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of Chinese University Alumni Magazine


高錕校長於頒獎禮上致辭

  香港中文大學校長高錕教授,獲日本國際科學技術財團頒授1996年度「日本國際賞 」,表揚他在「資訊、電腦及通訊系統」方面的傑出貢獻,成為首位獲得此項殊榮的華 裔學者。頒獎儀式已於4月26日在東京國立劇院舉行,日皇亦有出席典禮。

  高錕校長已決定把360萬港元的獎金捐出,成立基金,每年安排逾10位美國學生來 港進行研究工作,以促進東西方在科研上的交流和發展。

  高錕校長是次從世界各地86名獲提名者中脫穎而出,榮獲此項被科技界視為崇高榮 譽的「日本國際賞」。

  日本國際科學技術財團在高錕校長的得獎讚辭中,表揚他在發展光纖通訊技術方面 的「高瞻遠囑」及「先導角色」,並預期「光通訊」將掀起21世紀的重大社會革新。

  「日本國際賞」於1983年設立,創立之初即被譽為「日本諾貝爾獎」。此獎項每年 均頒予兩位不同科學研究範疇的傑出科學家,以表揚他們在科學與技術研究、及推動人 類和平與繁榮的成就。

  「日本國際賞」非常重視得獎人在實際應用方面的貢獻。獎項主要為外國人而設, 亦為特色之一。

  早在1966年,高錕校長已發表論文,建議用玻璃纖維作為光通訊的導體。論文中詳 細指出光導纖維設計的方法、準確的特性、及建議怎樣把玻璃材料的透明度作數以倍計 的加大。其見解不單開啟了通訊科技新一頁,也令現代商業通訊效率大大提高及降低成 本,對「光通訊」日後的發展影響深遠。現時發展迅速的資訊高速公路之所以能容納各 種各樣的資訊服務,亦因為採用了傳輸容量幾近無限的光纖作為主幹。

  高錕校長在頒獎典禮上以「資訊時代的黎明」為題發表演說。他表示:「世界人口 不斷膨脹,但資源日見短缺;要維持社會穩步發展便須不斷提高生產力,同時要減少能 源損耗,避免破壞自然環境。」

  他認為發展電訊服務是提高生產力的最佳方法,因為通訊服務對能源的損耗量低, 卻能幫助人類更有效地利用資訊,運籌帷幄。

高錕校長歷年所獲榮譽
1976 美國硅酸鹽學會摩尼獎
1977 美國富蘭克林研究所
史特活.柏蘭亭獎章
1978 英國蘭克信託基金會蘭克獎
1978 美國電機及電子工程師學會
摩理斯.H.利柏曼紀念獎
1979 瑞典艾力松基金會
L.M.艾力松國際獎
1980 美國武裝部隊通訊及電子學會
金章獎
1985 美國電機及電子工程師學會
亞歷山大.格林姆.貝爾獎章
1985 美國馬可尼基金會馬可尼
國際科學家獎
1985 香港中文大學榮譽理學博士
1985 意大利熱那亞市哥倫布獎章
1987 日本通訊及計算機促進基金會
通訊及計算機獎
1989 英國電機工程師學會
法拉第獎章
1989 美國物理學會新材料國際獎
1990 英國塞薩斯大學榮譽理學博士
1991 日本創價大學榮譽博士
1992 英國格拉茲高大學
榮譽工程學博士
1992 SPIE金章獎
1993 英帝國司令勳章
1994 英國達勒姆大學
榮譽理學博士
1995 世界工程組織協會
傑出工程成就金章
1995 澳洲格理斐思大學
第一服務榮譽博士
1996 日本國際賞
高錕校長簡介
1933 生於中國上海
1957及65分別於倫敦烏維資工學院取得學士及哲學博士學位
1966發表論文,催生了光導纖維的廣泛使用;其後又發表有關光纖的論文逾百篇
1970-74在中大服務,任當時新成立的電子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後又成為該系首任講座教授
1985兼任美國耶魯大學
電機工程系教授
曾在國際電話電報公司 (ITT)各附屬公司服務多年,並1986年獲委任為ITT總公司科研總裁
1987 出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
1996年
7月31日
卸任中大校長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