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校友--二零一六年十二月號

Home

中大新人類

Nikola Docekal 築夢由中大開始

為啟發對建築的想像,來自捷克的Nikola Docekal(15研究院建築)先後到過荷蘭及新加坡留學及交流,其後聽荷蘭一位中大校友推介,報讀了中大建築系碩士課程,來港開展屬於自己的建築夢之旅。

正如很多年輕人一樣,攻讀建築的Nikola在求學時期已渴望走出去,了解各地的建築特色,同時探索未知的世界。在布拉格捷克理工大學建築系本科畢業後,Nikola轉至鄰國荷蘭修讀建築學碩士,就在此時他的人生出現了轉捩點:「當時我選擇了新加坡國立大學作交流,這是我首次踏足亞洲,就已愛上了她。」這次旅程引起了他對亞洲建築的興趣。

「回到荷蘭後,我一直希望再到亞洲交流,其中一位曾在中大讀書的朋友對中大的評價甚高,因此我決定退學,到中大修讀建築學碩士。」Nikola坦言當時對中大的認識不深,毅然踏上旅途是因為渴望到亞洲,現在回想當時這個「冒險」的決定,他沒感到後悔。

陶醉於建築學的世界
不過,來到中大數個月後,Nikola對中大已有很深刻的感受。他笑用「Chur」(緊湊)來形容中大的生活:「由於建築系的課程很緊密,我大部分時間也在建築學院的工作室中度過,那是屬於建築學生的世界,可讓我們終日埋首於設計建築物,我們很享受在那裏的時光。在任何時候走進去,你也可以看到我們在畫草圖、交流或製作模型。」

曾在布拉格及荷蘭留學,Nikola對中大的自由度感到意外,「布拉格及荷蘭的學園每天準時在晚上八時關閉,而且周末亦不會開放。相反,中大的校園二十四小時開放,所以我隨時隨地都可享受校園生活。」正因如此,Nikola和同儕才能日以繼夜為夢想奮鬥,在工作室裏見證一個又一個高水準的建築物誕生。

國際與本地間的平衡
Nikola認為中大所在的位置遠離市中心,充滿本地文化氣息之餘,學習環境亦相當優美。他笑說自己「幾乎每晚也在校園中度過」,相比中環的五光十色,中大更見一份自然美。此外,Nikola亦表示中大能與國際接軌:「雖然大學很多時被認為是一個國際學術會議舉行的地方,但中大既有國際化的學習環境,同時擁有本土氣氛,正好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

雖然在中大只有短短數年,但Nikola已認定中大是他的母校。「我不能說在中大所有事情都是開心的,但最後亦是美好的回憶,特別是在建築學院導師的能力及學生的作品水平都相當高,我很榮幸可以成為他們其中一員。」他更透露,建築學院的教授會將學生的作品帶給本地的建築行看,而且學院每年也會舉辦畢業生作品展,令業內人士及公眾都可欣賞到他們的心血。

從歐洲遠道來港深造,不少外國人均會對本地語言及文化感到陌生,但這卻沒有對Nikola造成煩惱。「英語在香港很通行,而食物及文化也融入了部分西方文化,因此,我並沒有感到陌生。」反而他在住宿方面遇上難題,現時中大沒有為研究生提供宿位,剛來到香港,Nikola便要四處尋找一個「安樂窩」,因為沒有收入證明,房東要求他預付半年,甚至一年的房租,令他甚感吃力,最後要租住市區的舊單位。

愛上多元共融的香港
中大畢業後,Nikola選擇留在港發展,現職一所建築規劃公司的助理建築師。談到未有回流捷克的原因,Nikola說自己已愛上了香港的生活及文化,「在香港生活並不容易,但我仍希望可以踏出自己的舒適區,以年青專業人士的身份,探索人生新一頁。」作為一個建築師,Nikola亦認為香港有不少世界知名的建築物,很適合開展自己的事業。

「香港的特色是多元共融,自然與城市發展、富裕與貧窮、喜樂及壓力,這正是我愛上香港的原因。」Nikola亦表示很樂意繼續留在香港,現時他主要負責中國內地的設計項目,他正努力把自己的作品化成真實的建築物,並期望在三年內願望成真。

後記
人在異地,有時難免會感到徬徨無助,但Nikola卻未曾有這種感覺,除了是因為他習慣到各地留學,更重要是有一顆赤子之心。

記者晚上七時到辦公室與他訪談時,他仍忙於工作,看他興奮地介紹桌上每一件模型,不難想像他對建築的那份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