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校友--二零一六年六月號

Home

封面人物

梁裕龍 重燃眼疾患者心靈之光

眼睛是人類靈魂之窗,梁裕龍(94逸夫醫學科學、97逸夫內外全科醫學)不單在工作時盡心治療眼疾病人,多年來更積極參與預防與治療青光眼的義務工作,2010年榮膺「香港十大傑出青年」後,不改其志,讓患者眼睛與「心靈的光」再次亮起來。

梁裕龍行醫多年,幫助眼疾病人無數,他在眼科專業的成就已備受肯定,而他在青光眼的科研工作,造福的更不僅限於自己的病人。二十多年前,歐美人士正常眼壓性青光眼的患者較少,當地醫學界就此進行的研究有限,但他卻留意到不少病患者眼壓正常,但患上青光眼的病人數量也相當多,其後團隊便開始着手研究,發現在中、港、日、韓等地,病例並不罕見。以香港為例,在開角型青光眼病例中,就有逾四成人士眼壓正常。過去,醫生若沒有發現病人眼壓出現異常,便不會進一步檢查,而錯失了治療青光眼的良機。

「當時開展有關研究時,英美醫學界嗤之以鼻,幸好主導研究小組的林順潮教授堅持研究、開創青光眼在眼壓以外的檢查,這不單讓中、日、韓等地的學術機構效法,英美的大學亦重新進行研究。」能夠造福全球眼壓正常的青光眼病人,說時,梁裕龍仍難掩內心的喜悅。

讓人重拾光明
談及當年為甚麼攻讀醫科,梁裕龍笑言源自小學以來的志願——當醫生或科學家,當年他選科的時候,首兩個志願正是醫科和物理。考慮到性向更接近醫科,便開始了醫學之路。不過,梁裕龍認為,無論醫科或物理,都能幫助他人:「由小學到大學,我都一直明白到幫助別人便是快樂的根源。做醫生固然能幫助別人,物理學研究同樣可透過另一種方式貢獻社會,行善並沒有高低之分。」

醫學的專業眾多,是甚麼推動梁裕龍選擇眼科專科?梁裕龍特別用「科學角度」分析:「我們的五官感覺,逾一半來自眼睛。視覺是否正常,與內心喜悅有莫大的關係。」他又回憶當年實習期間,看到眼疾病人重見光明後,那種按捺不住的歡欣與燦爛的笑容,讓他特別有滿足感,因此毅然投身眼科專業。

梁裕龍一直深信:「我們的視力與內心都需要光明,眼晴的光,可以成為內心的一點光。」他觀察到不少病人往往由於患上眼疾而「心死」,甚至有病人即使並非患病,或病情不嚴重,但由於過分擔心,內心的光比眼晴的光更早熄滅。

說到眼睛與內心的光,梁裕龍分享一次診治的經歷:青光眼患者自內地長途跋涉到香港求醫,那名長者不單患有慢性疾病,更有一隻眼睛早已失明,需要人攙扶。不過,初次見面,病人已坦言難以支付醫療費用。梁裕龍當時體諒到病人的困境:「我知道他難以籌錢再來港就醫,若失去唯一的眼睛,人生將再受到重大打擊。可以說,我已經是他的最後希望」他遂決定不收取任何診金,治好病人的眼晴。其後看到病人因重拾光明,喜極而泣,梁裕龍再次肯定自己的決定。

梁裕龍的義舉讓我們知道,即使他從公立醫院轉到私家醫院,幫助別人的信念從沒有改變。梁裕龍解釋:「有些人往往誤解,醫生在私立醫院工作只是為錢,公立醫院為權,大學工作為名。實際上,三者的工作都可幫助有需要的人,我認為無分高下。」

「經濟上可負擔更多的人,在私家醫院享受更多服務;經濟能力有限的人,在公立醫院接受適切的治療,兩個階層都是社會的一部分,而大學科研則幫助病人之餘,同時提高香港的地位,三者都同樣重要。」

以專業服務社會
行醫及科研工作繁忙,但梁裕龍同樣積極參與公職,現任香港眼科學會會長。有近六十二年歷史的眼科學會為本地最早成立的醫科學會,宗旨是互相扶持。

「學會除了醫學上的交流外,更重要的是建立互相扶持的情誼。雖然眼科較少生離死別,但同樣目睹各種傷痛,例如有位小朋友確診患上眼癌,更有擴散迹象,我就完全感受到家長的震驚與悲痛。醫生同樣需要同儕互相的扶持,才能堅持下去。」眼科學會對外亦會定期舉辦活動及會議,教育公眾,讓社會更明白眼睛健康的重要。

我們的視力與內心都需要光明,眼睛的光,可以成為內心的一點光。

梁裕龍又創辦了「世界青光眼日香港站」。由於青光眼病症不明顯,大部分人都沒有檢查眼睛的習慣,每當發現患病時已經錯失治療良機。因此,「世界青光眼日香港站」主動走入社區,為市民驗眼。梁裕龍希望能做到更準確、更及時的檢查,讓病人盡早痊癒。

同時,梁裕龍把眼科醫療,透過「亮睛工程」帶到內地。他透露,雖然政府有補貼治療白內障,但窮鄉僻壤的居民未必知道,亦欠缺相關的醫生。因此,「亮睛工程」主動找到二、三綫地區的醫生,免費教授他們如何治療白內障及其他眼科知識,代價是該醫生須提供一年的義診服務。梁裕龍相信,「滅盲」其實就是「扶貧」--幫助病人恢復視力,減輕家人的負擔,實際上便是幫助了整個家庭。

燃點光明 就是燃點希望
醫學上的成就與傑出的社會服務,讓梁裕龍2010年獲選為香港十大傑出青年。六年後,回望得獎後的歷程,他認為獲獎更能推動服務社會的工作:「透過傑青,我結識到一班志同道合、為社會出力的朋友。由於大家來自不同領域,因此可產生一些協同效應。例如部分商界朋友可鼓勵商業機構出錢出人,參與義務工作。大家都希望為社會傳播正能量。」

眼睛的光絕對不能熄滅,內心的光也是這樣。一個病人如果一直憂慮眼睛不能痊癒,他內心其實比天生失明人士更慘。

內心光芒不可熄
除了與醫學相關的社會服務外,梁裕龍也是逸夫書院校友會董事會主席。正如逸夫書院的精神『臻善存德,居高懷仁』,梁裕龍期待校友會能維繫校友之間的關係,讓校友不忘大學的使命,貢獻社會、改變社會。他又指,一間好的大學,離不開校友支持。

他認為眼科的道理,放諸社會皆適用:「眼科病人眼睛的光絕對不能熄滅,內心的光也是這樣。一個病人如果一直憂慮眼睛不能痊癒,他內心其實比天生失明的人士更慘。一些天生失明人士雖然目不能視,但內心的光從未熄滅,他們用聽覺觀照世界,甚至比我們懂得更多,幫到更多人。同樣道理,只要我們認為有能力改變社會,內心光芒不滅,香港才更有希望。」

他寄語校友,在立志幫助社會有需要人士的同時,要考慮如何在自己的領域上做到最好,也要取得平衡。對剛畢業的師弟妹,他認為要敢於嘗試,迎接挑戰,因失敗往往會讓大家學到更多,而從新角度出發,才能有銳意進取的精神。

梁裕龍小檔案
1997香港中文大學逸夫書院內外全科醫學士
2008-2010「世界青光眼日香港站」召集人
2008-2013「亮睛工程」執委
2009至今中大逸夫書院校董
20102010香港十大傑出青年
2011美國眼科醫學會成就獎
2012亞太眼科醫學會卓越服務獎
2015至今香港眼科學會會長
現任中大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名譽臨床助理教授
現任中大逸夫書院校友會董事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