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校友--二零一六年六月號

Home

專題 創業同路人

矽谷 創業中大人

兩位中大人在美國矽谷的創業故事,不一樣的因緣,一樣的奮鬥。儘管身處美國,楊德誠(01 新亞計算機工程學)與葉宇堃(06 逸夫計算機科學)都不吝分享其創業經驗與建議。

矽谷雲集美國以至全球科技界最頂尖的企業,在政府支持下,於當地創業可謂毫無門檻,造就一個個成功的創業家。楊德誠和葉宇堃當初創業的原因截然不同,但透過堅持與努力,都走出屬於自己的創業路。

楊德誠:創業路難行 貴在堅持
楊德誠笑言在美國攻讀碩士前從未想過創業:「911及科網泡沫爆破後,即使在學,也希望減輕家庭負擔,於是開始透過Amazon賣教科書。」雖然未以此為終身事業,但對他已有很大啟發:「我發現自己的興趣在電子商貿,而非撰寫程式。」

楊德誠指Amazon雖然大,但不屬於自己,遂自行創立平台。創業對他來說是漫長的學習過程:「當時我曾花數千美元,委託其他人設計平台,由於自己欠缺專業知識,最終也沒法成功。」結果他透過現有的購物車系統成立自己的平台CompAndSave.com。

CompAndSave.com主營電腦耗材及墨盒,雖然每個打印墨盒售價僅為數美元,但楊德誠透過提高交易最少數量,達到經濟規模;同時,CompAndSave.com出售的兼容耗材,質素略遜於原廠產品,但價錢更實惠,可在市場站穩陣腳。

「美國購物遠不及香港方便,網上購物可節省金錢與時間。同時,美國人不論年齡,都願意嘗試新事物,更容易接納新的網上平台。」楊德誠進一步解釋,網上銷售孕育大大小小商機,即使是網購的貨品標籤,亦有公司專門涉獵。

他觀察到一些人不滿僱主而創業,然而創業較打工辛苦十倍:「我一星期要做足七日,周一至周五工時更長達十四小時,而且經常擔心人才離開,創業絕不輕鬆。美國每一百間新成立的公司,首五年只有五間能生存下去;其後五年,餘下的公司存活率亦僅5%。」楊德誠總結,創業必須是想清楚方案,有一個好概念或能幫人,才能堅持下去,並給予一段時間觀察其成果。

葉宇堃:不停創新挑戰自我
葉宇堃在Google工作一段時間,升職同時孩子誕生,對不少人來說,生活已頗圓滿,但他卻作出一個令人驚訝的決定——創業。他當時覺得不離開Comfort Zone,以後就更難離開:「創業能夠有更自由的發揮,獲得成就感。打工難免要面對辦公室政治,同時要跟規矩。我喜歡做實事解決問題,多於應付不必要的麻煩。」他又笑言,自己如果一直打工,在收入上反而獲得更多。

葉宇堃說:「大型網站如YouTube等,能利用數據分析用家消費行為,但中小企卻難以做到,因此我們便希望透過Prediction IO,將有關技術帶給中小企。」他進一步解釋:「除非你像蘋果喬布斯一樣,看到幾年,甚至十年後的需求,否則大部分的市場需求,都有人觀察到,如何滿足市場需求最考功夫。」

葉宇堃又指出了港、美文化的不同:「Google及Facebook等巨企,不久前均為初創企業。你的創業經驗,矽谷企業會視為公司的重要資產。萬一創業失敗,不難重新投入就業市場,無後顧之憂;反觀不少香港老闆認為創業是不務正業。」

Prediction IO被Salesforce.com收購後,其原班人馬都獲高薪挽留,但葉宇堃再次不滿足現況,創辦一間隱形模式初創企業(Stealth Mode Startup)。他解釋,為保密,故要隱形:「初創企業會有過多的公關或宣傳,容易影響研發進度,更可能被人複製構思。因此,我們會避免公開產品,先做好自己。」

葉宇堃認為,全球各地都有很多的可能性,校友要放眼世界,同時不要被「買樓」綁死。他進一步分享,矽谷很少人選擇買樓,即使他第二個兒子出生,仍然是選擇租樓,並認為「40歲前不要買樓!」,讓自己多嘗試探索各種機會,人生會有更多可能性。

楊德誠CompAndSave.com創辦人及行政總裁
葉宇堃Leapmind.com創始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