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校友--二零一三年六月號

Home

校友近況

崇基學院
鍾月萍(62史地)

現居美國三藩市的鍾校友是易學專家,玄學講座遍歐洲、加拿大、美國甚至環球郵輪。她於2月25日聯同吳遠興(83崇基企管,05研究院工管)探訪母校。她每次回港都特別到訪校友事務處,處長區月晶深表感謝。

劉燕卿(73社會)
劉校友現任聯合國貿易及發展會議消費者保障國際專家顧問小組主席。她曾任香港消費者委員會總幹事,在保障消費者權益方面具豐富經驗。她於2011年獲委任為太平紳士,近月再獲香港特區行政長官委任為香港城市大學校董會成員,任期由2013年4月15日至2015年12月31日。

鄭再再(93工管)
鄭校友大學畢業後入職花旗銀行,至今19年,現職董事總經理,兼香港金融機構部、亞太區國際金融機構客戶業務主管。兼顧公務家務,她的「女強人」秘訣是有效運用時間及「數量不足,質量做足」,例如設家庭日、陪小孩時不看電郵等。

黎浩賢(04專業會計學)
今年30歲的黎校友現為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服務高級經理,兩年內可望晉升為合夥人,成為該行最年輕的合夥人之一。大學畢業後,他隨即加入安永,至今9年,其間經歷不少挑戰和困難,讓他明白掌握溝通及處事技巧的重要。

林屴汧(08環境科學)
林校友是崇基合唱團及管弦樂團的成員,畢業後成立Ponte Singers,更於兩年前考入維也納國立音樂及演藝大學,主修管弦樂團及合唱指揮。而今年8月3日,林校友將帶領300名本地音樂菁英,於中環大會堂舉行「生.息」音樂會,獻唱德國大型合唱作品布蘭詩歌。

趙芷媛(11宗教研究)
趙校友大學畢業後,隨即升讀碩士。她因先天性青光眼,雙眼視力不足一成,是中大首名用點字顯示器的學生。她認為,視障大專生急需電子書支援,建議政府參考外國做法,規定出版商向有殘疾人士證明的學生,免費提供參考書的電子檔或錄音檔。

新亞書院
孫述宇(58外文)

大學畢業後,孫校友赴耶魯大學取得英國文學博士學位,其後更參與創立中大翻譯系,現為知名翻譯家暨跨學科學者。月前他應新亞書院之邀,為第26屆「錢賓四先生學術文化講座」作主講嘉賓,探討英語字母的音變、中國舊小說研究,並研析中國人學習英語的方法。

方梓勳(68英文)
方校友畢業後曾留學加拿大,獲多倫多博士學位,後回中大任教,曾任翻譯系主任。年前他自中大退休,轉任恒生管理學院商業翻譯系主任兼常務副校長,今年1月初署任校長一職。方校友表示他到恒管辦商業翻譯系,以着重商業翻譯為主,旨在為財金界、商界訓練人才。

黃惠芝(71歷史)
馬文廣(71社會學)

今年3月,黃、馬兩位校友舉行結婚40周年紀念晚宴。席間播放幻燈片,描繪過去共度的日子,並邀請親友參加測試夫婦二人了解程度的遊戲。其後,兩位校友將親友的賀禮捐贈新亞母校,撥歸「馬泰如先生夫人紀念基金」來資助發揚中國文化的活動。

屈潔冰(71新聞學)
資深媒體人屈校友獲卑詩自由黨提名,月前參選今屆加拿大卑詩省選舉,成為列治文中選區省議員的華裔候選人之一,她的政綱以推動經濟發展,聯繫亞太地區為主。她擁有逾20年從商及從政經驗,獲《溫哥華太陽報》推選為卑詩省100名最具影響力的女性之一。

張文光(78經濟)
去年退休的張校友,現時在民主黨內培育人才,訓練政治的良將精兵;而在教協承繼了司徒華的遺願,一路扶持協會。現時他更投身長者善終服務,成立「完美句號」公司,做自己認為有意義的事。

莊冠男(80哲學)
資深電影人莊校友(藝名莊澄)從事電影逾30年,現擔任電影公司行政總裁。大學畢業後,他加入電視台的編劇訓練班,首份工作是電視台綜藝節目的資料搜集員,後來歷任填詞人、編劇、監製等。他參與製作與出品的電影,包括《無間道》系列、《放.逐》和《復仇》。最近,莊校友更推出新書《光影道》,描述他多年的入行和創作經驗,與年輕人分享本地電影業的精神面貌。

陳耀華(83哲學,84教育學院教育文憑)
陳校友將出任香港電台中文台台長。他於大學畢業翌年加入港台,製作家喻戶曉的節目包括《九十年代》、《頭條新聞》及《議事論事》等。

鍾衞良(85英文)
鍾校友將接任九龍華仁書院校長一職,他本身亦是九華校友。在正式上任前,他向全校師生發信介紹自己,表明會效法前校長狄恆神父「捨己為仁」的精神,營造和諧團結的新氣象。

潘達培(88新聞及傳播)
潘校友畢業後加入香港電台電視部,曾贏取不少獎項。早前他獲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邀請擔任講師,任教數個與Social Media有關的課程,其中一個名為Social Campaigning,內容包括傳訊、推廣、廣告的綜合知識及理論,他亦會帶領系內實驗性廣告公司的學習。

林國華(91哲學)
現任沙田青年商會資深會主席的林校友,今年擔任新成立的社會企業「環保生命有限公司」之課程及市場發展顧問,致力推動環保殯葬服務,在葬儀加入循環再用的概念,保護環境之餘也不失莊重。

胡海輝(91英文)
胡校友現為劇團「一條褲製作」之藝術總監,月前執導舞台劇《最危險的時候》。該劇以中國話劇的奠基人、中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填詞人田漢的一生及其重要作品為主綫,叩問戲劇家在紛亂時勢的自處之方。同時藉回顧歷史,讓人可以面對現在,思索未來。

黃修平(98藝術)
黃校友現為香港知名導演,其新作《狂舞派》集中講述跳舞和拍攝舞蹈場面,屬少數的香港題材電影。他表示電影反映香港人打不死、做自己的精神。除了開設製作公司之外,黃校友亦在香港理工大學及兆基創意書院任教。

梁柏能(00社會學)
任職香港城市大學社會科學部講師的梁校友,是佛教領袖一行禪師在港的年輕追隨者之一,在學生時代,梁校友積極參加社會運動,05年時還創辦了香港大學師生監察無良企業行動至今,為內地民工爭取權益。到08年參加一行禪師的禪修營,他學會了「止觀」,認為過分斥責別人做錯,久而久之會心生怨恨,因此,他從一行禪師的身上,明白活在當下的道理,更將禪修的精神傳達給學生。

區凱琳(01藝術,04研究院藝術創作,09研究院哲學)
藝術家區校友月前舉辦《區凱琳:爸爸出海去》展覽,展出為追憶亡父而創作的一系列繪畫及裝置作品。她把展場的空間想像為「海洋」,而父親的睡床及歌曲《My Father》則為是次展覽作品的基礎,藉以呈現「思念」之主題。

雷兆恒(03訊息工程學)
雷校友去年起任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SUTD)助理教授,今年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任訪問教授1年。本年末將於SUTD成立電腦音樂實驗室,展開音樂治療、無障礙手機應用程式、聲音情緒學習等研究項目,將聘用很多博士後研究員。

劉碩(03新亞工管,05研究院社會,09研究院社會)
繆毅(04研究院政政)

呂大樂主編的《港漂十味》收錄了十個內地青年在香港的故事,他們因緣際會來到香港讀書、工作,努力適應生活,如今都愛上了這個城市。劉校友當年以賽馬會獎學金就讀香港中文大學,先後取得本科、碩士、博士學位,現為樹仁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最近還多了一個媽媽身份,希望培育孩子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而繆校友則幾經波折,終憑毅力和努力以香港考區第二名的成績通過了中國國家司法考試,現於香港一間律師事務所工作。

陳焯威(04物理)
今年是沙士10周年。現為導演的陳校友於3月在澳門執導的3場實驗劇場系列《是沙也是你和我》,創作念頭源自沙士,不過談的不是疫症,而是關於存在、孤獨與希望的故事。

劉煥寧(05藝術)
劉校友(藝名萱寧)最近加入獨立唱片公司「89268」,是藝術家兼獨立歌手。從小酷愛畫畫和音樂、擅長結他和鋼琴的劉校友,2007年加入樂壇,2009年退出,成為獨立創作人。其後活躍於歌壇和畫壇,更用3年時間親自創作個人大碟《A Taste of Life》。

林綸詩(06新聞及傳播學)
林校友去年生日產下寶寶,成為龍年媽媽。現為文化統籌,業餘樂評人,曾為香港電台製作親子紀錄片和父子劇情片。她對自己當媽媽的第一宗旨是:盡力以最環保的方法養、最傳統的方法教。

劉鑫程(08建築,11研究院建築)
劉校友去年參加九龍倉建築設計資源基金成立的「建築設計實習計劃」,遠赴瑞士的建築師事務所實習一年,跟隨當地知名建築師Christian Kerez學習。他於月前回港,將投身本港建築界,並表示Kerez的工作態度令他一生受用。

何偉航(08歷史)
身為碼頭業職工會總幹事的何校友,在連續多日的碼頭工潮中,撑着柺杖奔波於勞工處、法庭、碼頭及長江中心,為工人爭取權益。何校友的工運年資僅3年,童年時因患骨癌而導致長短腳,走過痛苦康復過程後,造就他現時為公義無畏無懼。

潘樂芊(09建築,12研究院建築)、陳俊宇(09聯合建築,12研究院建築)
潘校友及陳校友獲選參加本年度(2012/13)的「建築設計實習計劃」,計劃由九龍倉建築設計資源基金成立。兩位校友將分別前往德國及日本,於海外國際級的建築師事務所實習一年,接觸最時尚、創新的建築設計和經驗,希望將來貢獻本港建築設計界。

何振健(10計算機科學)
何校友現為軟件工程師、香港義工補習社創辦人。他利用公餘時間開發自動配對軟件,成立網站,為應付公開試的貧困中學生配對免費補習老師。該網站自去年11月底上綫,綜援家庭、新移民及非在校人士都是優先服務對象。網站運作短短兩個月,已有700位師生登記。

鄺詠君(12藝術)
鄺校友於3月參與國際性大型藝術展Affordable Art Fair(AAF),她希望解構人類與城市規劃長久以來的抗衡狀態,並藉創作找出平衡點,所以是次參展將發表類似《small l》、《small r》的作品。此外,她亦曾參與「伙炭開放日」、「港文化.港創意」等展覽。

聯合書院
何萬森(57經濟)

何校友(右)應馬頭涌官立小學黃玉貞校長邀請,出席該校在香港文化中心舉辦之「師」情「話」意視藝展開幕典禮。典禮由該校畢業生、現任教育局長吳克儉(76社工)親臨主禮,同行有教育局高級學校發展主任麥綺慈(89電子計算)。三位不同年代的「聯合人」在酒會喜相逢,一同拍照留念。

陳國建(75電子)
聯合書院學長計劃統籌委員會於4月19日假聯合書院鄭棟材樓舉行第七次學長講座,並由陳校友主講,講題為「一小時學懂調解」。陳校友運用深入淺出的表達方式,讓同學認識調解的意義和所需技巧。

梁建文(78電子)
聯合書院於3月15日假大學邵逸夫堂舉行書院聚會,主題為「IT創未來」。現任職中國建設銀行(亞洲)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兼資訊科技總監的梁校友,應邀擔任演講嘉賓,他不但向同學介紹多種應用於生活上的突破性新產品,還特別指點同學如何為人生發展定下目標和方向,特別強調人格和誠信至為重要。

張仁良(82數學)
張校友將出任香港教育學院校長,今年9月履新,任期5年。

陳永良(85政政,11研究院比較及公眾史學)
陳校友獲保安局委任為撲滅罪行委員會屬下的青少年罪犯問題研究委員會成員,任期2年,今年4月1日起生效。

譚偉豪(86電子)
2012-13年度「權智創新與創業獎」比賽於3月15日結束,並邀請聯合書院校董兼贊助人譚校友於當日商業計劃比賽後的晚宴上,親授獎項給各獲獎同學。

陳承元(87政政)
伯利衡宿舍宿生會於3月12日假大學賓館舉行高桌晚宴,邀請現時為國際律師樓合夥人的陳校友擔任主講嘉賓,與學生暢談及分享經驗,院長余濟美教授亦致送紀念品予陳校友。

羅淑佩(89政政)
聯合書院與聯合書院校友會於3月21日邀請現任旅遊事務署旅遊事務副專員羅校友,擔任「聯合書院校友講座」第十五講主講嘉賓,講題為「我能改變甚麼—上半場的反思」。書院校董會主席兼校友會永遠榮譽會長張煊昌博士(58經濟)、校友會會長殷巧兒(69英文)及院長余濟美教授致送紀念品予羅校友。

黃琮瑜(99計算機科學,02研究院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
黃校友受香港畫壇重量級大師王無邪啟發,運用了本科修讀的電腦程式系統,結合繪畫進行創作,更於早年開發了個人數碼水墨系統,現時系統有逾1,000種程式。黃校友是香港唯一多媒體數碼水墨畫家,作品被香港藝術館及香港大學美術館收藏。「千個春——黃琮瑜數碼媒體及水墨畫展」已於5月在澳門白鴿巢前地十三號東方基金會舉行。

李國彰(06物理,08研究院物理)
李校友讀物理出身,但因愛上烘焙麵包,五年前在麵包店做學徒。2010年他雖與好友在佐敦開店當老闆,發明用天然酵母製作歐陸式麵包,可惜欣賞者寡,於是他轉戰較多外國人聚居的上環鴨巴甸街,終於覓得知音,並擁有自家製麵包品牌。

林溢欣(09中文,12研究院中文)
湯若望宿舍宿生會於4月10日假聯合書院文怡閣舉行高桌晚宴,邀請任職補習社導師的林校友擔任主講嘉賓,分享他的職場體驗。林校友亦是湯宿舊宿友。

張庭源(11經濟)
張校友獲頒發「麥克道爾國際學者學會」獎學金,並將於本年度負笈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修讀經濟博士課程。張校友為聯合書院首位獲頒此獎學金的校友。

李芷菁(12新聞與傳播學)
本身是溜冰教練的李校友,與其弟李厚賢組成「芷弟兵」,二人同樣擁有資深的溜冰經驗,並自創出剛柔並重的冰上Hip Hop。「芷弟兵」更計劃開辦冰上Hip Hop課程,讓十至二十歲的年輕人在追求速度和美感的同時,鍛練毅力,改變怕失敗的陋習。

區梓桓(12中醫學)
儘管中醫的月薪明顯落後於西醫,但去年畢業的區校友認為,他與身邊同學仍屬幸運一群,因為他們受惠於近年推出的「三方合作中醫診所」計劃,不僅保證3年就業機會,薪金方面也較早年「大躍進」。區校友對中醫前景樂觀,但他希望外界多加重視中醫這門專業。

劉謙穎(13工管)
劉校友本月夥拍兩位好友陳浩霖及吳子豐,參與「無止2000里」單車慈善籌款,騎單車完成歐洲2千多公里路段。善款將全數捐給「無止橋慈善基金」,以改善內地偏遠和貧困農村的民生環境。是次活動得到中大校長沈祖堯支持,各校友請慷慨解囊,踴躍捐輸!網址:boundless2000.org/donation

逸夫書院
高紫萍(91工商管理)

高校友現為渣打私人銀行人力資源部主管。她心繫書院,除了擔任2012/13年度逸夫書院師友計劃學長,更於3月14日回到逸夫書院,參加「志輝有約」聚會,與當年其中一位恩師,逸夫書院院長陳志輝教授細說當年。

金孝賢(94經濟)
現為東亞銀行深圳分行行長的金校友,主要於國內工作。雖然工作繁忙,金校友仍十分關心逸夫的學弟學妹,於2012/13年度逸夫書院師友計劃擔任學長,希望扶助同學成長。他於3月20日撥冗出席書院的「學長夜話」活動,與同學分享工作和人生經驗。

魏志豪(96計算機科學)
魏校友對母校的歸屬感,不限於中文大學和逸夫書院。近年中小學積極引入電子教學,魏校友最近便獲得拔萃男書院舊生會邀請,重返中學母校介紹iPad的輔助功能,更獲當年恩師頒紀念錦旗。

鄧小樺(01中文)
鄧校友是文學雜誌《字花》的創辦人之一,並任職雜誌編輯至2011年,她的著作類型包括散文、新詩、專欄及文化評論。除了個人著作,鄧校友也積極參與藝術行政的工作,兩年前與同道中人組織「八十後文藝青年」,參選藝術發展局。她亦是「本土行動」成員,過去曾參加保衞天星碼頭及皇后碼頭運動。

胡漢民(10電子工程學)
胡校友現為博愛醫院家庭多元智能中心程序工作員,主要籌辦社區活動,服務有需要人士。胡校友在學時為逸夫書院學生會會長,畢業後仍十分關心書院,於2010至2012年曾擔任校友會幹事,今年3月20日更回母校參加學長夜話,與學弟學妹分享自己求職及工作時的個人經驗。

研究院
夏耀祥(88工管)

任職香港科技大學資訊、商業統計及營運學系講座教授的夏校友,最近獲頒偉倫基金商學教授名銜。他的研究主要集中以數學模式了解企業的合約制和資訊交流,發展管理的理論,而本科修讀工程的背景,有助他以數理分析供應鏈管理課題。

鄺福兒(00化學)
現為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副教授的鄺校友,早年曾遠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任博士研究生,最近憑新型催化劑研究成為今年裘槎基金會優秀科研獎得主之一。目前,他亦是一個歐盟協作項目的香港團隊副首席研究員,研究專治SARS的特敏福之衍生物,期望開發更有效的專治流感藥物。

陳勇(05法律與公共事務)
陳校友是民建聯的新任副主席,由於未來兩年沒有大型選舉,故展望來年的工作主要是提升會員參政議政的水準,改善社區服務,同時培育更多新人。陳校友希望將來民建聯多與中外大學合作,進行更多系統訓練,同時多考察學習西方議會政治比較出色的地方。

温學文(12計算機科學)
王藝彬(12計算機科學)

温校友與王校友是少數的青年創業家,除了創立多間公司,還自發組成青年創業組織—青年創業軍」,目的是聚集一班有志創業或已創業的年輕人,共建一個幫助青年創業家的社群平台,讓青年創業家們能夠跨過創業艱辛之路。

王宏宇(13比較及公眾史學)
王校友有幸與美國及世界各地的傑出青年,參與2013克林頓全球倡議大學會議(CGI-U, Clinton Global Initiative University)。會議由美國前總統克林頓於任期結束後創建的基金會發起,旨在共商世界面臨的重大挑戰和每個人能如何創造改變。王校友更成為CGI大使,承諾在中國承擔扶貧和推廣保護人權的信息。


方文莊(71新亞歷史)

方校友不幸於2月26日因病辭世。他生性友善、樂於助人,為同學所愛戴。他一生投身香港教育行政工作,作育英才無數。但願方校友在天國安息。

梁雄姬(79教育學院教育文憑,09研究院比較及公眾史學,12研究院歷史)
已故何東爵士的外曾孫女梁校友於4月26日因病去世,享年66歲。她雖出身富裕,但生活儉樸,行善不遺餘力。她在病中仍籌劃將她在中大歷史系的碩士論文《中西融和:羅何錦姿》編撰成書。該書已在3月正式出版,完成她的心願。

李傑江(92教育學院小學教育,94研究院教育)
李校友病逝,於4月1日在紅磡世界殯儀館舉殯。他是中大首屆小學校長班成員,其後與同道合創「初等教育研究學會」。他曾任基顯小學總校長及教育委員會委員,後雖因病提早退休,仍應邀兼教於浸大、公大和中大等師訓院校,分享經驗。

徐國峰(08逸夫政政)
從事教育工作的公民黨黨員徐校友於4月中輕生,終年26歲。他於2007年加入公民黨,曾任陳淑莊立法會議員助理,後轉到佛教孔仙洲紀念中學任教學助理。

新書出版
張學明(76新亞歷史)

任教歷史系的張校友最近出版了《Biographical Notes of the Jesuits in Hong Kong, 1926-2000》一書,張校友搜集、訪問,以及編輯了一百多位香港的耶穌會士之生平資料,集中講述他們的教育及社會貢獻。這書對研究香港天主教,尤其是耶穌會的學者,應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張笑容(90崇基中文,11研究院社工)
張校友是資深傳媒人,電台家長節目監製及主持,亦是註冊社工及親子專欄作家。耳聞各類家庭問題,同時目睹無數戰勝逆境家庭見證的張校友最近便出版了新書《直播室裏的媽媽─張笑容》,此書是她為人母親的心路歷程,加插作為親子節目主持、專欄作家見證的親子故事,也包括她以社工角度給家長們一些管教原則的分享。張校友謹以此書獻給所有勞苦功高的媽媽。

陳泳昌(99新亞計算機科學,09研究院計算機科學)
鑑於中國人普遍對中國傳統天文和曆法認識不深,陳校友便以筆名「譚冰」撰寫《古今曆術考》一書,並由三聯書店出版。該書介紹中國傳統曆法概念,講解歷代曆書的特色,論述曆算與封建王朝的互動。陳校友並以科學、客觀的角度,詳述中國曆法沿革對七政四餘、子平八字、紫微斗數及太乙數的影響。

陳家瑜(03逸夫專業會計)
任職財富管理及保障經理的陳校友,除了與朋友合作為公司提供試算表(Excel)培訓,以提高會計員工的工作效率外,亦喜歡旅遊,她撰寫的深度旅遊書系列頭炮作品—《情迷西藏》於本月出版。

吳碩駿(03崇基歷史,07研究院社會學)
吳校友的散文集《雲淡風清》獲得藝發局的資助,作品結集了十多年來的生活隨筆。他以簡單的筆觸表達對社會、文化及人生的不同看法,該書已於各大書店有售。

章毅(06研究院歷史)
章校友的《理學、士紳和宗族:宋明時期徽州的文化與社會》,深入研究了理學在地方社會的傳播、士商群體的形成及宗教組織的出現,三者之間相生相成的歷史。在研究方法方面,該書強調對方志、文集、譜牒等官私文獻的綜合利用,對人物傳記和微觀史實多有細緻的考辯。該書更獲2006年度「香港中文大學青年學人論文獎」。

黃穎脩(10崇基專業會計)
黃校友於3月下旬出版了第一本小說《年輕的天空下,年輕的詩》。這本青春小說糅合了黃校友一些曾獲獎的新詩,講述成長、夢想、親情、友情及愛情。小說背景主要取材中大,因而特別能引起中大生的共鳴。

好人好事
林國森(10崇基音樂)

視障人士因視力限制,無法以眼睛作為認識身邊及世界的最重要感官。聽覺取而代之,成為最基本而迅速的官感來源。音樂作為「世界語言」,能否讓視障人士克服視障,透過聽覺「看」世界呢?
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兩位民族音樂學(Ethnomusicology)研究生林校友和郭欣欣校友,便特別為視障人士設計了一系列主題為「世界音樂之旅:以音樂環遊世界」的音樂工作坊,讓視障人士能通過「世界音樂」來認識世界不同文化,並實踐應用民族音樂學和音樂心理學的理論及知識。
計劃內容包括五場以不同世界音樂為主題的音樂分享會,輔以音樂表演,並在計劃後期製作一隻為視障人士製作的多媒體互動光碟。分享會除了音樂導賞部分外,亦會強調透過音樂去認識歷史、社會、政治等背景,務求更全面認識不同地方的文化景象。
由於計劃十分有意義,在今年(2011至2012年度)香港盲人輔導會舉辦的大型義工嘉許禮上,林校友與他的團隊亦獲得嘉許。林校友於嘉許禮上分享,透過為視障人士音樂工作坊,他和團隊成員希望讓視障人士通過「世界音樂」認識不同文化,並讓大學生有機會透過義務工作,讓他們認識視障人士的世界,將知識應用在社會上,提高他們對自身知識力量及社會承擔責任的意識。
(「好人好事」一欄,以表揚熱心助人的校友,歡迎各校友提供相關資料,請將稿件電郵校友事務處alumni@cuhk.edu.hk

喜事
林萬麒(95逸夫計算機工程)
梁秀慧(98聯合工管)

恭賀林校友與梁校友於1月27日誕下千金,湊成「好」字,並取名為林千晨。在此祝願小女孩健康快樂地成長。

鄧咏堯(00逸夫體育運動科學,08教育學院教育學學士後文憑,11研究院學生活動教育)
陳嘉詠(12研究院數學教育)

鄧校友與陳校友均是中學教師,於中大修讀碩士課程時認識,並於6月29日結婚。他們感謝中大的教導和栽培。謹祝一對新人新婚愉快。

林耀權(07逸夫體育運動科學,10研究院通識教育科課程發展與教學)
羅麗茵(07逸夫體育運動科學,10研究院學生活動教育)

林校友與羅校友皆為逸夫書院校友,二人於2011年2月19日在崇基學院禮拜堂定下婚盟,婚後兩年,他們於3月10日誕下麟兒,取名奕儁(英文名Sheen)。祝願奕奕蒙主眷顧、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