力差異,不少學校都以補課應對。據陳偉佳校長的描述,現時已出現「全民補課」的情況,即不論學生能力高低,都要補課。伍德基校長說:「補課已成為文化的『風景點』,過往補課是『補不足』,即『拔尖補底』;但現在,補課卻成為正常課時的延伸。部分原因是教師期望學生多學,但科科如是,便會令學與教的人都吃不消。」這情況亦見諸傳統名校之內,何鳳屏校長說:「即使我們學校學生的能力較高,在推行新制時,課程內容不清晰亦令教師出現『over teach』(過度教授)的情況,但在首屆文憑試考過後,相信會再作調適。」為解決不斷補課的問題,陳偉佳校長表示,有學校在中三下學期已「偷步」教授新高中課程;有教師甚至建議,中三開始選科,從而紓緩課時不足的問題。

目前新學制正經歷學制、課程、考評3種改革同時進行的急劇轉變,縱使在推行上,學校仍面對各項挑戰,但回歸教育的主角--學生的表現上,眾校長均認同在新學制下,學生在溝通能力、思維能力方面均有顯著提升,惟學習壓力之外,再加上課餘參加補習班,學生已身心俱疲。

校長校友給家長校友的建議:以「王道」栽培
發揮潛能:父母了解子女是其責任。要尋找他們的潛能,並讓他們發揮,從中找到成就感,但切記不要跌入「港爸」、「港媽」等怪獸家長的陷阱。
主動積極:由於現時大學收生政策改變,具有出色運動及藝術表現的學生都可透過尖子計劃入讀大學。作為現代父母,應協助子女發展潛能,培育多元化的興趣,並提升學習動力,主動積極追尋學問及全人發展,這才是栽培子女的「王道」。

校長校友小檔案
何鳳屏76崇基英文、86研究院教育、92研究院翻譯
庇利羅士女子中學校長
楊靜嫻81崇基生物、85教育文憑
港澳信義會慕德中學校長
周厚峰82新亞歷史、85教育文憑、95研究院教育
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陳震夏中學校長
伍德基84崇基化學、01研究院教育
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張煊昌中學校長
黃增祥86聯合地理
鳳溪第一中學校長
陳偉佳05研究院文化管理
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院王錦輝中小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