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University Alumni Magazine

朱嘉榮:從「國貨公司」做起


北京故宮博物院留影



朱嘉榮的校園生活,正值打倒四人幫驚天動地中,大字報前經常有人為各自的堅定信念,初則口角,繼而動武;曾在學生報待過一段日子,但不大喜歡這類公社同志式群體生活,還是打牌、走堂、飲糖水的好。

畢業後他在中國銀行工作。「以前人人聽到自己在中資銀行做事,都會問有匯豐不做,偏偏要做大陸銀行?碰見鄰居師奶都不自在。」而舊中國銀行的「萬家燈火」,至今仍令他印象難忘。

似國貨公司多過銀行

原來舊中國銀行大廈樓底高,傢俬舊,燈光昏暗,每人桌上都有盞木台燈——萬家燈火。當時職員上班不用穿制服,於是男男女女皆白衫西褲,雙袖還套上藍色袖套,像國貨公司,完全不似銀行。「人們寧願光顧一家舒服、親切的銀行,如果不用排隊就更好,可以跟女櫃員多聊幾句。」

身處中資機構,而且碰巧於中國開放改革的一九七九年入行,對於中國的富強,朱嘉榮有很強烈感受:以前國家的命運很「黑」,但改革後開始有些「運」,在國際舞台上的角色漸漸吃重,說話,有人聽,愈來愈有尊嚴。而對他以及其他職員來說,在中資銀行工作,亦已成為光采的事。

 朱校友很費勁才找到幾幀在
 大學時代到國內旅遊時稍為
 「好看」的照片,以饗讀者

主管放款,見盡各色人等

朱嘉榮現時主理銀行的放款業務,是銀行的重要盈利來源,業務性質讓他閱人無數。

「來借錢的人,有大商家有騙子,有搞正路生意有投機的,有白手興家也有昨日風光今日潦倒,遇的是各行各業的人,聽的是千奇百怪的事。」

談到請人、用人之道,「請人、見工這東西極不科學。」朱嘉榮這樣評價(後四字語氣要加強)。他認為,面緣更加重要,即使對方的言談如何得體,最初數分鐘若不合眼緣也不會聘用。相反,有時應徵者雖沒有甚麼準備,問題卻正中下懷,於是滔滔不絕,兩方十分投契,這個人卻被聘用了。

借錢如見工論

朱嘉榮說,這個道理其實跟做生意一樣。是否批准一宗貸款,固然要細心研究各種文件,但坐下來,觀外表、察談吐,對行業是否了解,對公司是否有信心,這些判斷也很重要。但對方可能只是做足表面功夫,所謂作風正派,可能木台面企理,卻滿抽屜馬經。

朱氏道來輕鬆平常,其實靠的還是經驗,直覺可以跟對方做生意,「應該不會搞蠱惑吧」、「不會打銀行主意吧」。好,幹吧。初時銀碼不會太大,熟絡了,掌握多了,信得過,生意便愈做愈大。


【目錄】 【金錢以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