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校友二零一四年三月號

Home

專題︰專業.關愛─獻社群

王建明 為使用者構築希望

不少建築師都有建成世界頂尖高樓的宏願,但與「往高空發展」的志向相比,王建明(98聯合建築學,01研究院建築學)更着重把建築橫向擴展到弱勢基層及第三世界的貧困山區中去。

對王建明而言,建築的「好」,除了取決於設計、功能及美感,更重要的是,能為服務使用者帶來希望,他說:「每個人都有參與自己理想設計的權利和機會。」在王建明眼中,建築物與實際使用者間的互動,遠勝於建築師獨自設計的「霸權」。

一塊馬賽克的參與
2006年,與中大幾名建築系、社工系,以及心理學系的同窗組成「展步築智」義工隊,獲香港建築師學會青年建築師項目基金撥款10萬元,與匡智會合作,設計適合智障人士使用的咖啡店。40幾名智障兒童在30多名義工協助下,在店內拼貼馬賽克作為裝飾。完工後,王建明看到有個小朋友欣喜地拉着媽媽的手看他的作品─其中一塊他親手鑲嵌在圖案內的馬賽克,「不要小覷那塊馬賽克,對曾參與的使用者來說,那是獨一無二的。使用者加入了自己的想法和期望,建築物便與他們有緊密的聯繫,對建築更有歸屬感。」

能站在使用者的角度考慮,不只是咖啡店項目帶來的體會,早在中大建築系的求學階段,王建明已受到啟迪,找到自己矢志發展的路向。「記得Redeeming Architecture一科,陳惠基教授要我們走進社區實踐,最後評核不以設計美觀與否作為標準,而是我們花了多少心思,讓設計真正融入社區,符合居民的需要。我的理念與陳教授一致,不但得到A級評核的肯定,更在他的鼓勵和推薦下,赴英修讀城市發展策劃的碩士學位,專注研究第三世界的發展項目。」

2010年,王建明的研習開始得以應用。「09年,我到訪柬埔寨,發現當地的文盲近400萬人。失學與當地人不重視教育有關,如果孩子能接受學前教育,那麼順利升讀9年免費教育的機會將大大提高,因此,我們展步築智設計團隊、青希會、香港傑出專上學生服務協會,以及柬埔寨非政府機構CCAF首次合辦了IDEA(Involve in Design,Empower with Action,即人人設計)建校計劃。」於是,2010年,IDEA的義工前往柬埔寨興建了一所幼兒學校。

使用者參與設計
IDEA在建幼兒學校時採以「參與式設計」的方法,即學校所在村落的孩子與父母均有平等機會,參與學校的設計和裝飾,由他們先畫出心目中的理想學校,然後IDEA在預算內,盡可能實現他們的願望。而搬運、砌磚、粉飾等工作,孩子都可以參與其中。王建明提及2011年到印度計劃翻新街童的校舍,IDEA邀請兩名女生以印度傳統的面粉畫對稱圖案Kolam,設計百葉簾,從最初遭女生以「老土」為由拒絕,到在IDEA指引下完成,她們看見完成品時,既激動又自豪,且喜極而泣,在場眾人都為之感動。」

IDEA義工團隊除了在印度、尼泊爾等地建校外,最多還是在柬埔寨不同的村落進行,2014年當地將會有第四個計劃。王建明解釋,同一個地方建校的好處是:「原本當地學校多按章興建,而我們建造的幾所學校建築形式截然不同,但都能達到通風、光綫充足的效果,令當地官員親眼實證,更能支持我們為孩子打造健康學習環境的計劃。」

自小已立下志願,服務有需要人士的王建明,一直沒放棄自己理想。唸中大時,他曾任中大社工隊(現時的中大社會服務工作隊)主席;修讀建築系期間,對長者住屋、幫助弱勢社群和復康人士,以及發展中國家的設計項目,特別關注。王建明現從事不同社福項目的建築規劃、設計及工程管理,包括長者中心、護老院、青少年中心、復康中心等。把建築融入生活,服務社群是他貫徹始終的信念:「我想告訴中大的師弟妹,要堅持信念,修讀建築不會只有幫發展商打工一條出路,如何修築出人生的燦爛,遠比只有賺錢的想法豐盛。」

王建明小檔案
1998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社會科學學士
2000美國夏威夷大學國際交流生計劃
2001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哲學碩士
2005英國倫敦學院大學科學碩士(城市發展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