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校友--二零一五年六月號

Home

編者的話

中大栽培廿載恩

畢業了一段時間後,校友都會在各個領域上,逐漸成長,發展路向亦慢慢確立,有些更已見成就。廿年前揮手告別校園,同懷着母校訓誨的校友,他們的故事又會否引發你的共鳴?今期《中大校友》以「經過那些年」為專題,邀請了六位1995年畢業的校友,分享離開中大後,他們在發展路上的景致。無論際遇的順逆,期間的挑戰、事業路上,交叉點的徘徊,都有其引人入勝之處。你可能早於這六位校友畢業,又或遲至去年才戴四方帽、穿上畢業袍,但總會在他們的體會中,找到相同的感覺或有所啟發。

今期「友問友答」請來畢業年資倍於專題六位受訪校友的陳偉儀,細說中大對他的栽培及其人生的重要意義,透過他的故事,校友看到母校對學生栽培之恩。「新人類」歐國威也是受中大教授的啟導,在鑽研微創技術的開拓和發展上,不斷創新、奮進,並在世界醫療技術上卓有成就,堪稱香港之光,也彰顯了中大栽培之恩,而劉智輝在「中大兩代情」中,同樣縷述着他一家與中大栽培的一段緣。

當日獲母校栽培,很多校友都會感恩回饋。中大校友傳承基金秉承校友互助傳統,以「中大創業日」連串活動,為校友及即將畢業的同學提供交流平台,鼓勵他們實踐創新意念,各項活動參與踴躍,反應熱烈。

要校友與中大攜手並進,無論海外及本地的校友了解母校概況及最新發展都十分重要,沈祖堯校長與校友事務處到訪海外各地校友會;許敬文副校長又宴請不同書院及屆別的校友,都旨在為校友介紹母校的最新動向,而上月初,本地及內地校友組織聚會更有近七十位代表出席,加深了對母校的了解。至於中大未來五年(2016-2020)的發展藍圖,現正收集校友、校內同仁、同學及其他持份者對「策略計劃」意見,校友可瀏覽網頁(http://strategicplan.cuhk.edu.hk)了解詳情或就大學「策略計劃」提出意見。

談到中大近年的發展,最矚目的要算是五間新書院的成立,校友或只知有新書院,卻未必留意到它們的廬山真面目,今期「中大沙龍」就帶讀者到晨興書院,率先感受一下她座落校園半山的恬靜。


封面題字:利國偉
出版:香港中文大學校友事務處,版權©2015
編輯:《中大校友》編輯委員會
主席:
鄭健文 (校友事務處處長)
委員:
梁天偉 (68新亞新聞)
黎廷瑤 (75新亞社會)
潘啟迪 (82工管碩士)
張玿于 (83聯合中文)
莊聖偉 (85新亞人類學)
蕭世和 (85新亞新聞)
盧覺麟 (86新亞新聞)
屈穎妍 (89崇基中文)
張宏艷 (93新亞新聞)
總編輯:梁天偉
製作公司:香港經濟日報有限公司專輯組
執行編輯:何熙力
編輯:洪振邦
記者:陳盈妝、馮啟成
廣告代理:百訊達傳媒代理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北角英皇道338號
華懋交易廣場Ⅱ期26樓2601室
電話:(852)2516 1511
傳真:(852)2528 3260
承印:泰業印刷有限公司
發行量:104,000本

中大校友事務處
地址:香港.新界.沙田.香港中文大學富爾敦樓三樓
3/F, John Fulton Centre, CUHK, Shatin, Hong Kong.
電話:(852) 3943 7861
傳真:(852) 2603 6226
電子郵箱:alumni@cuhk.edu.hk
互聯網址:http://www.alumni.cuhk.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