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校友二零一三年三月號

Home

專題:慶金禧:傳承創校理念

鄧樂妍 樂曲代表我的心

走進鄧樂妍(06研究院音樂、10研究院音樂博士)的音樂世界,遨遊中、西、古、今。她運用各類樂器聲音的特質,大膽譜出富時代感的優美樂章。在她筆下,中西樂旋律對話、傳統與現代音韻交融,幻化出首首動人心弦的作品,樂器、樂曲地域、時空的界限早已消融。

《月亮代表我的心》膾炙人口,可有想過運用傳統中國樂器,以爵士樂來演繹?在城市當代舞蹈團演出的舞劇《紫.釵.緣》中,鄧樂妍重新編此金曲,亦創作了多首運用中、西樂器以及電子音樂演奏的作品。她興致勃勃地介紹說:「在此舞劇中,我與舞蹈團編舞家小梅(梅卓燕)合作,藉李益的一段情,來演繹現代人的愛情觀。新編的《月亮代表我的心》,聽來仿似由西方樂器奏出的音韻,其實全都由中國樂器如琵琶、笙、古箏等所彈奏得來的。」又例如在全首音樂的結構上,她特意運用中國樂曲中起、承、轉、合的結構來編寫樂章;又或如中國樂曲中不少都有「慢起漸快入板」的特色,她亦會嘗試把這些中國元素加入音樂之中,部分作品甚至同時運用中、西樂,以及人聲演繹,創作形式不拘一格。

音韻大同
鄧樂妍善於大膽結合不同樂器,由此幻化出屬於自己個人風格的樂章,她期望能「放下樂器的身份」,由各類樂器所發出聲音的特質着手譜寫樂曲:「作為這個時代的作曲家,我覺得所有音樂都是『大同』的。即是我不再拘泥於某種聲音是中樂,還是西樂,只要按樂器的發聲原理,了解這種聲音的韻味,例如琵琶用揉弦的技巧可令聲音『fade out into silence』(漸弱至無聲),利用這種特質,可營造中樂『一音一世界』那種富儒家哲學色彩的樂曲;又例如二胡的聲音突出,與大部分樂器難以融和,於是我嘗試用西樂銅管樂器和木管樂器配合,發現能得出和諧的效果。」因此,不論用任何樂器,鄧樂妍都可再詮譯、再演繹屬於「鄧樂妍風格」的新曲調;她要求作品既要有她的風格,但亦「不拘一格」。她強調由研究「配器」,即樂器與樂器之間的配合,以至其後摒棄樂器「身份」的作曲取向,都是自加入中大後獲啟發得來的。

與文學對碰
在創作過程中,鄧樂妍感到最有趣的是,能以音樂與不同媒介的人一起「以藝術對話」。她說:「例如在創作《紫.釵.緣》舞劇的作品時,我曾與編舞者及舞者一起以音樂和舞蹈作藝術對話;又與舞者一起探討《紫釵記》的主人翁,李益、霍小玉與盧燕貞之間的三角關係,以至現代人對愛情的看法。」聽來或許抽象,但實際運作上原來並不複雜:若大家一起探討「傷感」,鄧樂妍會給舞者一首表達「傷感」的樂曲,聆聽後,舞者又會用舞蹈表現他所理解的「傷感」,如此往還「對話」,令藝術走進更豐富的層次。鄧樂妍笑說,最近她參與余光中詩歌音樂會,為余教授的詩作《向日葵》譜同名樂曲,與「文人」交流,音樂與文學相互碰撞,亦產生了饒富趣味的火花。

走得比人前
回想鄧樂妍的作曲家之路,那段在中大研習音樂的日子,兩位博士生指導老師—陳永華教授、陳偉光教授,以及系內的羅炳良教授,對她都有着舉足輕重的影響。「曾有人說過:『藝術家要最少比人走前50年。』因此,藝術創作之路是孤獨的。有時候,我會懷疑自己是否走對了;我知道要相信自己,要清楚自己要甚麼,也要尋獲自己的根。在學時,教授們都給我無限的支持、鼓勵與信心。對作曲家來說,信心相當重要,因為我們要敢於落筆,而他們則給我很多意見與方向。」鄧樂妍感激地說。

其後鄧樂妍申請獎學金到海外深造,都是受陳永華教授啟發與鼓勵的結果;這一步,亦為她踏出了另一新領域。「到美國深造,我選擇了研究音樂與多媒體結合,例如:音樂與電影、舞蹈、畫等組合可產生怎樣的效果,在創作上開啟了一個新領域。」深造回港,她繼續攻讀音樂博士,那時陳永華教授也退休了,她轉為由陳偉光教授指導。與教授們相處,她所學的,除知識外,還有更多:「樂曲直接表達自己的情感、想法;你為人是怎樣,樂曲就會是怎樣。因此老師們教的,實不限於作曲的技巧,他們亦是我人生的教授,常與我分享對人生的看法,以至未來的發展方向,開啟我的創作思路。」她直言,教授們就像她創作路上的夥伴,與她同行;或許「畢生受用」這四字正可為她這段中大的時光寫下註腳。

當值聽CD
至於校園生活中,有趣的點滴之一,鄧樂妍不忘分享當年擔任教學助理時,在音樂系的唱片圖書室(Audio-Visual Library)當值的時間:「那時我們須每周在Audio-Visual Library當值6小時,每次當值,我都會借那裏的CD聽。如果說鋼琴演奏家練習須彈奏鋼琴,作曲家的練習則是聆聽及分析樂曲。而那數年當值的時間則讓我可大量學習和吸收不同作曲家的作品,對我影響很大!有時候我甚至會帶樂譜去作曲呢!」她認為藝術家做出一件藝術品,不一定要求觀眾完全明白那件藝術品,他們是想為觀眾帶來啟發,讓他們根據自己的人生閱歷,再去思考、再去追尋,作曲家亦然。在學時受到老師及前人的啟發,她筆下的樂章,亦將繼續傳承、開創,讓人生、讓社會更見豐盛。

鄧樂妍小檔案
2000-04香港演藝學院音樂系學士、演藝專業文憑(作曲)、訪讀生
2006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碩士(主修作曲)
2008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學人)
2009至今香港演藝學院音樂系講師
2010香港中文大學音樂博士(主修作曲)
2012至今香港電台第4台「樂在『妍』談間-香港作曲家剪影」節目主持
近期獲委約作品:余光中詩歌音樂會作品《向日葵》、崇基學院60周年校慶室樂作品《花甲子》、香港舞蹈團與香港中樂團之音樂舞劇《遷界》、香港藝術節歌劇《年輪曲》、新視野藝術節音樂舞劇《月亮光光》、梅卓燕舞蹈劇場《紫.釵.緣》、蘇海文作曲獎大型管弦樂作品《Movements-homage to Joseph Haydn》(分別在維也納和香港演出)、美國著名室樂團樂侃群星委約創作人民委約基金音樂會、香港中樂團嗩吶協奏曲等。
曾獲獎項:新加坡華樂團作曲大賽青年作曲家創作獎、新西蘭贏獲亞洲作曲家同盟音樂節青年作曲家比賽第一名、北京帕拉天奴杯作曲比賽優秀獎、亞洲作曲家同盟音樂節入野義朗紀念獎、美國富布賴特獎學金,亞洲文化協會獎學金等。
網站:www.myspace.com/lokyint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