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校友--二零一五年六月號

Home

專題 經過那些年

陳若蘭 珍貴體驗勝金銀

陳若蘭(95聯合工管)的事業發展,相信是很多大學畢業生的寫照:在中資企業任職四年,先累積工作經驗,再嘗試其他行業,盡量涉獵不同領域的知識,直至在現職機構穩步晉升。可是,當侃侃道出不同行業的體驗時,她又非一般的巨細無遺。

臨近回歸,不少中資企業都在港成立窗口公司,摩拳擦掌,希望發展香港市場。陳若蘭畢業後沒有像同學般加入一些已上軌道的機構,反而看中一間想在港經營航空業務的內地公司,接受挑戰。怎料那公司最後卻放棄自行開拓業務,替人打江山不果,令這位初涉足職場的新人深有體會。

「原來那公司已與另一間航空公司達成秘密協議,只購買其部分股權,而不另開公司。當時,我們已聘請了不少職員,如空中服務員、地勤等,有些更是由其他航空公司特意辭職過來效力的,開新公司告吹,他們也難重返舊公司,這讓我頓然領悟到,政治就是這麼現實!當時對我的衝擊確很大。」

那間公司其後只做其他公司的股權持有人,而不會真正營運一間公司,遂令當初想學習及親手做實務的陳若蘭夢想落空了,及至2006年,她輾轉到現時金銀業貿易場工作。受愛迎挑戰的性格影響,當時她加入時,貿易場正處於企業改革的關鍵時刻。

親手營運 終償素願
「當時,買賣黃金仍然採用傳統的公開喊價方式。」金銀業貿易場在港已有逾百年歷史,是一所為會員提供交易場所、設備,以及相關服務,進行黃金、白銀等買賣的機構。「後來新興倫敦金,可讓買賣雙方廿四小時以不同方式交易,相比之下,我們的產品及買賣方式便更顯得追不上時代。」

尚未進行電子化的貿易場,交易時間更受開放時間局限,吸引力就更遜色。為了與時並進,貿易場遂決定進行電子化。一直想親力親為,執行實務的陳若蘭,至此終可大展拳腳,成立相關部門,順利完成業務電子化,並向會員推廣電子交易,令貿易場運作更順暢。她的另一任務,就是要改善倫敦金的形象及運作,她指害群之馬會看準投資者不熟悉運作,而進行詐騙,貿易場遂推出自家倫敦金買賣,一洗這種投資產品的形象。

投資場上 深有體會
貿易場兼責會員公司與買家之間的調解角色,陳若蘭見過不少買賣糾紛的「大」場面。「曾有間公司投資失利,老闆更不知所終,買家遂上來求助,但激動之餘,他們卻盤踞着接待處,有時更威脅說要跳樓、自焚!」面對危機,她笑言初時還會害怕,但慢慢也學懂一些對策:「如果是怒氣冲冲的男士,便由嬌小可人的女同事應付;若是婆婆,便由年輕男同事彬彬有禮地接待。」

在貿易場工作多年,成績雖備受肯定,但陳若蘭對投資者的態度,就感慨良多:「部分公司的確存心詐騙,但受騙的卻不單是教育水平較低的長者,一些專業人士,如醫生、律師、教授等都有,實在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為甚麼他們那麼容易相信別人?他們應管好自己的錢,而不應輕易信人。」

不少極端例子,更令陳若蘭困惑:有些人輸了數萬元後,為了可繼續投資,甚至可以賣樓,繼續投資數百萬元,輸光了,又再向朋友及財務公司借貸。投資者泥足深陷、債台高築,原因不外「貪」和「懶」。她相信,只要投資者肯每月查閱投資報告,了解怎樣輸,就可有所警惕。可惜不少人會受經紀影響,甚至覺得與其花時間學習,不如交託他人代勞。

雖然陳若蘭說,投資不應輕信任別人,但若凡事都對人有戒心,也難以建立真摯友誼。在宿舍,她慶幸結識了知交施建芸(96聯合經濟、98研究院經濟)。「畢業那年,她秘密地花了兩星期,摺了兩層很精緻的紙百合花,而且包裝成真花一樣,當收到時實在很感動。」中大宿舍生活的自由自在、某夜難得一見的流星,即使畢業廿載,提起也令她會心微笑。

莫怕吃虧 得展所長
廿載回顧來時路,陳若蘭慶幸自己曾在港資及中資公司都工作過,也深有體會。「港資及中資企業同樣有人情味,中資公司雖很少會解僱員工,員工通常可至退休,但港員工即使晉升,也只能到中層,難免會有二等公民的感覺。」她寄望年輕人不要斤斤計較怕吃虧,才可學到不同的知識及技能,日後才有機會盡展所長。

陳若蘭小檔案
1995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工商管理學士
1995-2000於中資公司任職秘書
2000-2001於房屋經理註冊管理局任職註冊主任
2001-2006於中資公司任職企業發展經理
2006至今於金銀業貿易場任職合規及會員服務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