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校友二零一四年三月號

Home

專題︰專業.關愛─獻社群

梁惠嬋 山區送暖更豐盛

「10年義工歷程帶給我的心靈富足,並非30年職場生涯可比擬!」梁惠嬋(67聯合經濟)曾在紐約出任跨國公司財務總監,高薪厚職,但她反而選擇提早退休,全心投入義工服務中。從擔任慈善團體的行政支援,到前往偏遠山區探訪兒童,各個崗位,都傾力以赴。

適逢中大50周年金禧校慶,已留美生活多年的梁惠嬋,聯同其他40多位身在紐約的中大校友,專程回港參與多項金禧校慶活動。久別重逢,同學聚首一堂,歡喜之餘也感觸尤深:「我是1963年中大成立的首年入讀中大,可說是伴隨着母校一起成長,與她的連繫和感情,非同一般。」對母校深情,梁惠嬋常回港探望當年的教授,與校友聯誼。10年前一次聯誼,梁惠嬋首次接觸到「小扁擔勵學行動」計劃,觸發她其後進一步投入兒童服務的義務工作。

愛心化作正能量
「中大校友會有許多熱心人士,自費並多次前往內地偏遠山區,以愛心送暖幫助當地貧苦兒童。我非常認同這項行動,近距離了解小朋友的情況和需要,使他們感受到捐贈者的關愛,從而得到正能量。」梁惠嬋開心地表示,與何萬森(57聯合經濟)接受電台訪問,宣傳「小扁擔」時,獲得無數善長回應,目前仍有許多素未謀面的人士捐錢支持。

金錢支援對基礎建設固然重要,但熱心和行動也是缺一不可。2003年,梁惠嬋參加了基督教角聲佈道團在內地興建兒童村的籌備工作。兒童村其實是孤兒院,收容了許多無依無靠的孩子。梁惠嬋強調,兒童村收容每一名孩子都是對他們的長期承諾,過程動輒10年,從住宿、伙食到醫療、教育,平均每名孩子每月開支為120美元,又不時要面對青少年反叛、出走等突發情況,無論是經費或心力的投放,都絕不簡單。2004年梁惠嬋在福建創辦的兒童村現住有62名孩子,去年更有兩名學生分別考進了大學,開創自己的前途。

佈道團忙於在美國及海外各地籌款,並會每年到內地各處較偏遠的兒童村,當面給予孩子鼓勵和支持。作為財政安排和行政上的支援,梁惠嬋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使兒童村的孩子在醫療、保險和法律方面都得到保障;她亦在丈夫陳樹梅(62聯合文憑,65聯合經濟)的陪伴下,一起長途跋涉,前往兒童村探訪。梁惠嬋笑言,丈夫雖較含蓄內斂,但一直默默支持,在心意和行動上,與她並無分別。

籲校友延續關愛
「當別人因我們的存在獲得鼓舞時,我們自己也能活出更豐盛而有意義的人生。」梁惠嬋相信,校友除了在各個領域一展所長外,將所學與關愛回饋社會,也是中大對校友的期盼。她更呼籲已退休或快將退休的校友在旅行、喝茶之餘,將時間投入慈善工作,把關愛延續下去。

梁惠嬋至今依然清晰記得,當年和中大同學在校園附近的餐廳,邊享用炸醬麵邊談笑聊天的美好回憶,「日後即使到再高級的餐廳,吃再好的,也總覺得味道不如那碗廉價的炸醬麵。」那是美好的回憶為一碗普通的炸醬麵添上特別的味道,讓梁惠嬋數十年後仍然回味。梁惠嬋寄語在學的同學,努力追尋及實現自己的理想,同時也要好好珍惜4年同窗的日子,因那將是往後綿延一生的友情。

退休後10多年來,梁惠嬋全情投入慈善義務工作,她稱之為「退而不休」,開啟了人生精采的另一頁。談到無私奉獻的熱誠,她表示,年輕時曾陷入困境,幸獲師友及社會人士真摯的關愛和捐助,使她能繼續求學,在事業上才有所成就。那份恩情,她念念不忘。「如今想來,所謂『報恩』,不一定是直接報於向我施恩的人,因為他們已十分富足,反而是將這份關懷惠及其他有需要的人,而『飲水思源』和『薪火相傳』都是中大人、中大精神所要傳承發揚的美好品德。」

梁惠嬋小檔案
1967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社會科學學士
1967-1970香港《遠東經濟評論》(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市場分析員
1971美國科羅拉多州大學碩士,主修國際經濟
1972-1980美國紐約州保險部門審核
1981-1987美國 Soros International 公司副財務總監
1988-2001美國 Thornton Tomasetti Inc.公司財務總監
1992-2011香港中文大學美東校友會聯會幹事
1990至今美國紐約皇后區長老會長老
2001至今美國基督教角聲佈道團執行董事
2002至今美國紐約神學教育中心董事會主席
2012至今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美東校友會董事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