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校友二零一三年十二月號

Home

專題︰慶金禧:傳承輝煌創新猷

社會科學院 以人為本 關懷社會
專訪社會科學院院長李少南教授

社會科學院歷年培育了不少人才,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特質,就是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上,更明顯地彰顯中大獨有的人文精神,原來這與學院的傳統和精神有着莫大關係。

社會科學院院長李少南教授表示,與其他大學比較,中大社會科學院可謂較為全面,因學院傳統乃以學科為基礎,加上中大的通識傳統,故學生一方面在某一科系學有專精,而且要涉獵其他學科。

李教授指出,學院8個院系的學生在社科以外,還須學習其他範疇的知識。透過大類收生計劃,學院有兩成學生,約80名同學,不分科系,在第二年可自由選擇其他7個學系的科目。他說這個安排可拓闊學生的知識面,而學生的反應也很好。這個「既專且博」的學術傳統,也可見諸與社會有着密切關係的建築系。

促師生交流
社會科學院學術交流分為兩個層面:師生與海外其他院校的師生交流,以及舉辦國際學術會議。師生交流,包括安排學生到德、奧、荷、美、韓、台等地的大學進行學生交換計劃,學院也鼓勵教師到海外大學授課或進行訪問,而對方同時也派教師到中大進行對等的交流。新聞及傳播學院便邀請了來自內地清華大學和台灣國立政治大學兩所大學的學者,而學術會議則是讓相同學術範疇的海外學者認識中大及其相關科系,其中包括由心理學系於7月中為慶祝中大金禧而舉行的權威學術會議—第20屆國際閱讀科研協會會議,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主辦的亞洲特大城市校際研討會,以及建築學系舉辦的第47屆國際建築科學會議等。

此外,社科學院今年還透過訪問學人計劃,邀請到10位海外教授到中大訪問,讓相關學生上一兩節課,得聆教益之餘,也可瞻仰大師風采,而這種交流亦可促進院校及學者間的學術合作。

為公義發聲
李少南教授表示,社會科學,顧名思義,是研究社會,即研究人群的科系,其特質正是以人為本,關懷社會,也較能體現人文精神。他指出,社會科學生的特質是社會公義心會較重,如畢業後,從事新聞媒體;愛扶助弱勢社群,如從事社會工作,志願團體,也多會加入公義企業,恪守專業道德。

李教授認為,多年來,社科畢業生都能有獨立思考,以社會批判的思想,做到以上與人文精神有着密切關係的工作,令他很感欣慰。他指出,社科訓練強調維護公義,並質疑社會現狀,包容不同意見,採納不同角度,為不平的事發聲,從而改進社會。

目前,社科學院有四個跨學科課程,包括:城市研究,環球研究,環球經濟及財務,以及當代中國研究,都各具特色。此外,李教授還透露,為強化性別研究這個獨特的學術範疇,明年社科學院更研究推出性別研究的學位銜接課程,以回應社會需要。研究方面,李教授強調,跨學科是日後的方向,如年輕人和珠三角的研究,都結合了各學科,發揮協同作用,從多個科系的角度出發,進一步深化相關議題。

最後,李少南教授不忘提醒校友,多回中大走走,給母校多點支持,並傳承社科精神:獨立思考,繼續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