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天農一生堅持為戲劇

  古天農自中學時代開始已熱衷戲劇,亦因而受家人 責難。但他對戲劇不離不棄,直至全職投身戲劇工作,才獲得家人的諒解,明白他的選擇並沒有錯。
古天農致力推廣本土
創作劇及教育劇場

  古天農(79崇基社會)第一次接觸話劇,是在中一的時候。到了中三, 他加入校協戲劇社,並在那年暑假登上大會堂舞台,公演話劇。在整段中 學及大學的日子,他與戲劇為伴,讀大學時,便曾因常常「走堂」去排戲, 曾被校方警告。

  「中學時,我的家人已反對我搞戲劇,因為戲劇賺不到錢,但我覺得, 人生不是純為賺錢,而是做自己喜歡的事,值與不值是個人的選擇。」他 回想學生時代,曾為了排演戲劇而向朋友借錢。不過,戲劇帶給他無比的 滿足;面對苦日子,面對父母,他說自己一直「企硬」。

終得母親的諒解

  「差不多整個七十年代,我也與家人不和,直至我在戲劇界全職工作, 父母才對戲劇工作改觀。有一次,母親對我說 是阿媽錯了。」他的堅持,終於讓家人明白他的抉擇。

  大學畢業後,古校友在一所中學任教,到83年才加入香港話劇團,從 此展開全職戲劇工作生涯。「加入了香港話劇團後,我覺得很幸福,因為 演戲也可以有薪酬;以前我搞戲劇不但沒錢收,更要自己貼錢。」

  他最初加入香港話劇團當演員,後來並曾編導一些短劇,第一部自編自導的舞台劇名為《師生之間》。88年,他獲亞洲文化協會的獎學金,到 紐約研習;一年後回港,並升任為香港話劇團助理藝術總監。

與杜國威有緣

  古天農與校友杜國威(82教育學院地理)自90年開始合作,他倆一導 一編,創作了多部成功的舞台劇。古校友自言與杜國威很有緣,在沒正式 合作前,有數次在理髮時偶遇。

  他第一部執導杜國威寫的戲劇,是《扶桑過客》;不過,首次合作,彼 此難免有點未適應,古校友說:「杜國威不喜歡人家改他的劇本,但我從 舞台實際情況去看,有時的確需要修改劇本,難免大家有點『面左左』。」 不過,小問題很快就過去,之後二人還合作了不少叫好叫座的舞台劇,例 如《我和春天有個約會》和《南海十三郎》。特別是《我和春天有個約會》一 劇,它的成功,更促成他們與高志森合作,將此劇拍成電影,且屢次在舞 台重演,前後公演達一百場,成為本港最受歡迎的舞台劇。

  他覺得,自己跟杜國威也有不少相似的經歷,「大家都沒有正式學過 戲劇,所有的戲劇知識也是一面做一面學所得來;我們二人也教過書…… 他的情緒有時會大起大落,而我則較沉默,我們可算是頗有趣的配搭。」 古校友透露,他現職的中英劇團將於年底演出杜國威新劇《小謫紅塵》。

教育劇場開風氣之先

  古天農的戲劇生涯已過了兩個十年 最初十年是學餘/業餘式投入戲劇,第二個十年是在香港話劇團的 日子。第三個十年由93年至今,已走了大半,在中英劇團當藝術總監,編 導及監製戲劇之餘,更致力籌辦「教育劇場」(Theatre in Education )。

  中英劇團是香港首個推動「教育劇場」的劇團,希望學生從戲劇中發 掘自己,加強人與人之間的溝通。

  「教書令人洩氣的地方,是老師要面對太多學生,感到無能為力。教學 應重視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所謂失敗的學生,其實是失敗的制度。」他認 為,現行的教育制度有不少地方需要改革,例如應像澳洲等地方,將戲劇 放到中、小學的教育範圍內。

 

古天農

79年崇基社會系畢業後,當過中學校師,83年加入香港話劇團,擔任 演員及編導,執導的著名劇目包括杜國威編寫的《我和春天有個約會》、 《南海十三郎》及自己編寫的《伴我同行》等。93年轉到中英劇團,成為該 團首任華人藝術總監。

 


Copyrights reserved by Alumni Affair Office, CUHK. Webdesigned by INDEX works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