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校友--二零一六年六月號

Home

中大兩代情

冼氏父子 中大植根

由畢業年份相隔三十年,冼應全(80 聯合地理)與兒子冼晉匡(11 聯合工管)於不同年代的中大求學,即使兩人在校園的經歷各有不同,但對中大卻抱有共同的情懷,並視她為自己的根。

當年只有少數人能升讀大學,冼應全坦言能夠考進大學已相當滿足,選擇中大全因被中大人的熱心打動:「中大的學長較友善,經過他們的介紹及考慮自己的成績後,最後我選讀了地理系。」一個決定不單影響冼應全的升學路,更啟發他要跳出框框,「我個性較內斂,但入大學後要組織學會活動,又要像推銷員般招募會員,同學互相學習砥礪,人的性格也變得外向開朗了。」

畢業後,冼應全沒有像其他同學般成為地理老師,反而投身製衣業。「當年覺得製衣有發展機會,後來更創立自己的公司和工廠,替企業設計及生產制服。」離開校園多年,冼應全不時關注母校的動向,近期更回饋母校擔任中大校友日畢業紀念班籌款委員會成員,並贊助中大馬拉松隊和高爾夫球日的制服。

雖然冼應全對母校懷着深厚的感情,但他沒有要求兒子入讀中大,反而透過身教,讓兒子體會中大人的特質,冼晉匡說:「小時候接觸爸爸的中大朋友,覺得他們都待人真誠,因而對中大產生好感。」

選擇大學時,在本港三間有開辦環球商業學的大學中,冼晉匡最後選讀中大。「感覺上,中大比較全面,有人文學科,亦有商科,更可透過通識課程,認識不同學系的同學。」中大生涯,印證了冼晉匡當時的決定沒有錯:「由大學一年級起,我已感受到教授對學生的關顧,例如鼓勵我們參加比賽。一年班時已和兩個同學組隊擊敗三百多隊對手,奪得匯豐香港區青年企業家金獎。同學關係亦相當密切,直到現在我們每月也有聚會。」

即使分別成長於兩個不同的年代,校園景色也經歷幾番變遷,冼氏父子對中大仍有種親切感。冼晉匡說:「無論去到哪裏,中大是我們的根,也是我們人生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