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校友--二零一六年十二月號

Home

專題 有職可尋 校友職業博覽

潘嘉陽 要分清趨勢與需求

要事業有發展,很多時取決於行業的發展空間及潛力。對行業和趨勢都有敏銳觸覺的潘嘉陽(89 新亞數學),會與大家分享他對各行業的看法,讓年輕校友少走冤枉路。

在建材公司工作了一段時間,位至高層再提早退休後,潘嘉陽現重投職場,並循多線發展,身兼上市公司董事、企業顧問、大學教授、投資者,甚至自己開公司,涉足行業包括房地產、奢侈品、汽車、金融、醫療等,經常要留意各行各業的動態與前景。

港難養活個別產業
潘嘉陽說:「大趨勢將決定市場潛在的需求,但不少企業往往只看到方向而沒有留意現況,結果方向正確但沒有需求,或者有需求但自己沒有能力滿足需求。」他舉例解釋,環保是一個大方向,但企業及消費者卻並不願意為環保付出很高的成本,因此,並不是任何環保企業都能一帆風順。

近年高科技及科網也是大趨勢,不過,潘嘉陽提醒年輕人入行要謹慎:「很多人都去寫手機應用程式,但每個人在手機程式花錢有限,因此必須有龐大的用戶數量。手機程式的投資者,便可能要求一個月有幾百萬次下載,假如市場只是香港當然不夠大,但若能打入內地或其他市場則另作別論。」

「同樣道理,我認為高科技產業如機械人、無人機等,都難於在香港有大發展。不是行業沒有前景,而是香港的科研環境及市場需求,未能養活這些產業。」

潘嘉陽認為,衣食住行等基本需要,並不會減少,相關行業仍然穩定,不過競爭激烈,需要有過人之處,才能突圍而出。同時,他仍看好香港金融業發展:「金融一直有趨勢有需求,最重要的是我們有沒有能力。香港誠信、法制、交易制度,都是難以取代的優勢,而且資金流通量大,人才數目多,足以支持金融業持續發展。」

這樣看行業的夕陽
如果身在「夕陽行業」,應該如何抉擇?潘嘉陽分析指,大家要判別行業是「真夕陽」還是「假夕陽」:「那是全球趨勢還是單是香港市場?若真的沒落,自己掌握的技能,總有機會到其他行業運用,並不用過分悲觀。」

在行業前景、興趣與個人能力的平衡中,潘嘉陽認為如果行業與自己的價值觀有衝突,便不應勉強自己:只要沒有負面情緒,大家應可以在能力以內,尋找前景最佳的工作。他又說:「如果你的興趣不能養你,並不是興趣本身的問題,而是你並沒有在興趣之上,建立起自己的能力與專業。」

潘嘉陽將於職業博覽專題講座「未來十年職場好機會」中,分享更多對各行業的看法,以及如何在工作及興趣中取得平衡,校友可留意相關講座的詳情。

潘嘉陽小檔案
• 鷹君集團及深圳市海王英特龍生物技術公司 獨立董事
• 香港金銀業貿易場 榮譽顧問
• 東南控股有限公司 行政總裁
• 企力顧問有限公司 首席顧問
• 電台「管理新思維」 節目主持人
• 中文大學亞太工商研究所名譽教研學人、市場學系客座副教授、工商管理碩士課程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