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校友--二零一六年六月號

Home

特稿

荷蘭日@CUHK

「線舞︰中西書法與舞蹈的完美邂逅」是第二屆荷蘭文化藝術節「香港荷蘭日」的其中一個節目,「線舞」由定居荷蘭逾三十載的校友陳耐持(75 崇基神學),聯同荷蘭藝術家Mark van Praagh及舞蹈家Sarah van Praagh合力演出,這項行為藝術的嘗試,在中大新亞書院樂群館梁雄姬樓體育館進行,他們希望透過書法的線條,配合舞蹈,將音樂、中、西方書法及詩詞與舞者的領悟,完美地呈現出來。

線舞贈興
當天,沈祖堯校長及荷蘭駐港總領事館總領事莫尉峰(Wilfred Mohr)與在場約百名覲眾一起欣賞了「線舞」。沈校長在致辭時表示,中大成立的宗旨是促進中西交流,師生來自世界各地,因此非常榮幸舉辦此次活動。莫尉峰則表示非常欣賞陳耐持能把中國文化帶到荷蘭,進行交流。

中西合璧
隨着開幕儀式中,點出中大使命及活動特色的「結合傳統與現代,融合中國與西方」直幡拉出,舞蹈家Sarah便按着音樂節奏,跳出妙曼舞姿,而陳耐持及Mark便分別即席揮毫,完成草書及西方書法作品。他們根據中西文化,以不同的藝術形式,巧妙而和諧地把各種元素融合起來,共同描繪出中西文化藝術的新模式,給在場觀眾帶來莫大衝擊。

隨意互動
體育館一半面積更展示出陳耐持全長一千米的大型草書作品,「線舞」表演完畢後,觀眾更可隨意之所之,任意與作品互動,擁抱裹身、拋擲捲纏,甚至踐踏嬉玩,都無任歡迎,拍照?自然不成問題,實現「藝術就是生活」,拉近人與藝術的距離。

陳耐持:
書法 舞蹈 完美邂逅在中大

「書法是很好玩,我想帶一點開心給香港觀眾。」陳耐持憶述,當初荷蘭駐港總領事館計劃在香港舉行荷蘭日時,便主動邀請她們來港表演。「當時領事館覺得我們中西合璧的表演十分有意思,便作出邀請,但前提是得到香港機構的合作與支援才可以表演,剛巧校友事務處知道我們會前來香港表演,便聯絡我們,最終得到中大支持,安排場地演出。」

陳耐持不諱言,即使沒有受邀請,中大也是她第一選擇。「除了是因為自己在中大畢業外,更是因為我表演的是草書,中大一直很支持中國文化,在中大表演十分有意思。」

中西書法一綫通
今次表演不但要帶給香港觀眾開心,陳耐持更是想告訴更多人知,草書加西方藝術是共通。「在別人眼中,書法,特別是草書,不就是與西方現代抽象藝術相似嗎?而外國人看中國書法,也是看綫條,這樣便找到了中西文化的共通點。而且結合西方音樂及書法,根據韻律寫出自己的草法,是我一直想找的事。」

陳耐持所提到想找的事,其實就是她十年前一直在思考,哪一種藝術方式最能結合中西文化,將兩者融合。「小時候已經很喜愛書法,當時夢想都是當一個藝術家。直至十年前結束了自己的電台工作後,我便有機會去尋找夢想。雖然自己在荷蘭生活超過三十年,但我的根是不能忘,但究竟如何在荷蘭表演屬於我的根?如何將中西文化結合?就成了我想解決的問題。」

抽象藝術助運筆
她試過畫畫、繙譯,但都不是理想的表達方式,又試過在當地的藝術學院上課,冀找到想要的路,陳耐持苦笑說︰「但上課只是學習基本事物,學習歷史,十分沉悶,對我的目標毫無幫助。」最後,因中國草書的綫條與西方抽象藝術共通,便成為了她表達中西文化融合的途徑。

「及後認識了Mark,他的西方書法與我的草書很相似,一樣有氣勢,於是嘗試一同合作,發現原來兩者結合是充滿樂趣。」表演反應不俗,於是再結合Mark女兒Sarah的舞蹈不斷在荷蘭表演,終獲得領事館青睞,成就了他們三人第一次在香港的表演。「此次表演,最喜歡的部分是我邊寫書法、Sarah邊跳舞,整個感覺都讓我覺得很開心、很調皮。」

事實上,陳耐持寫草書時,總喜歡有音樂伴隨。「我初初再重執毛筆時,放低所有的筆法規則,放鬆自己,聽音樂、看山水河流,通過大自然風景感受大自然的節奏,發現感覺很不同,書寫時十分流暢。」就這樣洋洋灑灑寫出卷長一千米的草書巨作。

問及當自己巨作被觀眾玩樂及弄壞時會否心痛,陳耐持答得相當豁達,她說︰「就好比玩音樂,除非錄音,否則演奏出來的歌曲都是會消失,只不過我用綫條將書法紀錄下來,即使寫了出來並展覽完結,我的作品也是會棄置,與其這樣浪費,不如開放給觀眾玩樂,大家的笑臉、相片來得更珍貴。」從藝術中展現人文情懷,陳耐持確實做到了。

作為長期居於外地的中大校友,陳耐持建議用自己,作為向海外介紹自身文化的方法。「融合當地文化是必須,但也要保留自己身份及文化,將自己地方的文化表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