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校友--二零一五年十二月號

Home

專題 走出傳統

趙偉仁 帶來的技術突破

趙偉仁(94崇基內外全科醫學、09研究院醫學博士)2003年獲當地「師父」准予把只限日本國內使用的「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ESD)引進香港,為治療早期消化系統癌症帶來新突破,及後憑着「師父」對他的信任,引入更多新醫療技術,現在他正引領着本地醫療科技的發展。香港傳統的醫療技術,正因他而悄悄起革命。

對數碼時代香港醫療技術的發展,趙偉仁可說是推手之一,貢獻良多。「新技術無疑可推動醫療新發展,就像以前因為麻醉技術的出現,才可以進行開刀手術;80年代因為有解像度足夠的熒幕,才可以發展微創手術;及後引進高清熒幕,從熒幕所看到的甚至比用肉眼看得更清楚。」

早期消化系統癌症,多位於腸道、食道及胃部內的黏膜或黏膜下層,做手術有其難度。趙偉仁說:「以前使用內鏡,切除範圍較小,而且每次只可以切除兩厘米的腫瘤,超過兩厘米便要分開切除,有機會因切不乾淨而殘留癌細胞,增加復發機會。」ESD的微小刀片卻可通過食道,將早期生長在黏膜的腫瘤及受感染組織「片」走,乾淨俐落,也不用切除器官,減低復發率與患者的受傷程度。

推動創新醫技
趙偉仁現身兼「香港中文大學周毓浩創新醫學技術中心」主任,中心結合醫生及機械工程師,推動着創新醫療科技。「我們正研發一個內鏡機械人手術平台,希望可以更容易操控ESD。」

現在進行ESD時,醫生不能按着患處周邊組織進行手術,為了進一步提升穩定性及方便度,這部機械人便應運而生。「醫生可控制機械人的其中一隻機械手,拉高周邊黏膜,而另一隻機械手便負責用ESD切除黏膜腫瘤,手術速度及安全也會提升。」他一邊說,一邊用雙手模仿機械人的動作,就像一位廚師熟手地將片皮鴨的一邊按着,再用另一隻手將皮「片」走一樣。

詩一般的「隧道」
ESD引進香港七年之後,趙偉仁再從日本引入香港的「內鏡隧道下肌肉切開術」(POEM),這嶄新技術為食道下括約肌失弛和黏膜下腫瘤等病症帶來了曙光。「就像開鑿地鐵而不用拆除地上建築物一樣,通過POEM,可以從口進入並在食道黏膜開口,將手術刀經開口放進黏膜與外壁肌肉的中間,形成『隧道』,然後到患處切除腫瘤,黏膜也不會受損,避免開刀。」趙偉仁用「隧道」來形容手術的特點。

無論是ESD 或POEM,以至任何革命性的創新科技,趙偉仁深信專業培訓的作用,他說:「(新技術)不可能一直都由你做,即使你覺得可以做一輩子,但總會年老,故一定要將技術傳承下去,才會讓更多病人受惠。」因此,他在2011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微創醫療技術培訓中心」主任,到今年10月,中心已成功培訓出第一千名有資格進行微創機械人手術的醫生。

微創手術普及,那它豈不是會取代傳統手術?趙偉仁搖了搖頭,指出傳統手術依然有其價值:「如果是急症,血流得相當嚴重,你根本沒時間安排儀器,那還是要直接開刀。」傳統不能被取代的,還見於培訓上。「很多年輕醫生看了手術片段,以為手術就像『打機』容易,其實很講求實戰經驗,而且有些技術是要由一個師父帶一個徒弟,才可以傳承。」

重視師徒傳統
在醫術的傳承上,趙偉仁深有體會。當年這位香港醫生就憑一份毅力,贏得日本前輩的信任。「日本醫生早上開會,我一定會準時出席,又會跟隨在他們後面,默默觀察。見面多了,他們對我也不好意思全不理睬;當他們對外需要用英文撰寫研究報告時,我又主動幫忙編校工作,進一步取得他們的信任。」他回憶着,笑了笑。

趙偉仁的日本「師父」─井上晴洋教授很開明,他不但願意把新技術傾囊相授,亦樂意分享。「香港第一把ESD刀是我買回來的,由於當時生產商並不會賣給外國人,只好託師父幫忙買。這把刀最特別的地方,是可以連續把黏膜層的腫瘤一整片切除,既節省手術時間,也免除了戳穿內臟的危險。」井上教授之後更來港親傳他POEM技術。

「跟隨了日本前輩三個月,發現他們思想很單純,只希望治療好病人。」這些日本傳統及重要的醫道精神,並沒有因醫學科技的進步而失傳,反而令趙偉仁深深銘記。「外科手術的重點是薪火相傳,如果你不能將技術傳承,就不會讓更多病人有得着。」不過,新科技不但會為培訓帶來改變,也讓本來很「乖」的病人改變。「病人都可以上網查看疾病,多看了便有不同意見,有人甚至看過手術片段才來求醫,他們有自己的意見,醫生已不能再像以前用『家長式』方法與病人溝通。」

不少中大醫學院的校友都很繁忙,但趙偉仁則認為專業之外必要發展一項興趣,而繪畫國畫正正是他最享受時光。「太專注在一個專業,心情也會易受工作表現而影響,你自己也需要一個興趣來紓緩。」將傳統與現代結合,師承嶺南畫派大師趙少昂的趙偉仁在工作及生活上,都做了一個良好的示範。

趙偉仁小檔案
1994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內外全科醫學士
2005擔任香港中文大學外科學系副教授
2008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頒發200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2009香港中文大學研究院醫學博士
2010擔任香港中文大學外科學系教授
2011出任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微創醫療技術培訓中心主任
2012獲「國家教育部2011年度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的「科技進步獎」第二級
2013出任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助理院長(外務)
2014出任香港中文大學周毓浩創新醫學技術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