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校友-二零一二年九月號

Home

友問友答

金聖華 用文字為榮譽造象

一綫相牽,緣聚中大。翻譯系榮休講座教授金聖華(62崇基英文)承襲父親的敬業精神,不論是為中大撰寫讚辭、在翻譯道上,又或是拓展華文途上,都只為隨緣盡心而為。不為名利,只為完成份所當為的事,這份情操,默默影響着身邊無數人。

問:令尊為監製在1940年上映的電影《孔夫子》付出無限心力,對你的影響甚深。請你分享一些與他相處的難忘事迹。
答:爸爸是個不折不扣的浪漫派!凡覺得值得做的,他就會義無反顧,不考慮商業利益、不考慮能否收回成本。在那個戰亂時代(30年代末),別人拍一齣片只需8千元,但父親拍《孔夫子》就用上16萬元,那是20倍的成本,真的不可思議!直至到老,他這種做事要力求完美,不計較實際利益的想法從未改變,凡有公益的事就做得很起勁。
記得我擔任翻譯學會會長時(1991年),需要為學會籌募經費。當時爸爸已屆八、九十歲高齡,他得悉我要籌款後,在大暑天都特意為我送海報;他亦曾為我到處去找朋友募捐。那次籌款,我邀請了好朋友傅聰來港作鋼琴義演,演出前爸爸「巡票房」時發現還有1張票仍未售出,他就立即買下那張門票,使那場義演賣個100%滿堂紅……不論我做任何事,他都十分支持,使我信心倍增!
問:你雖曾說過「這世上從來沒有人是靠翻譯這一行而名利雙收的」,但你仍熱心投身這門學問數十載!請你分享一下你對翻譯的看法。
答:翻譯的路很曲折、很漫長,愈做得多愈覺得困難。從事這行業,你必須真正熱愛文字,兩種語文都必須掌握。從前人們不尊重翻譯,翻譯著作後甚至連譯者的姓名都省略。我一直大聲疾呼,期望能提升譯者地位。爭取若不能刊出譯者姓名,甚至寧願放棄翻譯。翻譯是把文字A轉變成文字B的過程。這「搏鬥」的過程有挑戰、有樂趣,苦樂參半,但也令人樂在其中。翻譯最重要是掌握分寸,所謂「過猶不及」,我們永遠都在考慮如何才「合於分寸」,這對做人處事都很有用。
問:自1996年開始,中大學位頒授典禮上,頒發榮譽博士的讚辭很多篇都由你執筆及宣讀。白先勇甚至這樣形容你寫的讚辭:「篇篇如行雲流水,不卑不亢,跌宕有致,是極盡風雅的頌體」。請你分享一下撰寫讚辭的心得與經歷。
答:寫讚辭都是要把握「分寸」的,讚頌不能言過其實。一個人一生有多項成就、多項貢獻,如何在當中找到最重要的、最值得表揚的部分,並精要地說出來,實在不易。例如季羨林在中大圖書館有百多本著作,我對吐火羅文、巴利文等都不太認識,訪問前我最少看了50本他的著作,才到北京訪問季老。其後,有人欲再訪問他,他都着他們參考我寫的讚辭呢!能夠訪問眾多傑出人士,我實在深感榮幸,也獲益良多。
我曾訪問「現代神農氏」袁隆平,他研究雜交稻米以解決中國及世界糧荒。他天天坐電單車落田研究,曬得一身黝黑發亮。還記得他到中大午膳,最強調要吃兩大碗白米飯。此外,訪問汪道涵及連戰,亦是難能可貴的經驗。那時到上海原打算訪問汪先生,但他卻抱恙入院;在病中,我問及他的身體狀況,徵詢他對讚辭的看法,他還說「很好、很好」,怎料到頒授榮譽法學博士之時,他卻已經離世了。
問:你籌辦的3屆「新紀元全球華文青年文學獎」都備受好評,可以分享你當中的體會嗎?
答:中文大學肩負着提升中文地位的使命,我希望通過青年文學獎可動員全球大學生,弘揚中 華文化,推動青年文學。比賽評審團更可謂「粒粒皆星」,包括有:王蒙、白先勇、余光中、林文月、齊邦媛等名家。第3屆文學翻譯組的冠軍張海燕來自山東,她在獲獎感言時,訴說着家庭一直靠母親掃街的微薄工資維持生計,由於她之前報考國內研究院但不獲取錄,曾一度非常沮喪;豈料,在失意之時卻收到獲獎消息,這令她走出人生低谷,她的故事令我感動不已。頒獎後在機場重遇,我問她將會怎樣運用那筆獎金,她竟說:「我給我媽買衣服去。」純真而溫馨的話,令我覺得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你永遠不知道做一件事之後,會影響了甚麼人。我相信做事只要盡自己的能力做到最好就可以了。邀請朋友贊助幫忙,有時甚至是「假私濟公」。承朋友們熱心支持公務,他們日後若有任何需要,我都會盡力襄助。
問:你對中大的學弟、學妹有何寄語?
答:去年楊絳先生百歲誕辰,她說過一番話:「我現在很好,很乖,雖然年老,不想懶懶散散,願意每天都有一點進步,過好每一天。」這種精神很值得我們學習。我希望年輕人不要急功近利;快樂得意固然意氣風發,但失落時、度難關,都要從中學習。人生的每個時刻,就像穿珠一樣,若都能愉快度過,穿起的珠串就會耀目生輝,華光四射;但若每刻都心懷怨懟,每粒珠兒都黯然失色,珠串亦會暗淡無光。期盼他們都能珍惜眼前人、身邊事,廣結善緣。

後記
金聖華與翻譯有緣
1962年取得崇基學院英語系統一文憑、1965及1983年分別在英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和法國巴黎索邦大學取得碩士及博士學位。1965年起,先後任教於中大哲學系、英文系及翻譯系,曾擔任翻譯系系主任及新亞書院、中文大學校董,服務中大逾40載。現任香港翻譯學會榮休會長及榮譽會士、英國語言學會院士,曾任《翻譯學報》創刊主編等。1998年創辦「新紀元全球華文青年文學獎」;1997年獲英帝國OBE勳銜,2012年獲中大頒發榮譽院士銜。著作包括《榮譽的造象》、《友緣.有緣》、《英譯中:英漢翻譯概論》等20多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