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endix1
 
22/10/2004
Home
appendix1
appendix2

 

附錄一吳式太極拳的家族歷史和人物

(http://tai-ji.com/wustyle/w3.htm)

    太極拳相傳爲武當道士張三豐所創建。據明史方伎傳記載:洪武(1368- 1398)十七年太祖詔三豐不赴,建文元年完璞子訪三豐於武當,相得甚歡。永樂四年,待讀學士胡奏曰:先生深通道法,拳技絕倫。帝命訪之,不赴。張三豐遼東人,名全一,又名君寶。頎而偉,龜形鶴骨,大耳圓目,須髯如戟,不修邊幅。因觀蛇鶴相鬥,而得靈感,遂創立太極拳。
    其後,有山右王宗岳,溫洲陳同洲,海鹽張松溪,河北蔣發等一脈相傳。後傳於河南陳家溝,複傳至楊露禪。
    清同治(1862- 1874)年間,宗師楊露禪,聘於端王(載漪)府。教授太極拳。端王待之甚厚,禮儀有加。多年後,端王謂宗師日:小王待師可謂甚厚,何無優秀學生,以爲我用?”
    宗師曰:有之,餘注意三人,可傳吾藝。此三人即爲淩山(滿族人)、萬春(漢族人)、全佑(滿族人)。此後,端王命三人從宗師學太極拳。技藝大進。因受當時階級觀念所限,故宗師命三人拜其長子楊班侯爲師,實際上三人的拳技均是楊露禪宗師所教的。經數年勤學苦練,三人各得所長。淩山善發勁,萬春得剛勁,全佑則長於柔化。
    宗師全佑先生(1834 – 1902),性格外柔內剛,外表斯文。爲人慷慨,樂於助人。曾於路上見有軍人打商販,遂上前阻止。但軍人自負孔武有力,又見宗師斯文,認爲可欺,則一言不合拳腳交加。但如蜻蜓撼樹,陪地不起。宗師則告誡其不可自負拳技,欺淩百姓。但此軍人不以爲誡,復邀同營多人,前往尋仇。但仍不得其懲。此後方知宗師身份,並陪禮盟誓,永記教訓。

宗師全佑先生之子吳鑒泉先生(1870- 1942)「貫滿族音譯故姓吳」。自幼受父薰陶,喜武功,善騎射。對太極拳造詣精深。曾任清廷禁衛營護軍總教練。民國後任總統府衛隊師教練。1916年與當時武術名家,楊少侯、楊澄甫、許禹生、孫祿堂等創立北京體育講習所,造就許多人材。吳氏第三代傳人吳公儀、吳公藻昆仲即爲該所第一屆畢業生。深得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先生嘉許。
    宗師吳鑒泉先生爲人寬厚、善良,興善好施。宗師對太極拳教學工作上有很大發展。其治學嚴謹,拳架舒展大方,柔和規矩,極其符合太極拳的原理。故能自成流派,聲名大振。
    1928年,上海市政府、精武體育會、中法大學等團體聘請宗師南下傳授太極拳,受業者甚衆。當時政要、名流焦易堂、王甲寶、熊式輝、彭養光、袁良、吳思預、穀正倫、褚輔成、陳佈雷、章乃器、黃金榮、杜月笙、張嘯林、王曉籟等,均從師學拳。其學生可謂桃李滿天下。
    1935年,宗師在上海成立鑒泉太極拳社,吳鑒泉先生自任社長。其婿馬岳梁、女吳英華任副社長。1942年,宗師患糖尿病,因當時上海淪陷,缺少藥品,不幸逝世。

吳氏太極拳第三代傳人中,英材倍出。其中翹楚者,當以宗師吳公儀爲首。
宗師吳公儀(1897- 1968),宗師吳鑒泉長子,天資聰敏,勤謹好學,悟性極高。弱冠即代父教學。北京體育講習所首屆畢業生。

1924年受黃浦軍校校長蔣中正聘請,提任軍校學生部及高級班太極拳教官。兼任中山大學體育系講師。從業者有方鼎英、談延愷、朱培德、陳嘉佑等名流。
    1937年,宗師在香港成立鑒泉太極拳分社,擔任社長。1942年香港淪陷前回上海,擔任鑒泉太極拳社社長。1948年重返香港復社。
    1954年,宗師在澳門爲慈善籌款舉辦的「吳陳比武」中,甫交手對方即鼻部中拳而流血過多,休息超時。再因起腳過膝犯規,公證宣佈停賽。由此宗師及吳氏太極拳名噪一時,海外團體紛紛致函邀請。宗師命其長子吳大揆於九龍設立分社。次子吳大齊、侄吳大新分赴新加坡、吉隆坡、馬尼拉等地設立分社。並於九龍佐敦道建立總社。從此,吳氏太極拳風行於東南亞並發揚於海外。

宗師吳鑒泉次子吳公藻(1900- 1985),家學淵源尤以理論見長,著作甚多。自第一屆北京體育講習所畢業後,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三軍教練。1929年於上海精武體育會任教。1933年隨吳稚輝等赴長沙,在歡迎會上表演太極拳,舉座讚賞。得到省長何健器重,聘爲湖南國術訓練所教官兼省党部教席。1934年南京中央國術館舉辦第二屆人國武術考試,宗師任湖南省教,成績斐然。
      1937年宗師南下香港,與兄吳公儀共同建立香港及澳門鑒泉太極拳社。1942年香港淪陷前回滬。
      宗師一生著作甚多,1980年宗師於八十七歲高齡,在香港出版「吳家太極拳」一書,堪爲吳氏太極拳之經典著作。
      宗師吳英華(1907- 1997),鑒泉公之長女。自幼從父學太極拳,天賦資質、悟性、均可與長兄吳公儀媲美。宗師所練的拳架柔和、大方、極其工整。宗師鑒泉公曾讚譽:巾幗不讓鬚眉。宗師十六歲即代父教授,十九歲時應上海西門子公司總裁邀請,赴上海教拳。歷任上海太極拳社副社長、社長。爲宏揚吳氏太極拳作出傑出的貢獻。
      1956年應上海體育宮邀請出任教練。培養出許多人材。多次出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召開的全國武術會議。1978年上海恢復鑒泉太極拳社擔任社長,1992年上海市人民政府聘爲上海文史研究館館員。同年,被中國武術協會授以中國武術協會榮譽委員稱號。
    1990年與馬岳梁一起改編成吳氏精簡太極拳。著作有《吳氏精簡太極拳》、《吳氏太極快拳》、《吳氏太極拳詳解》等經典著作。

宗師馬岳梁(1901- 1998)滿族人。早年畢業於北京協和醫學院,任職於協和醫院。青年時嗜好武術,因與宗師吳鑒泉具世誼,鑒泉公謂:武術貴在專一,若棄所學而從餘,當以技授汝。此遂從宗師專攻太極拳。1928年應在上海中山醫學院顔福慶院長邀請,來滬任職於中山醫院。並協助宗師鑒泉公教授太極拳。在長達七十餘年的教學生涯中,歷任上海鑒泉太極拳社副社長、社長等職。抗日戰爭期間,因不願擔任汪僞政府要職,潛往四川,表現出民族氣節和愛國精神。曾先後在四川、廣西等省教授太極拳。此外,於上述幾位宗師齊名的還有趙壽村、吳耀宗等名家,在承先啓後、著書立說、繼承和宏揚吳氏太極拳中均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在吳氏太極拳第四代中有吳大揆、吳大齊、吳大新、吳雁霞、郭少炯、馬海龍、馬江豹、馬江麟等。他們對國內和海外弘揚吳氏太極拳均作出突出的貢獻。惜吳大揆、吳大齊等英年早逝。現吳雁霞在香港鑒泉太極拳總社任社長  。

吳雁霞,女,1933年出生,滿族人,宗師吳公儀之女。幼從父學習太極拳,天資聰敏,對吳式太極拳有很深造詣。長期協助父、兄(吳大齊)管理社務,1996年接任社長職務。馬江豹在歐洲主持社務。

吳公儀兒媳吳大齊夫人吳梁少韾在香港主持吳家太極拳總社,她的女兒吳穎文, 吳穎思,吳穎恩出任副社長及課程總監,積極推廣太極拳.

 

Home | appendix1 | appendix2

This site was last updated 10/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