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玉藝術展-----2007
圖文
田田
這個夏天香港特別熱鬧, 我適逢其會, 遇上了。
先是「國之重寳」《清明上河圖卷》在香港藝術館展出, 這次展出後, 這幅國寶可能要閉關十年休養, 因而港人紛紛湧往欣賞, 預售門票一早沽清; 清晨過海排隊買即日門票, 無奈已為六時即抵達之人士, 捷足先登, 緣慳一面。接著是一年一度的書展, 除展覽售賣書本, 也邀請了中港台星數十名作家演講, 我對龍應台的「香港十個未打開的抽屜」甚感興趣, 更上網預約登記, 可惜臨時有要事, 不克前往。
幸好, 幸好還有黄永玉。黄永玉藝術展在時代廣場展出, 一樓展覽字畫、 雕塑擺在露天廣場、地下另闢一室播放幻燈片, 室外搭成一個名謂《虹橋》的牌樓。家居銅鑼灣, 因著地利, 三探黄永玉, 終于心滿意足, 也可謂滿載而歸了。
黄永玉生于1924年, 湖南鳳凰土家族人。他在藝術中心與讀者的座談會中, 自爆自已幼時是「逃學威龍」, 整日不上學走去「蒲圖書館」, 閱畢館內所有古書, 二年級時留了五次班。 然而, 黄永玉天資過人自學有成, 在美術、文學、版畫、國畫、油畫、散文、詩歌、劇本、小說、雕塑等方面, 都有不凡成就, 堪稱多元藝術家。
黄永王和沈從文
沈從文, 湖南鳳凰城文學家, 是黃永玉表叔, 1937年,他在大公報發表散文「一個傳奇的本事」推介黄永玉, 主動為他更名, 將永裕改為永玉。
黄永玉和香港
黄永玉和香港很有緣份,1948年在香港大學馮平山圖書館舉辦首次畫展, 同年任電影編導, 創作「海上故事」, 為中國第一部木偶片造型。1949年任職長城電影公司, 編劇本「兒女經」。1950年在文匯報發表「羅素街報告書」一詩, 聲援罷工之電車工人。1951年任大公報美術編輯, 和金庸為同事。
黃永玉狡兔五窟
俗語說狡免三窟, 黄永玉偏偏加多兩窟,我在這個展覽中只找到北京《萬荷堂》、鳳凰《奪翠樓》(玉氏山房) 、意大利《無數山樓》, 其餘兩窟, 既是狡兔, 當然就不是那麼容易讓人找到了, 我猜其中一窟當在香港吧。有人說這是生活中的智慧, 還是藝術中的選擇, 只有黃永玉他自已明白。
黄永玉語錄
讓生命活出光彩, 我這一輩子都忙。
我這人, 對有些東西有所謂, 對有些東西無所謂, 比如說: 對讀書、對工作有所謂, 對人對事要準確。如果死後, 我希望我的墓誌銘上有這麽一些字「愛、勤奮、憐憫、感恩」。
如果說我這一生有甚麽收穫和心得的話, 那是: 一碰到許許多多的好人, 二在顛沛的生活中, 一直靠書本支持信念。
黄永玉歷年獲獎簡介
1974年北京「黑畫展覽」, 《貓頭鷹》排名由第七位上昇至第一位。
1976年周恩來總理逝世, 黄永玉作木刻畫紀念。
1980年黃永玉創作中國第一張生肖郵票, 「猴」票發行。
1983年詩集「曾經有過那種時候」, 獲第一屆優秀新詩獎一等獎。同年在意大利駐華使舘, 由外交部長代總統頒發「團結星二級騎士勛章」。
1987年創作國畫《鳳凰涅槃》作為國禮, 贈送日本廣島市。
1991年獲中國美術家恊會、中國版畫恊會頒發「新興版畫傑出貢獻獎」。同年被譽為「中西文化交流和平使者」。
2005年獲中國美藝金彩金終身成就獎, 意大利《總司令》勛章。
我最喜愛的黃永玉創作
三探黄永玉, 我最喜愛的是雕塑, 因為我本身喜愛雕塑。曾經參觀過羅丹的銅雕、朱銘的木雕、沈寬的木雕, 三位大師, 各有特色。這次展出, 最喜愛的是「童年不再」, 小哥哥俯身蹲下, 小妹妹騰身作勢飛越, 天真漫爛。另外的「野猪」, 造型逼真, 充滿動力, 憨憨的長嘴, 卻又流露一份野性。至于為人投訴的《阿當》和《夏娃》, 笨拙古樸, 非常可愛。阿當、夏娃當然是裸體的, 我左看右看, 看不出有甚麽不妥。希望有朝一日, 黄永玉藝術能在澳洲展出, 讓墨爾本的觀眾評評, 究竟這兩位人類先祖需不需要「着衫遮醜」!?
7-8-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