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校友--二零一二年十二月號

Home

校園快訊

中大第71及72屆大會(學位頒授典禮)
中大於11月29日舉行第71屆大會(頒授學位典禮),頒授各科學士及碩士學位,並同時頒發傑出教學及研究獎予25名優秀的教研人員。而於12月6日,則舉行72屆大會(頒授學位典禮)頒授榮譽博士學位及博士學位。兩次典禮都由大學校董會主席鄭海泉博士主持。獲榮譽博士學位者包括:Richard Charles Levin教授、榮鴻曾教授及Alfred J. Deignan神父,分別獲頒授榮譽法學博士、榮譽文學博士及榮譽社會科學博士學位,以表彰他們對促進教育及文化學術發展、增進人民福祉,以及對中大發展的傑出貢獻。由於Richard Charles Levin教授未能到港出席典禮,大會以缺席方式頒授其學位,並播放其演講錄像。

大會同時頒授346個各科博士學位。

國家教育部批准籌建中大(深圳)
國家教育部於10月11日宣布,正式批准籌建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中大當天更在深圳市龍崗區的中大(深圳)選址,舉行批籌儀式。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廣東省委副書記兼省長朱小丹、國家教育部副部長杜玉波、深圳市委書記王榮、深圳市市長許勤、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教育局局長吳克儉、中大校董會主席鄭海泉、校長沈祖堯、邵逸夫慈善信託基金主席方逸華等出席見證。

擬建的中大(深圳)將採用雙語(中英)教學,並著重通識及書院教育,並計劃分期開設理工、經管、人文學科,包括若干交叉學科及新興學科,課程審批及監管由中大教務會負責。

而中大於10月3日再次舉行教職員、學生及校友諮詢會,沈祖堯校長、常務副校長華雲生教授及副校長徐揚生教授滙報中大(深圳)的最新進展,並收集校友的意見。沈祖堯校長指出,中大(深圳)的最高權力機構為理事會,成員由中大與深圳大學組成;前者的角色為制定課程內容(學術),後者則負責申請校園設施的行政批文,以及在財政上支持、撥款,以至協助中大(深圳)融資。

「利國偉中大金禧獎學基金」成立
2013年為中大的金禧誌慶,大學希望籌募更多獎學金,讓有需要的學子受惠,而「利國偉中大金禧獎學基金」剛於9月下旬成立,為一個常設基金,以每年衍生利息資助多項學生獎學金,並於2013-14年度開始頒發。

基金會每年資助內地學生入讀中大本科生課程和提供生活費資助;資助法律學院學生獎學金及醫學院學生獎學金各30萬港元,其餘的利息則用作資助成績優異而又有經濟困難的本科生參加海外交流計劃。

中大早前舉行「利國偉中大金禧獎學基金」成立典禮,主禮嘉賓包括利國偉夫人、偉倫基金有限公司行政總裁梁祥彪先生、中大校長沈祖堯教授,以及中大副校長鄭振耀教授。在典禮中,利夫人代表偉倫基金頒贈3千萬港元支票予中大。

伍絜宜慈善基金慷慨捐贈8百萬港元予中大 支持「胡秀英植物標本館」的發展
伍絜宜慈善基金早前捐贈8百萬港元予中大,以支持「胡秀英植物標本館」的科研、教育和社會服務項目。基金將撥入標本館的常設基金,用作發展標本館的各個項目;包括收集和保存香港本土的受保護植物、鑒定經濟植物及藥用植物、數碼化現有館藏,以建立網上植物資料庫、建立訪客中心及網站,以及舉辦各類教育課程、公開講座及義工活動等,以推動植物學研究,並在社區廣泛宣傳植物知識。

中大的植物標本館由胡教授生前建立。為紀念她畢生對植物研究作出的貢獻,中大將標本館以胡教授之名命名,繼承胡教授的遺志,致力為保存植物多樣性並探索其經濟用途而努力。「胡秀英植物標本館」現收藏了約3萬8千份植物標本,絕大部分由胡秀英教授搜集整理。標本館已在紐約植物園與國際植物分類學會共同建立的國際植物標本館索引中註冊。

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獲校友及內地企業支持教研發展 籌得成立以來最大筆捐款
在地理校友會策動下,加上熱心校友和社會賢達的支持,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地資系)近半年來籌得逾100萬港元捐款,連同政府第6輪配對補助金,預計將籌得150萬,以資助學系成立多項獎助學金及各項學生活動。早前,地資系舉行捐贈者致謝典禮,超過100名地資系本科生與研究生、地理校友會代表及教職員等出席。

古明達教授獲2012教資會傑出教學獎
中大醫學院助理院長(教育)兼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教授古明達教授今年9月獲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頒發2012「教資會傑出教學獎」,以嘉許其傑出教學成就。古教授加入中大逾四分一世紀,一直孜孜不倦,發展及推廣多項創新的教與學平台及工具,廣為本地與海外同儕採用,為提升整個界別的教學水平貢獻良多。

古教授開發的「創新進展性評估個案研究(FACS)網上學習平台」,能讓學生模擬面對複雜病例的處理方法與診斷,並給予相關反應。這個學習平台能幫助學生為實習做好準備,面對真正的病人時可作出準確診斷,成效備受讚賞。另外,古教授的醫科教學法,亦獲歐洲醫學教育協會(AMEE)收錄為臨床教學指引,供其他臨床教師參考。

世界各地精英學生雲集中大
中大與亞洲、澳洲、歐洲及美洲約30個國家的220多所高等院校合辦學生交換計劃,今年到訪中大的海外交流生及外出交流的中大生,分別有千多人。另外,中大今年共取錄近500名海外本科新生,分別來自歐美、東南亞及非洲等20多個國家及地區。獲取錄的海外生以多種國際或當地認可的考試成績報考中大,如IB、SAT、GCE A-Level等成績。

「I.CARE博群計劃」活動一覽
中大「I.CARE博群計劃」舉辦的首個博群社區巿集,於10月4日正式開幕。本地社會企業、婦女合作社、有機農戶及小生產者等10多個團體,一連兩天進駐校園的文化廣場,在售賣自家產品的同時,將社區合作精神、公平貿易、綠色生活、永續栽培等概念帶入校園,並同時推動良心消費,實踐關愛社區。

該活動由中大師生策劃及推動,與本地社會企業協力營辦,部分參與市集的團體更由中大校友創立及營運。

至於10月8至18日舉行的「博群書節」,由首天及閉幕讓學生每人可取5本「贈書」,到其後以「捐1本取1本」的「漂書」形式進行;整整10天的書節,共獲得校友、師生贈書9,500本及漂書1,600本,取得美滿成績。配合書節的主題講座,亦讓不同年代的中大人作知性交流,學術氛圍瀰漫整個校園。

另外I.CARE博群大講堂於9月25日,邀得中國知名傳媒人胡舒立女士以「盛世求真—胡舒立的新聞理想路」為題,分享她30年來在新聞界對真相的探索和追求。講座由資深傳媒工作者、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博士生區家麟先生主持,現場座無虛席。

I.CARE博群計劃一直多方位培育學生的公民責任感及貢獻社會的心志,讓他們在畢業後仍繼續關心社會,將其專業知識運用於社會及公民服務上。由學生主導的社會及公民研究,是計劃的主要支援項目之一。

在2011/12年度,計劃共收到逾40份研究項目的申請,經評審後共有14個項目獲撥款支持,全部已於本年5月完成。研究題材相當廣泛且緊貼社會脈搏,包括最低工資、劏房問題、少數族裔生活、貧富懸殊、青少年文化及創意空間等,參與的學生亦來自不同學院。

學生須於研究後提交詳細報告,總結研究結果及提出合適建議,最後或會提交予相關的政府部門或機構參考。每項研究最高可獲撥款2萬4千港元,以資助所需支出。

中大泳手「第九屆全國大學生運動會」獲銅牌
中大校隊泳手鄭嘉俊(計量金融學2年級)在天津舉行的「第九屆全國大學生運動會」游泳比賽中,以2分9.2秒獲男甲組200米蝶式銅牌,差0.5秒才打破個人最佳時間。對於是次入選香港代表隊,他感到榮幸,表示在今次比賽能夠獲獎牌是一大鼓勵,並可汲取經驗。「能夠以運動員身份觀賞孫楊、張琳等世界頂級泳手比賽,了解他們賽前的準備工作,令我獲益良多。」

崇基學院活動
崇基學院校友日已於10月27日順利舉行,逾百位崇基校友回校參加校友日院長茶會及聚餐。而院長梁元生教授及新任崇基校友會會長陳早標校友(79生物)亦與眾校友相聚,並順道賀崇基72雋社畢業40周年。校友會更安排多項遊戲,場面熱鬧。

另外,學院在10月22日至11月16日期間,於崇基學院行政樓大堂,舉行「巧繡慈心無限意 中國西南少數民族背帶刺繡藝術—李美賢女士藏品展」。展覽展出多件少數民族背帶,全為李美賢校友(69史地)珍藏。為配合是次展覽,學院更於11月6、8及13日籌辦導賞團,為參觀者講解展品;而於11月3日,更為校友舉辦「苗族刺繡及文化」講座。

至於學院與醫學院一年一度合辦的緩跑比賽,將於明年2月2日早上舉行,目的是推廣運動及健康生活。比賽起點為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終點在崇基學院嶺南體育館。有意報名人士可登入http://www.cuhk.edu.hk/ccc作網上登記,截止報名日期為12月28日下午5時,詳情可向崇基院務室麥小姐查詢(電話︰3943 6449)

逸夫書院消息
一年一度的「逸夫人在中大」院長午宴於10月17日舉行,共有約20位在校工作的逸夫校友參加。院長陳志輝教授及副院長兼校友事務委員會主席胡志遠教授分別致辭歡迎校友,其後眾人一同觀看簡報,了解書院的最新發展。

另外,2012/13年度「逸夫書院師友計劃」於10月31日舉行開幕禮,約160位學長和學生出席。兩位學長—呂欣茵校友(92工管)及陳志強校友(05信息工程)於會上分享參與計劃的點滴,其後眾人一同晚膳。

而第4屆逸夫書院校友日已於11月18日舉行,並由書院輔導長梁耀堅教授、副院長胡志遠教授及校友會會長梁裕龍醫生主持開幕儀式。當日書院邀得中大精神科學系助理教授麥敦平教授,以「別敗在起跑綫」為題分享教導子女心得。

校友們又趁機拜訪書院第二學生宿舍兩位舍監—黃葉芳博士及陳竟明教授。校友日壓軸活動,則為院長晚宴。有超過70名校友、好友及學生參加。

至於今年的中大高爾夫球日,逸夫書院好手包括校董及校友等,均有到場一展身手。鄭錦超校董更獲頒男子組個人淨桿獎冠軍,為書院爭光。

「新時代.新機遇」論壇 助創業者更上一層樓
中大創業研究中心與盛滙商機於9月15日合辦「新時代.新機遇」創業論壇,吸引近350名社會各界人士參加,並雲集多位商界企業家,場面相當熱鬧。開幕典禮於當天上午舉行,邀得中大商學院院長黃德尊教授致歡迎辭。

隨後的「中大創業人分享:創業新機遇」環節,請來3位中大校友創業家,包括雅式集團董事長朱裕倫先生、中國長遠控股有限公司主席兼行政總裁劉小鷹先生,以及OurSky聯合創辦人鄭斌彬先生,暢談對現時市場環境的看法,以及如何掌握新機遇以擴展業務。此外,CEC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主席暨「759阿信屋」創辦人林偉駿先生為論壇發表主題演講,分享他創立零食王國的相關趣事及經歷。

當天下午,論壇安排了多個中小企實戰分享會,涵蓋不同界別,探討一系列有趣主題,包括盈利與社會使命並存、新時代的電子行銷模式、傳統生意現代化、第二代創業家如何更上一層樓、如何籌措創業資金、不可不知的十種企業應用科技及收購業務小貼士等。

另外,中心最新出版的《中大創業人》,記載了多位中大創業校友的故事,中大校友可以優惠價69港元(原價88港元)訂購。

網上訂購:http://cuaen.hk/orderform

商學院校友活動
商學院校友及企業事務辦公室於9月19日,在中大專業進修學院中環教學中心演講廳舉辦第2次「全球領袖系列講座」,邀請到劍橋大學三一堂學院院長暨經濟史學教授馬丁.唐頓教授(Prof. Martin Daunton)擔任主講嘉賓,以「今時不同往日:歷史與金融危機」(This Time It's Different: History and the Financial Crisis)為題,從史學角度發表其對目前金融危機的見解。活動吸引超過150名大學主管人員、商學院和其他學院的教授、學生和校友,以及劍橋大學的香港校友參加。

另外,校友及企業事務辦公室於9月27日舉行「傑出校友晚宴聚會」,主禮嘉賓包括中大商學院院長黃德尊教授、商學院副院長(研究院課程)暨工商管理碩士課程主任范傑信教授,以及市場學系系主任賈建民教授。晚宴齊集了全屬行銷專才的資深校友、嘉賓及學生,共50多名來賓。

主講嘉賓「蘭桂坊之父」及香港海洋公園主席盛智文博士,更以「為何要造市場營銷?」(Why Marketing?)為題發表演說,掀起了整個晚宴的高潮。

有關活動的詳情、相片及影片,可瀏覽商學院校友網頁︰http://alumni.baf.cuhk.edu.hk

中大高爾夫球日
第八屆中大高爾夫球日於11月9日在深圳觀瀾湖高爾夫球會順利舉行,活動吸引逾百名中大校友及好友出席,並為大學籌得近120萬港元款項,用作支持中大高爾夫球日獎學金。今年比賽由Okia隊贏得公開盃冠軍,而球賽焦點的中大盃則屬於崇基學院。至於男女子組個人總桿獎,則分別由奚良先生及崇基學院校友曾陳桂梅奪得。

明年,大學將移師香港舉行金禧中大高爾夫球日,詳情請留意拓展及籌募處公布。

海外校友會呼籲全球聯合校友 支持聯合書院馮國培教授基金
聯合書院安省校友會前會長張振英校友(75電子)早前回港參與校友會聯會交職典禮,席間與多位聯合早期校友閱及新亞書院香樹輝校友於報章撰寫的「聯合校友崛起」一文,有感院長馮國培教授(73化學)及其團隊領導書院院務蒸蒸日上,遂倡議創設「馮國培教授基金」,支持書院「邁進地球村系列」,鼓勵學生到外地交流,同時助大學爭取政府的配對撥款。倡議一出,獲安省聯合校友會會長、聯合書院美東校友會會長等響應。本地聯合書院校友會亦呼籲校友,捐助基金,培育人才,造福社群。

下載基金介紹及捐款表格,可瀏覽http://www.uc.cuhk.edu.hk/uc_media/attachment/donation/kpfung.pdf,或致電3943 7584與余小姐聯絡。

*身處美國的校友,可於http://www.cuhk.edu.hk.hk/oia/us/leaflet_cuhkf.pdf下載表格,透過「香港中文大學基金會」捐款;而加拿大的校友亦可在http://www.cuhk.edu.hk.hk/oia/canada/donationform_canada.pdf下載表格捐款。

敬悼勞思光教授
中大哲學系榮休教授、中大榮譽文學博士、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勞思光教授,於10月21日在台北寓所病逝,享年85歲。

勞教授乃當代漢語學術界影響力最巨及最受敬重的哲學家之一。他於1955年來港,並自1964年開始任教於中大崇基學院,歷任哲學系講師、高級講師及教授,亦出任中文大學研究院哲學學部主任,至1985年於哲學系榮休。其後,繼續服務中大,曾任多間海外知名大學的訪問學人和客座教授。

勞教授曾獲多項學術榮譽,包括中華民國斐陶斐學術協會傑出學術成就獎、中華民國政府教育部第46屆學術獎及台灣行政院文化獎等。其著作等身,已刊行著述包括《中國哲學史》三卷四冊;「思光少作集」七卷;《歷史之懲罰》、《中國文化要義》、《康德知識論要義》(後收於「思光學術論著新編」十三卷);《文化哲學講演錄》;《虛境與希望—論當代哲學與文化》;《中國文化路向問題的新檢討》;《思辯錄》;《思光詩選》;《解咒與立法》等著作約30餘種。

敬悼余也魯教授
被譽為香港傳播學開山鼻祖、中大新聞系前系主任余也魯教授於9月8日病逝,享年91歲。余教授於1968年為浸會書院(現香港浸會大學)創立全港首個傳理系,於1974年加入中大擔任新聞系系主任。其後更把新聞系正名為新聞與傳播學系,增設廣播專業。

余教授一直致力為本港傳播媒介培訓人才,其著作對於傳媒人也有深遠啟發,作品包括《門內門外—與現代青年談現代傳播》(1980年)、譯著《傳學概論》(1983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