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校友--二零一六年六月號

Home

中大新人類

譚泳聰 為興趣從課室走到地盤

理想與實際,不少校友畢業時都曾面對這個取捨兩難的選擇。不過,熱愛野外定向的譚泳聰(07 逸夫體育運動科學)卻以行動證明,魚與熊掌都可兼得,為了騰出更多時間進行野外定向訓練及參賽,他毅然由小學教師轉職做紮鐵工人,成功在興趣及工作之間找到平衡。

野外定向是一項講求體力及思考的運動,參加者須以最快時間,順序到達預設的控制點(Control Point),需要充足的訓練。訪問當日,譚泳聰已一身健康膚色,體能應也比普通人好,但以前任職教師,就令他的體力大打折扣。

「做教師,在繁忙工作之後,再去練習是一件相當辛苦的事,而且教師經常要加班,很多時候都不能進行訓練。」譚泳聰熱愛教學,原希望讓學生認識野外定向及其他運動,但可惜工作及密集的訓練之間矛盾不少,而更讓他感困擾的是影響了學校及同事。「有時要出外比賽,需要離開香港一至兩星期,同事及校方也難免會有微言。」

這些矛盾迫使他作出取捨︰要實現教育抱負,還是發展自己興趣?而發展興趣的同時,又能否維持生活?譚泳聰反覆思量,始終最想做的,還是野外定向。為了不影響訓練及比賽,更希望工作兼可訓練體能,他把心一橫,轉行任紮鐵工人。「我有位玩野外定向的朋友是水泥工人,他的工作很自由,當時他開玩笑叫我及其他朋友都去『做地盤』,不料最終實行的只有我一個。」

轉行比想像更容易,修畢培訓課程後,他很快就適應了新工作。現在,譚泳聰平日都能準時下班,工餘練習跑步已不成問題,星期日更可到郊區進行全面訓練,最令他始料不及的是,薪酬也追到做教師的水平。「紮鐵以日薪計算,如要出外比賽,也只是損失自己的薪酬,對整體工作及同事影響不大。」他更發現自己的訓練表現及成績,比前有進步。「以前工作壓力大,睡眠時間不足,現在工作雖也辛苦,但被迫提早睡覺,休息時間反而比以前多,身體狀態也因此更佳。」

為了興趣,譚泳聰甘願放棄穩定的工作,只因野外定向早已是他生活一部分,中一時因學校舉辦了野外定向學會,覺得有趣而首次接觸這項運動,至今已二十年。「小時候好勝心較重,但跑步不及別人快,野外定向講求速度外,也要多分析及以技術取勝,有感這方面比別人略為優勝,滿足感很大。而且每次賽程都是由不同人設計,即使同一地點、同一座山,也會因賽程不同而變化,加上野外環境不斷轉變,故每一次都有新鮮感。」

自2012年起,譚泳聰更每年代表香港參加「世界定向錦標賽」,參賽讓他有不少難忘的經驗。「外國有不少大型農場裝置了帶電的圍欄,曾見有參賽者誤闖電網而觸電,迅即被彈開;我也曾在澳洲比賽時迷路,唯有憑景物與地圖對照,從而尋回自己所在。」二十年野外定向的經驗,對他有何意義?「野外定向讓個人價值觀改變,平時比賽或練習遇到困難時,要選擇慢慢探索路向,還是停一停仔細思考?兩個方法各有優劣,應用到生活上,很多時也要這樣抉擇,平衡利弊。」

人生任何轉變都需要深思熟慮,特別是要考慮清楚自己能不能接受轉變所帶來的失敗。

以中大的環境,譚泳聰在學時想必有不少練習的優勢,有趣的是,這反而是他最少接觸野外定向的時期。「中大有很多其他活動的機會,我花在野外定向的時間反而減少了。」那時,籃球隊、划艇隊等都能看見他的身影。「當時也正值由青年組升級至成年組的時期,成年組對手的實力及經驗也較多,很容易跟不上成績及有挫折感,而且野外定向較冷門,沒有太多中大同學陪我訓練,所以也曾想過放棄。」幸而畢業後又再結識到志同道合的朋友,而成績也有進步,讓他最終能在野外定向上繼續發展。

譚泳聰笑言自己想法獨特,與一般人有所不同,說白一點就是不合群,中大生活也讓他受到衝擊。「中大讓我認識了不同人,性格、態度、處事方式各不相同,有時我難免會與同學有爭論。例如舉辦學生活動,在我熟悉的範疇,我要求會較高及專業,但別人或只是希望輕鬆舉辦活動,我便學懂平衡各方意見。」

人生有些時候是要嘗試,就像野外定向時迷路,也要當機立斷,決定去尋出路還是守在原地,這點,無論是在野外定向還是人生選擇,譚泳聰都深有體會:「也許我的選擇很特別,但校友不要因為看過我的故事便貿然下決定。人生任何轉變都需要深思熟慮,特別是要考慮清楚自己能不能接受轉變所帶來的失敗,我當時心想,即使失敗了,也可以回學校重執教鞭。」

雖然無論在體能上及訓練場地方面,亞洲人在野外定向的條件都與歐美人士仍有段距離,但譚泳聰緊握拳頭,堅定地表示仍會努力出外參賽,希望不斷進步,尋求自己最佳成績,也相信亞洲人總有一天能追近國際水平。

後記
當問及譚泳聰若有機會重新選擇,他會否仍然作這個決定時,他斬釘截鐵地答「會」。可見,只要能繼續發展野外定向的興趣,即使從看似舒適的學校,走到令人日曬雨淋的工地,他也沒有半點後悔,而且樂此不疲。人生找到事業、家庭固然值得高興,但若能同時找到一個讓自己全情投入的興趣,相信大家才會活得更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