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校友--二零一六年六月號

Home

專題 創業同路人

白宜輝 找好人做合作夥伴

「成功創業前,我失敗過兩次,今次希望藉着分享我的經歷,讓有意在內地創業的校友少走迂迴的路。」白宜輝(83 新亞市場)自言喜歡做一些與別不同的事,即使畢業後任職銀行交易系統開發公司,他仍一直思考如何走一條不同的路,並終在1997至98年間首次創業。

1992年,白宜輝到從事內地銀行系統的公司工作,認識了不少潛在客戶及當時的合作夥伴,於是第一次創業也是在內地。「97、98年,第一次創業做銀行外幣兌換系統業務,當時內地缺乏相關技術,市場潛力很大。」

回想能在內地立足,白宜輝相信有待發展的經濟及自己能說流利普通話,都是一大關鍵。「小時候曾學習過普通話,在當時能說合格普通話的香港人並不太多,而且我在內地工作過,對當地有認識,更重要的是,當時內地有很多技術追不上,我們可以填補當中的空檔,需求很大。」

首次創業遭出賣
首次創業遇上內地對銀行交易系統技術的龐大需求,成績不俗,但同時卻讓他初嚐第一次失敗。「當時的合作夥伴損害了我的利益,令我不再信任他。」因此,他決定離開自己有份創立的公司,直至2002年再次創業,成立智慧支付設備及收費系統解決方案的供應商,原以為這次會有可靠的夥伴,怎料又遇人不淑,其中一個夥伴出賣了公司利益!

那兩次經驗讓白宜輝從中領悟到:選擇合作夥伴要加倍小心。「這個過程需要時間,也要了解對方公事以外的性格。」他以自己經驗提醒創業的校友,找一位「好人」作夥伴比其他條件更重要。「一位『好人』,能力或許較低,但為人會更穩健。相反,即使能力再高,最終對公司也會有壞影響。」他坦言,內地喝酒文化盛行,除了聯誼外,背後也有實際用途:「喝酒最能觀察到對方的真性情。」

選擇合作夥伴需要時間,也要了解對方公事以外的性格。

現時內地很多技術都已不假外求,內地是否依然比香港更適合創業?白宜輝斬釘截鐵地說「是」。「內地政策對創業者有利,而且市場比香港大,若你在一個內地城市成功,便可以將模式複製,並轉移至其他城市。某些行業如消費品、高科技等,都可嘗試在港成立公司,並在內地發展。」 白宜輝更建議,內地一些科技大學林立的二、三綫城市如西安、瀋陽等,發展科技行業會比一綫城市更具機遇。

要融入內地文化
日後,白宜輝將繼續立足內地,為內地城市提供無間斷的無綫網絡供應,發展智慧城市。「在內地發展,要密切注意政府政策,內地政府要發展智慧城市,我們便配合。校友不宜過度用香港眼光去看內地,要融入當地文化。你當然可以把自己認為優良的文化帶給別人,但不能強迫別人接受。」

白宜輝指適合創業的人會有一些特質,例如要有決心做與別不同的事和不怕失敗的精神。「選擇合作夥伴更要有眼光,也要包容。有能夠同甘共苦的夥伴,成功機會便提升。」

白宜輝小檔案
1983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工商管理學士
1983-1992在美國任職跨國電腦公司,負責銀行電腦系統和金融終端銷售工作
1992-1997任職歐洲跨國電腦公司駐北京銷售總監,負責對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及建設銀行四大國營銀行的銷售工作
1997-2002創立第一家向國內銀行供應自動外幣兌換設備的公司,總部位於北京
2002至今創立以智能卡為基礎的小額交易支付系統公司,總部位於香港,並在北京、上海、深圳設有分公司和合資企業。公司發展了電子路邊停車咪錶系統,並於2004年起在全港安裝使用;至2008年,公司更成為北京地鐵自動售檢票系統模塊的主要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