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校友--二零一五年九月號

Home

特稿

回饋母校 創意在其中

熱心校友回饋母校,不但細水長流,形式也十分多元化。葉珮嫦(89新亞內外全科醫學)是其中一位既熱心,又有心思的校友,她除了捐款成立獎學金外,更支持師弟妹到國際機構實習,讓他們有更多的發展機會。

「我現仍與醫學院的職員保持聯絡,當醫學院有甚麼需要時,他們都會向我提出。」有一天,葉珮嫦得悉有位師妹在世界衞生組織取得實習機會,卻欠缺經費資助。「世衞組織對中大很重要,有學生參與國際組織,對中大排名或會有正面影響,而且那位學妹很聰明,我相信她有做領袖的條件。」考慮到中大和學妹的前途,葉珮嫦便欣然答應捐助,希望學妹的眼界得以擴闊、中大的聲譽得以傳揚。

曾獲獎學金覺感恩
「在中大讀書時,我曾到澳洲實習兩個月,跟隨當地學生及教授上課,學習內科知識,更與當地人一同生活,得睹當地的醫療水準,令我大開眼界。」她解釋,自己對內科有很大興趣,那次實習更進一步增加了她對內科的興趣和信心,讓她決心在內科發展。葉珮嫦因此深切感受到實習機會對學生的重要性,若因欠缺經費而錯失實習機會,錯失的可能不僅是學妹的學習機會,更可能是學界甚至社會的損失。

葉珮嫦坦言難忘在學時曾獲獎學金,亦感恩得到別人的鼓勵和資助,因此,她身體力行,以個人名義創立「香港中文大學金禧梁葉珮嫦醫生獎學金」,獎學金授予人須符合一獨特條件︰學生的父母其中一人亦為校友。「我希望讓校友覺得,母校與校友有一個互動,不僅校友付出,而中大也會回應校友的付出。」她深信,一家人如能讀同一所大學,家庭凝聚力會更大。「這可以讓同學知道,父母是中大人,彼此便會有一個獨特的連繫。」

她也曾想過,獎學金是否一定要鼓勵學業成績優異的學生?「我曾獲得一個獎學金,它的目的便是鼓勵學生多做文獻研究。」回想二十多年前,大學研究並不像現在般常見,但已經有獎學金鼓勵學生進行文獻研究,可謂高瞻遠矚。「當年我已感受到其中創意,獎學金確可以鼓勵學生朝不同方向努力。現時學業成績優異或清貧的學生已有不少獎學金會照顧到,但其他學生卻沒有,這個獎學金只須父或母是校友便合資格申請。」連成立獎學金也如此花心思,葉珮嫦支持母校的心,可謂非常體貼。

出錢出力 呼籲參與
此外,葉珮嫦又支持「蔡永業紀念基金」、校友關愛自然徑捐款計劃,去年亦加入校友傳承基金的「2014中大校友日畢業紀念班籌款委員會」,甚至出任中大校友會聯會張煊昌幼稚園校董,以及參與新亞校友會講座分享等,為母校出錢出力。「我希望其他校友都可以親身參與貢獻母校,例如醫學院校友可一起參與一個項目,貢獻中大。」她指中大並不是個象牙塔,醫學院院長便定期聽取意見,即使是批評或尖銳的問題,醫學院也樂於聆聽,她鼓勵校友踴躍發表意見。

回想起中大生活,葉珮嫦對新亞書院的國學精神印象難忘,同學不同的想法更讓她眼界大開:「接觸過不同學系的同學,如社會系、藝術系、哲學系,我才知道原來思考方法真的有很多種。」她希望剛畢業的校友,在忙碌的工作之餘,也要多想想如何回饋母校。「中大確實給予很多機會我們回饋母校,也歡迎校友參與,我希望會有更多醫學院校友親身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