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校友--二零一五年三月號

Home

專題 地球川流

羅曼茵 文化的外交大使

人生平淡或精采,多視乎個人的選擇,而羅曼茵(91逸夫政政)的人生應會精采得像章回小說──隨德國外交官丈夫到不同國家工作,儘管她在每個地方都只會停留二至四年,但她仍積極融入當地生活,更會行醫及教授中文,為中國文化播種。

在陪同外交官丈夫駐德期間,羅曼茵開了一間中醫診所。有一天,一位德國人應診時突然情緒波動,大吵大鬧,吵得面紅耳赤。為安撫他,羅曼茵靈機一觸,寫了個中文字──「怒」,並告訴他,「怒」字可分拆為「奴」「心」,意即:人一發怒,心就成為怒氣的奴隸。她笑說:「那德國人幡然有悟,情緒平復之後,央我用毛筆為他寫「怒」字,放書桌案頭以自我警惕。」

在波斯尼亞的薩拉熱窩,羅曼茵每周都會於百忙中抽出一個下午到視障學校,義務指導一些弱視的學生穴位氣功保健。「首兩次上課,學生都十分喧嘩,我用盡力氣大聲講解,也沒有甚麼作用。第三次他們竟然鴉雀無聲,乖乖聽講。我大為奇怪,詢問下才知道,原來那批學生私下玩了多次『扮我』教穴位、氣功,有些夜盲症的同學竟在晚間恢復了好些視力!」其後,因視障學生怕考試出走,羅曼茵尋回那班學生後就試用《大學》講道理,學生跟她用廣東話讀了幾次就能背頌;後又聯繫中學老師,撮合兩地學生交流。她想不到薩拉熱窩學生來港回訪時,竟自行譜出新曲,並用結他於千多名師生面前自彈自唱「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國治而後天下平」,令教過她《四書》的校長感動不已。中國傳統文化在外國人眼中新奇有趣,更衍生這樣的變奏,這甚值得我們反思。

外國人接受中醫
說中國文化有趣,其實中醫療效有時同樣令外國人嘖嘖稱奇。羅曼茵說了一對日裔美籍夫婦的故事:「妻子待人友善而慢熱,總給人『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感覺。其後她因乳癌轉移骨癌,骨頭時有斷折,苦不堪言,令她胃口與人生樂趣盡失。」

羅曼茵還記得第一次她來求診時,眼窩深深凹陷、形銷骨立;眉頭深鎖、精神萎靡。不過,在個多小時的針灸治療後,美籍丈夫看看走出診室的妻子不禁又驚又喜:妻子變得容光煥發,骨折痛楚也減退,而且有了胃口。從此,那日本老婦人不再拒人於千里之外,也一反從前只吃傳統日本菜的口味,經常主動要求羅曼茵帶她去嘗試不同國家的美食。羅曼茵欣慰地道出:「中醫不單治療了她的身體,更改變了她的人生觀──從前活着就是等死的態度,到現在對世界再次充滿興趣,身體也好多了。」

肩使命懸壺濟世
羅曼茵醫術了得,因緣際會之下,救助過不少人,包括使一個日籍青年癲癇發作的時間由每晚一個多小時縮短至數分鐘,甚至不每晚發病,還有以耳針輔以朋友的歌聲,喚醒長期昏迷的病人等……神奇事例多不勝數。不過,雖然出身於中醫世家,在百子櫃旁成長,自小對叔伯姑姐的診療耳濡目染,但她起初並沒有繼承家族衣缽,也拒絕了父親着她北上跟德高望重的叔公讀中醫的提議,反而留港修讀她同樣有興趣的政治及公共行政。

一段日子以後,眼見媽媽、親戚、好友相繼患重病,她才感到責無旁貸,很想分擔醫治她們的重任。羅曼茵相信冥冥中自有主宰,遂回歸那召喚她已久的古老睿智的懷抱,傳承並使它發揚光大。目前她在做博士論文,題為針灸如何鎮痛、加速自然分娩時嬰兒娩出,使母子更平安,在西方已經幫助了很多產婦及嬰兒平安順利度過生死關頭。

羅曼茵相信命運的安排,不僅因為她與中醫學的因緣,還有姻緣。唸中大時某個暑假,她偶遇中學老師,閒聊間,一句戲言令她下定決心,學習德文,又正巧看到德文暑期班的海報,而且在德語系迎新表演中,邂逅了來自德國的交換生Frank,亦即她現在的丈夫。

自從成為了外交官的太太後,羅曼茵要出席許多重要場合和宴會,稍一失儀便會貽笑大方,因此談吐、禮儀、知識,必須面面俱圓,而她都能應對自如,這當然歸功於她不懈的努力。原來她每抵達一個新地方,都會努力學習當地的語言,廣交當地的朋友,以及細讀那個國家歷史。她語重心長地勸勉師弟妹:「人與人之間,互相尊重很重要。每到一個新地方,接觸其他國家的人,就要主動了解他們的文化和歷史,像我替人治病,與病人之間至少要有最基本的溝通,而學好對方的語言,便能與不同族裔的人有更深入的交流。」羅曼茵相信,人生如治病,無論是治療貧苦傷殘或達官貴人,也只有一次機會,第一次無療效,別人便不會再來,因此,要牢牢把握每一次的機會。

羅曼茵小檔案
1987-1991香港中文大學逸夫書院社會科學學士
1991-1992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政治系碩士
1993-1994香港華夏中醫學院中醫基礎課程
1999-2001德國柏林經濟理工大學環境管理碩士後
2003-2004北京中醫研究院深造針灸
2007-2008德國柏林ABfH習西醫基礎課程
2008-2011德國柏林ABfH醫學院習順勢療法
2009-2011德國柏林Effner醫學院習虹膜診治
2012-2013北京中醫研究院深造針灸
2014至今廣州中醫藥大學博士課程(研究針灸對分娩過程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