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校友--二零一五年三月號

Home

校園快訊

中大第77屆大會頒授榮譽博士學位
中大於去年12月4日舉行第七十七屆大會(頒授學位典禮),七位傑出人士獲頒榮譽博士學位,以表彰各人對社會、文化、教育及中大發展的重要貢獻,分別為榮譽法學博士劉遵義教授、榮譽文學博士莫言先生、兩位榮譽理學博士 Robert C. Merton教授與周濟院士、三位榮譽社會科學博士陳慧慧女士、顧嘉煇博士及王澍教授。
典禮由大學校董會主席鄭海泉博士主持,同場頒授三百七十二個各科博士學位,包括四位醫學博士、三百五十二位哲學博士、九位教育博士、兩位音樂博士、三位護理博士及兩位心理學博士。

中大三研究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勵
「2014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於1月9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大共有四位教授憑三項卓越研究成果獲獎。生物醫學學院教授兼心腦血管醫學研究所所長黃聿教授參與的「瞬時受體電位通道在代謝性血管病中的作用與機制」研究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利國偉腦神經學副教授梁慧康教授參與的「腦梗死血管學特徵譜的新發現與血運重建治療的新策略」研究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副教授謝立亞教授及名譽臨床教授余德新教授參與的「生產性粉塵的致病規律與預防對策」研究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中大校長沈祖堯教授衷心祝賀四位獲獎教授,並指基礎科研及創新科學技術十分重要,可推動社會及科技發展,為人類帶來福祉。
至目前為止,中大共有十六位教授獲國家自然科學獎的榮譽。國家自然科學獎授予在數學、物理學、化學、天文學、地球科學、生命科學等基礎研究和資訊、材料、工程技術等領域的應用基礎研究中,闡明自然現象、特徵和規律、做出重大科學發現的傑出人士。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授予在技術研究、技術開發、技術創新、推廣應用先進科學技術成果、促進高新技術產業化,以及完成重大科學技術工程、計劃等過程中做出創造性貢獻的科學技術工作者和組織。

中大領導團隊全球率先破解粉塵蟎基因組 為治療吸入性過敏提供新方向
中大醫學院聯同深圳大學醫學院及廣州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成功破解粉塵蟎的基因組草圖及其腸道中的微生物成份,有望為診斷及治療吸入性過敏疾病提供新方向。此項成果開全球同類研究之先,並已發表於頂尖免疫及致敏學雜誌《致敏及臨床免疫學期刊》。
過敏性疾病,是指人體在受到外來物入侵時免疫系統所產生的炎症反應,大多是在兒童發展免疫系統時形成,目前仍未有徹底根治的方法,而吸入性過敏所指通常為哮喘及過敏性鼻炎,過敏反應早已認定與塵蟎有關。
是次研究由中大生物醫學學院徐國榮教授領導,聯同深圳大學醫學院劉志剛教授及廣州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鍾南山教授的研究團隊,經過三年努力取得成果。借助吸入性過敏病人的血清驗證,研究團隊在粉塵蟎的基因發現八個新的致敏原,其中一個更剛被世界衞生組織免疫學學會致敏原小組委員會命名為Der f24致敏原。徐教授表示,研究團隊在粉塵蟎的身體及腸道內亦偵測到多種從未被發現的細菌,其中以腸桿菌佔比例最高,估計這些細菌極有可能透過粉塵蟎的排泄物成為吸入性過敏的致敏原,該發現將成為未來致敏學研究的新方向。
研究團隊希望醫學科研人員深入了解有關粉塵蟎的基因組和結構後,可以更準確掌握並設計針對粉塵蟎的免疫療法,以設計有效、持久並安全的哮喘和過敏性鼻炎治療方案,幫助病人脫離因粉塵蟎而產生的過敏反應。

中大率先引入「胃起搏器」助胃癱病人恢復消化功能
中大醫學院的內科及外科團隊於去年3月合作,成功替胃癱病人植入「胃起搏器」,為亞洲首宗同類手術。該名病人患上胃癱十六年,胃功能失調嚴重妨礙其學業與日常生活,在手術後消化系統功能回復正常,可如常進食。目前醫學界仍沒有徹底根治胃癱的方法,「胃起搏器」手術可望為胃癱病人帶來曙光。
胃功能失調是胃功能紊亂或失調所引起之病症統稱。胃癱即胃部出現動力障礙,如進食時胃部沒有如常擴大,使患者即使進食不多亦很快有飽腹感覺,胃蠕動欠佳亦會影響排空功能,令食物長時間滯留胃內。「胃起搏器」運作原理與「心臟起搏器」相似,透過微創手術把約六厘米長的儀器植入患者體內,以電擊刺激胃部,恢復胃部蠕動功能。
是次手術由中大醫學院助理院長(外務)兼中大賽馬會微創醫療技術培訓中心主任趙偉仁教授負責。他表示,手術為時超過一百分鐘,是首次將「胃起搏器」應用於華裔病人身上,象徵亞洲區治療胃癱病人的突破,並指該病人於手術後的半年內已增重五磅。
是次成功植入「胃起搏器」的個案,顯示醫學科研的成果能推動醫療發展,讓廣大病人受惠。

中大支援聾人專上教育 設亞洲首個手語語言學獎學金
過去十三年來,中大語言學及現代語言系手語及聾人研究中心一直獲日本財團The Nippon Foundation支持,展開亞太區手語語言學研究及培訓計劃(APSL計劃)。為加快在亞洲推廣手語語言學,惠及更多聾人,該財團最近贊助中大設立亞洲區首個手語語言學獎學金,資助亞洲學生修讀語言學碩士及博士課程。
中大今年首次取錄兩名以手語學習的聾生入讀本科課程,他們分別是來自印尼的Laura Lesmana Wijaya和本地生朱君毅,二人畢業於中大手語語言學及手語教學高級文憑課程,現主修語言學。日本財團為兩位聾生提供獎學金,並支援中大手語及聾人研究中心開發一套聾人專上教育學習支援模式,結合手語傳譯、筆記抄寫服務和課程錄製系統,中大更首次嘗試在課堂提供手語傳譯服務。模式成熟後,可供其他大學或亞洲地區參考。
中大語言學及現代語言系兼APSL計劃研究項目主任鄧慧蘭教授表示,中大手語研究學者們十三年來努力不懈,為亞洲培育了新一代聾人手語研究專才。在她與中大手語及聾人研究中心伍德華教授(James Woodward)及施婉萍教授帶領下,APSL計劃讓亞洲聾人運用學到的語言學知識,收錄香港、日本及東南亞多國的手語,為日後手語語言學的發展奠定基礎。

中大成立周毓浩創新醫學技術中心
生物醫學工程把工程學的理論及技術運用於醫學領域,乃一門跨學科專業,更可推動創新醫療技術的發展,造福病人。中大成立周毓浩創新醫學技術中心,為中大醫學院及工程學院的教研人員提供跨學科的交流及合作平台。中心於今年1月30日舉行開幕典禮,邀請了國際公證人及中國委託公證人周佩芳律師、創新科技署署長王榮珍女士、中大校長沈祖堯教授、中大副校長張妙清教授及霍泰輝教授、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教授、中大工程學院副院長金國慶教授及中大周毓浩創新醫學技術中心主任趙偉仁教授擔任主禮嘉賓,與逾百名醫學及工程業界的來賓一同見證這項盛事。
沈祖堯教授致辭時表示希望新成立的中心能凝聚工程學院工程師及醫學院臨床醫生,研發及實踐創新醫學技術並於臨床應用。王榮珍更指出,不同科學領域的合作有助研發創新科技,可帶動醫療技術發展,改善現行醫療方案。至於中心主任趙偉仁教授,則表示該中心以醫療機械人醫學、醫學成像及生物醫學傳感三大生物醫學工程範疇為研究重點,如納米機器人技術、創新神經影像學及無創醫學監測等,並希望將來能研發更多臨床應用的醫療儀器和技術。
周毓浩創新醫學技術中心現設有基礎研究實驗室及動物實驗室,以進行創新醫療設備的臨床前實驗和測試,並開展各項基礎研究計劃。

建築學院天台種植計劃
中大建築學院於去年10月在綜合教學大樓開展「天台種植計劃」,讓中大社群透過生產低碳本地蔬果了解健康飲食的重要,並藉此促進社交互動的可能性。中大於2月6日與發起「我.惜.食」健康飲食教育計劃的機構Go.Asia愛心起動合作,在天台花園舉行「惜食.豐收.齊種植」活動,出席嘉賓包括中大校長沈祖堯教授、中大建築學院院長陳丙驊教授、Go.Asia愛心起動發起人甄子丹先生及汪詩詩小姐、米芝蓮一星總廚陳國強先生等。
中大於2012年建成了綜合教學大樓,並將天台花園設計成種植場地。參與計劃的中大師生可獲分派天台上的小塊土地,栽種可食用植物。計劃還會舉辦培植工作坊。天台所種的蔬果包括生菜、蕃茄、瑞士甜菜、節瓜、士多啤梨、茴香和紅蘿蔔等。大概每兩個月便舉行收割及品嘗活動,讓參加者交流心得。
而「惜食.豐收.齊種植」活動就總結了去季的農作物收成,嘉賓在名廚指導下,以新鮮農作物製成賀年春餅,與現場師生分享。剩餘的食材則調配成蔬菜汁,充份展現惜食精神。其後各嘉賓在天台農場撒下春季種子,象徵向社區散播惜食及城巿天台種植的理念。

崇基學院消息
2014至15年度的學長計劃周年聚餐於1月8日在金鐘力寶軒舉行,約一百六十位嘉賓、學長及學生出席。本年度學長計劃共有九十位學長及一百二十六位學生參加,院方衷心感謝校友多年來的鼎力支持。
另外,學院與醫學院於1月17日早上舉行第十四年合辦的緩跑比賽,約五百位教職員、學生及校友參加。賽程以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為起點,終點為學院的嶺南體育館。院長陳偉光教授於當日中午在學院教職員聯誼會設宴款待參加者及頒獎。
「崇基校友至善獎學金及崇基學院至善獎學金」於1995至96年度成立,每年分別頒予在公開考試中考獲優異成績之學院新生及能於其後保持優良成績的同學。在2014至15年度,承蒙校友及學院校董會慷慨捐款,一百二十多名學院學生將獲頒上述兩項獎學金。頒獎典禮於3月14日在學院禮拜堂舉行。

聯合書院消息
2013至2014年度書院畢業典禮已於去年11月20日舉行。香港機場管理局企業發展執行總監馮永業先生及書院校董會副主席兼書院校友會會長殷巧兒女士應邀主禮,逾一千七百位嘉賓、畢業生及家長出席。
另外,為提倡健康生活及讓書院校友更重視健康,書院生活委員會及書院校友會於1月合辦「晨早氣功班」及「黃昏氣功班」,並於1月16日舉行「中國氣功」講座。講座由聯合書院訪問研究學人,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鄭建民教授主講,並向出席校友及教職員傳授「中華養生功法」。
在剛過去的聖誕及新年假期,書院一行十一名同學由書院助理院務主任陳文軒率領,在去年12月26日至今年1月4日遠赴緬甸北部山區城市臘戌參與「邁進地球村」系列活動──薪火服務學習:愛心玩具傳緬北義工計劃。團隊將早前在校內所收集得來的全新及二手玩具帶到臘戌,協助當地孤兒院「恩慈之家」轄下美航希望學生中心重新粉飾破舊班房,建設一所玩具圖書館。此外,義工團隊還為孤兒院的兒童舉行除夕晚會、探訪山區學校及舉行嘉年華,送贈熱心人士捐出的禮物。
岑才生學長計劃中期經驗分享會已於2月7日在大美督戶外活動中心舉行,當日舉行了慈善步行及團年盆菜宴,蒙院長余濟美教授、統籌委員會主席殷巧兒校董、麥陳淑賢教授與逾一百名學長、學員和書院同仁參加。慈善步行籌得款項將全數撥捐「小扁擔勵學行動」,幫助中國農村學童上學。

善衡書院推「青年才俊計劃」助學生實現創業夢
善衡書院去年首次推出「青年才俊計劃」,鼓勵有志創業的學生和校友把創意化成商機,實現創業夢。在首屆計劃中脫穎而出的創業項目名為「逢時書室」,由六位中大本科學生及校友策劃,他們獲書院分配位於陳震夏館地下約三百平方尺的空間,經營校內首間獨立二手書店,嘗試以有別於主流書店的經營方式,增進校內同學的閱讀風氣。 「青年才俊計劃」評審準則包括創新精神、商業可行性、管理模式、贊助支持、財政規劃和社會關懷元素等。優勝者可在善衡書院陳震夏館地下開設實體店一 年,商學院教師更會充當創業顧問,給予指導及意見。
「逢時書室」的發起學生來自不同學系,包括善衡書院語言學系三年級學生馮正樺和心理學系畢業生黃庭婧。他們注重讀者的「悅讀」經驗,鼓勵讀者以不同主題分享閱讀書單,並會舉辦各類活動,以及利用網上交流平台推廣閱讀。他們希望在校內作出更多新嘗試,打破傳統的書店格局。
善衡書院院長辛世文教授表示,「青年才俊計劃」讓有抱負的書院學生和校友能以小額本金,在校園內實現夢想。他亦認同書室推動「悅讀」文化的理念,認為一書一世界,閱讀可以吸收前人智慧,開拓視野;善衡書院副通識教育主任兼工商管理學院助理院長袁志樂博士則指,書室在堅持夢想之餘,亦能分析市場,利用網上平台及多媒體推廣書店,逐步實現創業夢。「青年才俊計劃」成立典禮及「逢時書室」開幕禮已於1月12日舉行。

中大商學院校友當義工與匡智會智障學員歡度聖誕
去年 12月 6日,中大商學院校友及企業事務辦公室為匡智會小西灣庇護工場的智障學員舉辦聖誕聯歡會。二十五位商學院校友擔任愛心義工,為學員帶來半天豐富節目,包括遊戲、唱歌、魔術表演及自助午餐。每位校友更為學員送上自選的聖誕禮物,場面溫馨。最後,匡智會員工帶領校友參觀庇護工場,令大家進一步了解其日常運作和服務目標。 商學院校友及企業事務辦公室將會舉辦更多義工活動,讓校友一同發揚關愛精神,回饋社會。活動回顧詳見網址:http://goo.gl/Svs8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