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校友二零一三年六月號

Home

專題:慶金禧:世界傑出中大人

林炳昌 異鄉樂助同路人

在70至80年代,為改善生活,數以十萬計內地華人經不同途徑移民至北美洲等地區。由於言語不通,甚或是非法入境,不少人只能從事低技術的工作,生活潦倒。校友林炳昌(61新亞中文,68研究院中文)早年移民美國,深感人在他鄉之無助,「手空空」下毅然創辦博愛文化中心(下稱「博愛」),無私地支援飄泊異鄉的華人。

赴美數十載,林炳昌可謂見證着海外華人的辛酸。他說:「父親在60年代初,經『買紙』(身份證明文件)到美國打工,後獲特赦,母親亦申請赴美團聚,一住數十年。」隨着父母年齡漸長,林炳昌遂放下在香港的教師工作,與太太及3名年屆1至4歲的孩子,遠渡重洋,與雙親重聚,一起生活。

棄厚職服務華人
林炳昌初抵美國三藩市(舊金山),由於不懂打字,言語不通,要找文職工作,並非易事;他曾嘗試在餐館當侍應,可惜工作首天即被解僱,令他大受打擊:「當時很難打破心理障礙去當洗碗工,縱使生活拮据,都不及心裏難過,但卻無回頭路了。幸想起新亞校歌『艱險我奮進,困乏我多情』,只好繼續咬着牙根、忍着淚堅持下去。」輾轉間,他在三藩市政府兒童心智發展中心出任輔導員,生活漸入佳境。

「在市政府工作,可說是『鐵飯碗』。」林炳昌說。「但回想初到美國,我也捱過不少苦,便想到若力所能及,好應該在有生之年,幫助同路人適應美國的環境。」為此他與太太商量,她回應說:「如你認為有意思的事就去做吧,我們一家清茶淡飯也可以。」此話令林炳昌大受鼓舞,遂辭去工作,籌組博愛文化服務中心。

起初博愛沒有辦事處,碰巧那年林炳昌獲選為中華總會館的總董一職,他遂向商董們請求撥出地方,讓他在會館旁的物業營辦博愛。林炳昌回憶說:「成立之初,博愛尚未註冊,即使沒有收入,我已開始投身支援海外華僑的工作,四出搜集各類社會福利的資料,聯繫各方尋求幫助。經過兩年努力,博愛成功註冊為非牟利機構。」那兩年,林炳昌憑着堅毅的意志積極投身工作,分文不取。他坦言「確實苦了太太及孩子」,故家人的支持與付出,令他深受感動。

為華僑奔走
要幫助低技術水平的華人,首要為他們提供專業訓練。然而,作為一間新機構,沒有往績,要成功申請撥款並不容易,幸得過往擔任公職所積累的人脈之助,博愛終獲政府撥款。他說:「博愛先增建廚房設施,為華人開辦中廚、西廚,以及調酒師訓練課程。由於市政府規定,須確保學員達9成就業率,故我四出奔走聯繫,為學員覓職,壓力實在不小。」當時最低工資為每小時1.65美元,而林炳昌在博愛每月領薪僅400美元,加上照顧父母和子女的開支,生活可說十分艱苦。

服務博愛逾30年,最令林炳昌難忘的,要數1986至89年間,美國國會通過特赦法案,讓非法移民可申請成為合法公民。「申請特赦必須通過文件審核程序及英文考試合格。當年博愛是當地唯一一間獲政府授權審批特赦移民的亞洲機構,以及考核申請者英語能力的機構。特赦前,非法移民均活在黑暗之中,由於怕被逮捕遣返,他們終日提心吊膽,不少人即使被剋扣工資,也不敢聲張,工作環境極差。那幾年間,到博愛尋求協助的移民,約有4,000人。」成為合法公民後,那些華人的子女亦可正式入學及申請社會福利,生活大大改善。自成立博愛以來,林炳昌對社會的貢獻備受各界認同,後更獲聯邦參議員Barbara Boxer把他的服務事迹列入國會紀錄之中。

傳承文化是責任
林炳昌服務華人數十載,他認為華人最重要的責任是在海外傳承中華文化。他建議:「美國有不少華人的姓氏團體。如每個團體能每年支付5萬美元,合資辦研究所,弘揚中國哲學及中華文化,將會相當理想;即使是辦中文學校,資助新移民子女學習中文,教導他們中華文化的悲憫、寬恕精神和道德責任,亦是可行的。」

談到弘揚中國文化,林炳昌憶起當年就讀新亞的日子。他最懷念的是獲程兆熊教授的邀請,到教授家中參加聚會。「當時與程教授一起論學的有徐復觀教授、牟宗三教授等學者。能有機會親身聆聽他們討論學術,我實在深感榮幸!」林炳昌強調,幾位教授學問淵博,待人親切,他從教授們身上學到待人處世之道,那段日子令他印象深刻。

至於另一有趣事迹,是林炳昌在界限街孟氏宿舍寄宿時,與同學張龍鐸一起競猜翌日金庸小說的蹺段:「猜輸者請吃早餐,猜中那天很開心,有時兩人也猜不中,就要自行付費了。」此外,還有他與數名同學陳志誠、鄺健行、杜志謙、何焯生等人一起合資開辦國風書局,「每在新亞上課後,我們就到那裏談天說地,實在難忘。」林炳昌現回想起那段愉快的校園生活,不禁開懷大笑。書局經營4、5年,隨着同學們畢業後各奔前程,也就結業了。

在中大金禧之年談「傳承、開創」,林炳昌認為新亞的歷史責任,是傳承中華文化與人文精神,正如張載所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同學應激勵自己,發揚人格光輝,凡事重道德責任,不違良心。

林炳昌小檔案
1961新亞書院文學士
1963新亞研究所文學碩士、中學教師
1968香港中文大學研究院文學碩士
1970移民美國西岸屋崙市
1973三藩市市政府兒童心智發展中心Senior Counselor
1978誠信銀行共同創辦人
1983創辦博愛文化服務中心
1984-1988美洲中華中學校監
1986-1989亞洲藝術學院校監
1986-2000遠東國家銀行顧問
1991創辦聖荷西南灣博愛文化服務中心
1996加洲國家銀行董事
曾任中華總會館的總董、佐敦市長新舊市長交接委員會委員、華埠經濟發展委員會委員、台北舊金山姊妹市副主席、《金山時報》社長等,以及創辦多個社會團體。
曾獲獎項:加州民政廳廳長頒布1990年11月30日為「林炳昌日」、1995年獲選為「社區無名英雄」、獲三藩市基金會選為2001年年度傑出領袖(不分種族)、獲《世界日報》選為2004年社區英雄及2007年風雲人物、2004年社會服務事迹獲列入國會紀錄等。
著作包括:《靜靜的流水:第一、二冊》(與同學合著)、《棠棣之花》(合著)、《八股文之研究》、《千年紅淚》、《困乏我多情》(與林馬玉冰合著),以及在報章撰寫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