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校友--二零一六年九月號

Home

特稿

從打麻將認識中國文化?

隨着中國在世界政經舞台上逐漸舉足輕重,研究中國亦已非華人的專利,中大近來吸引不少外地生修讀相關學科。
來自英國的Harris Matthew George(16晨興中國研究),首次來到香港時,就愛上了中國文化,並希望以香港為起步點,認識當代中國的發展。

身材健碩,留有鬍子的Matthew,外表飽歷滄桑,但他笑說自己才二十四歲。與一般高中學生一樣,Matthew六年前也曾在家鄉英國接受公開試的洗禮:「我在公開試的成績不太理想,當時我有兩個想法:一是找一份工作,另一是遊歷世界。」在Matthew仍猶豫不決之際,一位香港朋友卻介紹他到香港一間化學工程公司擔任研究助理,令他首次與中國結緣。

與陌生人攀談
首次踏足香港,Matthew花了不少時間了解本地的文化。「當時我認識的港人只有我的老闆,我希望擴闊自己的圈子。」結果他選擇了最原始的交友方法,就是在街上與陌生人聊天,嘗試認識更多香港人。

「幸好香港人大多很健談,我亦因此認識了不少鄰居。」Matthew逐漸從探索社區,延展至探索香港每一個角落。「香港有很多不同面貌,有本地的,亦有國際化的一面,雖然生活節奏很急,但蘊藏着中國文化及人情味。」後來,因為工作簽證到期,Matthew在港工作九個月後便返回英國,但他已急不及待,要再回港,並希望在港進一步認識中國文化。

向校長自薦獲面試
當時Matthew考慮各間本地大學的中國研究課程,發現中大的中國研究課程比其他大學更全面,因此以電郵自薦予沈校長,希望入讀中大。「不料中大竟給我面試的機會,但我表現未如理想,翌年再接再厲,終於入讀了中國研究學系。」Matthew續說,課程主要分為「古代中國」及「現代中國」兩部分,而他則對中國的古代史較有興趣。

「我較專注研究中國的古代史,中國近代的歷史涉及較多政治,古代史的政治元素不多,可以仔細地研究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及其興衰。」然而,Matthew坦言自己對中國的認識並不深入,仍有不少的學習空間。

學中國文化 非想像般難
學習中國文化,艱深的詞彙、文言文或中文背後的含意,對學生來說,都是挑戰,對不諳中文的Matthew更是障礙重重。不過,Matthew認為用英文學習中國文化並非如想像般困難,「學習中國文化雖然涉及不少古文,但很多字並非單從字面上了解其含意,更重要是了解整體的意思,因此用英文同樣可以理解箇中道理。」

在港生活多年的Matthew認為,語言是構成文化最重要的部分,故他堅持學廣東話,「要融入本地文化,學廣東話是必須的。很多人跟我說可以在生活或工作上學習,但以我認為若沒有一定的基礎,根本沒可能學好廣東話。」當年Matthew更特意向學系申請,到中大雅禮中國語文研習所位於尖沙咀的中心上課,學好廣東話。

視港為家 「我愛香港」
努力學習本地文化讓Matthew很快便融入中大的生活,並擔任晨興書院的迎新營籌委。「晨興書院的學生不多,大家關係密切,我很喜愛這間書院,亦參與不同的活動,如迎新營、足球院隊等,我很緬懷書院生活,不時重遊舊地。」不過,最令Matthew着迷的活動竟然是打麻將!「朋友間,最好的聯誼活動便是打麻將,我亦曾在晨興書院的麻將大賽中勝出!」

來港將近七年,「麻將王」Matthew還有三個月便可取得香港永久居留權。「我視港為家,在香港發生的事情,我雖不能說感同身受,但我可以理解港人,甚至覺得自己參與其中。」現時,Matthew在一間建築公司擔任助理項目經理,負責跟進工程進度,他至今仍認為香港是他最想居住的地方,從而認識中國文化。

認識中大的「中國研究課程」 
中大的中國研究中心(Centre for China Studies, CCS)提供一系列全英語的中國研究課程,雲集了多位對中國有濃厚興趣的外籍學者,中心主任科大衛教授(Prof. David Faure)、中心協理主任楊凱里教授(Prof. Jan Kiely)及碩士課程副主任兼講師溫祺德博士(Dr. Kristof Van Den Troost, 11研究院中國研究)分享了他們對中國研究的願景和視野。

優良傳統 助擴闊視野
CCS雲集各國中國專家學者,如內地、俄羅斯、韓國等,來自比利時的溫祺德便是其中一位。雖然他現在是碩士課程副主任兼講師,但他亦是中大校友。溫祺德於2011年取得中國研究的博士學位,主要研究香港的犯罪電影,他選擇在中國研究方面深造,全因一次內地交流:「當時我報讀了上海復旦大學的交流計劃,結果深深愛上中國文化,那時我便決心要到中國繼續深造。」溫祺德坦言,香港是一個中西合璧的國際都會,遂選擇在港中大繼續進修。

雖然現在身份轉變了,但溫祺德對中大的感情始終一樣。他大讚中大不但環境優美,而且擁有豐富的教學資源:「這是我見過最美的校園,中大擁有悠久的歷史和制度,發展成熟,再配合完善的資源設備,能讓學生有很多與人交流的機會。現在我能為母校略盡綿力,感到別具意義及榮幸。」楊凱里同樣感受到中大在這方面的優勢:「中大擁有豐富資源,你可以在圖書館裏找到任何想要的資料和書籍參考,整個校園的學術氣氛濃厚。」

多元課程 設考察交流
科大衛提到CCS當初成立的宗旨:「我們希望可以集思廣益,把來自世界各地有志於中國研究的人聚集一起。」科大衛能說一口流利的廣東話,他笑言要懂中國就先要懂中文。研究中心提供不同課程,讓學生對中國作出深入認識。「在本科課程上,學生能修讀中國文化與社會、語言及文化、經濟發展等學科。我們以英文授課,迎合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同時我們會讓學生學習中文,他們能自由選擇學習廣東話或普通話,並通過漢語水平考試。」科大衛補充。另外中心亦設有交流和實地考察計劃,親身到當地體會中國文化。

此外,溫祺德亦參與協助創立今年9月正式成立的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研究中心校友會(Centre for China Studies Alumni Association of CUHK),以凝聚修讀本科或研究院課程畢業的校友:「經過一年半的籌備,現時已招募了四十二名來自內地、歐洲、俄羅斯等地的校友成員。我們會交流就業資訊,亦設有社交平台的專頁、通訊群組等,更會舉辦講座,邀請不同校友分享工作經驗,集思廣益,必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