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校友--二零一六年十二月號

Home

友問友答

張學明 報答老師 對學生好

人稱「明仔」的張學明教授(76新亞歷史)在中大歷史系任教三十五年,他教西洋史生動有趣,改變了一般人對歷史課有刻板而沉悶的偏見,他深受學生愛戴,還在社交平台上有粉絲專頁。

問:當年你為甚麼會選擇修讀中大歷史系?中大有哪些元素吸引你?
答:讀中學時,我已十分喜愛歷史,當時入讀中大歷史系,純粹是慕名而來。除了錢穆先生,他的弟子嚴耕望、孫國棟等,都是歷史大師。唸本科時,有幸師從孫國棟老師修習唐史,他也是我畢業論文的指導老師。此外,嚴耕望老師在我出國交流時,更曾為我寫推薦信。
問:為甚麼取得學士學位後,你會選擇到外國繼續深造歷史?
答:當年中大與美國加州大學有一個交流計劃,名為「Education Abroad Program」,學生可有機會出國深造。計劃學費全免,機會十分難得,於是我便選擇出國,攻讀歷史系的碩士學位。其後,再讀了一個歷史教育文憑和中古世紀歷史的博士學位,師從一位國際知名的教授Professor C. Warren Hollister。當年一邊讀書,一邊做助教,賺取生活費,雖然辛苦,但確有很大得着。
我相信沒幾個學生會去外國深造西洋上古中古歷史。因為讀歷史需要翻閱很多以希臘文和拉丁文寫成的原著,需要懂希臘文和拉丁文,慶幸我在中大時已修讀了希臘文,這對我出國讀書很有幫助。如果完全不懂得希臘文和拉丁文,相信難以跟上課堂進度。
問:學成後,為甚麼你會選擇回中大任教,並主要教授西洋史?
答:所有事情冥冥中自有主宰。當時是1980年,中大歷史系剛好有一個西洋史教上古中古史的空缺,而我的博士論文正好研究英國中古史。還記得當時我在讀博士,只是剛剛完成了論文口試答辯,還未真正完成論文,就已獲邀請。我遂決定回中大任教,轉瞬至今又已三十五年。
有趣的是,我原本主修唐史,直到去外國深造,才開始研讀西史,原來,我對西史也有濃厚興趣。我在大學時對外語很感興趣,特別喜歡學習法語、英語,甚至希臘文等,後來副修翻譯,現在想來,如果當時我沒有修讀希臘文,就沒辦法到外國深造英國中古史。
問:當年你曾上歷史學家兼新亞校長余英時的課,可否分享一下你們學與教的點滴?當年的經歷怎樣啟發你踏上從事高等教育之路?
答:我在大學二年級時修讀了余英時先生的「近三百年學術思想史」。當時我想借《陳確全集》作學期論文的參考書,但圖書館的書已全被人借去,於是他把自己的藏書借給我。其後,他不時把新書和論文抽印本送給我,令我在學習上得到很多啟發。幾年後,我到美國加州大學讀書,剛巧余英時先生也到加州大學開研討會,遠遠看到我,便大喊我的名字。當時我想:「他竟然認得我!」真的十分感動。
此後我們一直以書信、傳真或長途電話保持聯絡,其後我出書,他又替我的書題字及作序。最難忘的是,他竟然為我親撰長達三頁的推薦信,他把我當成徒弟一樣,我們一起去書店買書、配老花眼鏡,他又在字畫上親自題了「學明弟」。我只是一個普通的學生,但他卻對我很好。我曾經問余英時先生要怎樣做才可報答他,他對我說:「你對你的學生好,便是報答了我。」我把這句話銘記在心,我感覺自己有一個使命,就是要對學生好,在教學生涯中,要把這種精神承傳下去。
問:你由當年的學生至今成為教授,你認為自己對中大歷史系有甚麼特別的情懷?
答:在中大歷史系我感受到彌足珍貴的師生關係。當我自己是學生時,我遇到很多很好的老師,他們完全沒有架子。現在我成為老師,就有一種使命感,希望把這種關懷及愛護學生的精神薪火相傳。
問:你認為現時中大學生對歷史,特別是西洋史的認識如何?你認為可以如何進一步提高學生對歷史的興趣?中大又可以怎樣推廣歷史?
答:有些學生害怕英文和西洋歷史,但他們其實很喜歡西史。於是我想出以生動有趣的方式教授西史。歷史其實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我以歌曲、電影、演講等日常生活的事例教歷史。我有一組課堂「Learning History through Songs, Movies and Speeches」,因為內容有趣,很受學生歡迎。例如歌曲,我會在堂上播放中西流行曲,有時更會自己改歌詞,把光良的《童話》改為《神話》,就可以跟學生分享中西神話的典故;例如電影,在課堂上播放「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除了能認識美國南北戰爭史,更感受到一個人的成長蛻變;例如名字,女孩子不要叫Delilah,在一部叫《霸王妖姬》(《Samson and Delilah 》)的神話電影中Delilah就是指「妖姬」。叫Helen就好,因為這是希臘神話中世上最美女人的名字。諸如此類的例子多不勝數,其實歷史很生動有趣,任何地方都可以學到歷史。
問:回首中大任教的三十五年,有甚麼經歷讓你特別難忘?
答:我想都離不開師生的關係與感情,也難忘於學生對歷史的喜愛。我教過一科名為「History for Today」的課,早年我開班的時候分別有120和129位學生報讀,後來發現找不到較大的課室可以同時容納這批學生。直到前年,終於找了一個大的講室,可以同時容納二百多個學生,結果這個課有201個學生修讀。我發現其實仍有很多學生喜歡歷史,令我很欣慰。

後記
毫無架子 親切和藹
與張教授的談話,完全可以感受到他學識的淵博。他不但懂希臘文、拉丁文、法文等外語,而且博通古今中外的歷史、名人語句,甚至政治、《易經》、面相、中醫學等,他都能順手拈來。教授講歷史講得興起時,眼中迸出熾熱的投入和熱愛,令人感受到他對推動西洋史的決心和使命感。

最難得的是,這位淵博的學者毫無架子,數年前,作為他的學生,我當時已對他和藹的態度留下了深刻印象,能再與這位才德兼備的教授暢談,實是緣份,也是我的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