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校友二零一三年十二月號

Home

專題︰慶金禧:傳承輝煌創新猷

工程學院 躋身世界一流學府
專訪工程學院院長汪正平教授

很多新生事物均源自敢於創新的工程師。多年來,中大工程學院培育過業界無數中流砥柱,全因學院的教研團隊中有多位傑出學者,包括:諾貝爾獎得主、「光纖之父」高錕教授、首位獲圖靈獎的華人科學家姚期智教授,以及有「現代半導體封裝之父」之稱的汪正平教授等。學院重量級教授們的言傳身教,都會令學生潛移默化中傳承着學院獨特的傳統—開創。

近十年,香港工程業界最大的挑戰在人才,為此,工程學院院長汪正平教授正領導學院逐步調整課程,吸引優秀學生報讀,並提供更優質的教學。

鼓勵學生參與研究
與外國一流大學相比,汪正平教授指出,中大工程學院整體課時較少,但他深信香港仍有很多一流的學生,造就一流學府。「香港的大學有一流的設備、一流的實驗室。只要學生多發揮才能,中大的工程學院便有望躋身世界一流之列。」為培育出開明、有創意,並具批判思考的學生,學院以開放式問題評核,另鼓勵學生參與實習或交流計劃,拓闊視野。此外,學院又為學生的前途提供相當多的支援。中大的一級榮譽畢業生原只有約10%,他們在申報海外大學研究院時會較吃虧。汪正平教授現正積極爭取一級榮譽畢業生的比率增至15%,另每年學院均開放若干名額,鼓勵學生加入教授的研究團隊,讓他們吸收研究經驗。

促進技術轉移
尋找研究資源,向來不易為。數年前,中大已經與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合作,於深圳成立研究中心。工程學院現時集中資源在「大數據」研究、生物醫學工程、能源工程、納米材料與技術工程、金融服務工程、設計與製造業工程等範疇。「工程學院向來重視發表論文,但我認為寫論文不足夠。寫大量論文,無疑有利於爭取排名,但直接對社會有幫助,還是在企業層面促進技術轉移。」

最近,中大正大力發展「大數據」的研究,集合中大不同學科的優勢,發展以人為本的大數據技術,改善人類生活。

工程學院多年來培育無數傑出校友,他們都樂於與學弟學妹分享經驗,「客串」教學,又為學院的發展提意見。汪教授笑言:「其實,校友最重要作用是身教,以其成功經驗,告訴學弟學妹,讀工程,做工程實在大有前途。」

工程學院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現已成立,汪教授期望學生和校友都能傳承學院那富創意及開創的傳統,透過工程學的發展,在改善國家經濟和提升民眾的生活水平上,擔當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