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光:「香港保險業全球最開放!」

行、證券及保險這三大金融業支柱中,近日似乎以前兩者風起雲湧,好戲連場。

  其實保險業也不示弱。根據保險業監理處發表的96年臨時數字,本港保險業的毛保費收入增長4.8%,達459億港元,佔香港本地生產總值3.8%。

  「一般發達國家的毛保費佔國民生產總值的10%,因此保險業的發展潛力十分豐厚。」保險業監理專員黃志光說。

最開放的保險業

  人壽保險業務的市場空間廣闊。現時本港大約有280萬張人壽保險保單,覆蓋率只及本港人口的40%,遠不及日本的110%(即每人超過一張保單)。

  擁有優厚的發展潛力,自應吸引不少保險公司投資。黃志光亦表示香港的保險業是全球最開放的:「全世界的保險公司都可以在本港開業。香港對保險公司的監管十分嚴謹,但發牌條件卻十分寬鬆。」現時本港有來自27個國家的217間保險公司,外資公司的市場佔有率高達八成。

  政府監管保險公司的措施,主要確保營運中的公司財政穩健,有足夠的償付能力;至於經營守則、從業員操守等,則由業內人士自行發出指引管理。

  去年財政司曾蔭權在預算案中提及到要大力發展香港的服務業,於是除了「監理」,保險監理專員還肩負起向外界推廣香港保險市場以吸引投資的任務。

習慣做從未做過的事

  黃志光暢談本港保險業的情況後,卻笑言當他去年8月上任時,對保險其實認識不多。

  「我當顧客多年,曾購買人壽、旅行、汽車、菲傭勞保及樓宇火險等,但上任前實在認識不多,而且還有點偏見,覺行保險就是咁咁咁咁…… 」

  然而政務官出身的黃志光表示他完全習慣「做從來未做過的事」,更樂於每日學習新知識。

  為了預備保險監理專員的工作,他特別買來有關保險的大學科書翻閱,又花時間了解有關保險的條例。上任後便四出認識及聯絡保險業內的公司總裁、董事及經紀等。屈指一算,只花了三、四個月便掌握到保險業的法律、語言及文化。

  黃志光自言「好怕長期做同一樣野」,邊做邊學的工作方式最適合他。以往18年在10個政府部門的不同職位上,他都遇上不同的挑戰。

 

顧問公司評語引來巨大壓力

  就是擔任保險業監理專員一職亦不容易,上任不久就教他好受。

  去年保險公司就汽車及勞工保險掀起減價戰,令保費沒有按通脹上升,標準普爾(Standard & Poors)顧問公司指香港的汽車及勞工保險公司有償付能力不足(under reserve)的情況,數額達20億港元。

  儘管黃志光認為有危言聳聽之嫌,但還是立刻進行審查。

  「那時我剛上任,連專業保險的數字也看不明白,所以壓力甚大。」黃志光回想起那段辛苦日子,仍是一臉從容。

  調查下來,發覺有20-30間公司(佔公司總數不足兩成)出現了償付能力不足的情況,數目只是10億。黃志光立刻要求保險公司增加調撥儲備資產,以存備足夠償付資金。

  就此度過一道難關。

  後記:

  近日受金融風暴影響,黃志光表示有某些公司出現經營困難,未知他是否正在應付另一道難關?

黃志光(77崇基經濟)79年成為政府政務官,曾任復康專員、大學資助委員會副秘書長、副工商司,及於元朗政務處、文康廣播科等多個政府部門任職,現為保險業監理專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