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校友-二零一二年六月號

Home

專題:中大人看高中新學制

通識──黃志堅
活用知識 強調「教人」

在各科課程改革之中,最備受社會關注的,莫過於通識教育科。由授課議題到考試評核,此科每每成為城中熱話。黃志堅校友(78聯合電子學、82教育學院教育文憑)由1990年舊制高補已開始參與通識科的課程發展和教師培訓,在新高中通識教育科課程設計,以至推行新學制等方面亦有參與,熟悉課程理念及發展。

在討論通識教育科時,首先應釐清「通識教育」所指。黃志堅說:「新高中通識教育課程(Liberal Studies)有別於大學的通識教育(General Education或Liberal Arts),前者有特定的課程目標和範圍,為中學生而設,而後者往往反映大學傳統和特色。因此討論前,需要清楚探討的對象。」

8閱卷員保評分質素
通識科往往予人範圍廣闊,難以掌握的印象。對此,黃志堅回應說:「首屆文憑試令教育界對課程都有更具體的掌握,過去3年『over teach』(過度教授)的情況有望改善。所謂『教得多、學得少』,內容太多學生反而消化不了,會影響學習,相信教師會按情況適度調節教授內容。」至於家長經常擔憂不同閱卷員或出現評分差異的問題,黃志堅表示考評局已有一嚴謹的評卷機制,例如閱卷員在正式評卷前會召開評卷會議,掌握評卷準則;且考生在兩份試卷回答的4條題目會有最少8名閱卷員批改,此外亦有網上評卷系統以確保評分質素,若出現問題,當局會再作跟進。

預計未來通識科仍會繼續面對不少挑戰,黃志堅從3個層面加以分析:「在系統層面,考評局及課程發展處可就課程具體範圍補充資料,令老師更清楚掌握課程;在學校層面,有見不少任教通識科的教師團隊仍未穩定,這為建立良好的科組文化帶來挑戰;在教師層面,由於通識着重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和正面價值觀,以往教師着重『教書』,但現在通識卻強調『教人』,即要了解學生的學習程度再作提升。」據黃志堅的觀察,不少教師已逐漸適應這方面的轉變,但亦有不少挑戰。

社會各界用心推動
由新課程實施至今,通識教育科跨越了不少難關。由課程開發至今,黃志堅感受到社會各界如教師、教育局及考評局同事、非政府組織、傳媒等對通識科的發展都付出了很多精神與功夫,用心推動此科的發展,他期望社會能對大家的付出予以肯定,以及對教師的工作給予多些支持。

回憶昔日在中大的生活,黃志堅說,在凌晨3、4時由聯合湯宿外望,往往發現學生會仍燈火通明,當年大學生「關社認祖」的風氣,令一直埋首圖書館攻讀的他印象難忘。「後來隨社工隊到元洲仔教10多歲的『童養媳』認字計數,感覺饒富意義。」黃志堅坦言,那段服務社會的日子甚至為他其後投身教育界播下種籽,覺得自己應栽培年輕人。

黃志堅給家長校友的建議:博文約禮
博文約禮:對於栽培子女,家長可參考校訓「博文約禮」,即思想可以廣博,但行為卻要合乎禮儀。
核心價值:香港之可貴,是其核心價值。家長應重視培養子女的公德心等核心價值。
擴闊眼界:學生社會經驗豐富,對學習通識有幫助。家長可鼓勵子女多做義工,擴闊眼界與生活經驗。

黃志堅小檔案
1978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理學士
1982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教育文憑
1989英國倫敦大學教育學院文學碩士
1982-1998中學教師(任教物理、數學、科學和倫理科)
1998-2000香港大學母語教育支援中心計劃主任
2000-2008教育局課程發展處高級課程發展主任
2008至今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行政與政策學系名譽專業顧問及兼任講師
香港數理教育學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