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未冷, 心未硬,

                                                         香港, 全世界的驕傲 !

                                                                                                      田田    棣棣

  我們來了。 

   五月卅一日, 廿名「Y89」的20歲新生代抬着〈毋忘六四, 繼承英烈志, 薪火相傳, 接好民主棒〉, 八千人沉毅的足印, 印在銅鑼灣、灣仔、金鐘、中環政府合署。牙牙學語的嬰孩來了, 四、五歲的兒童來了, 大中小學生來了, 年邁的公公婆婆、坐着輪椅的、撑着拐杖的、89學運領袖熊焱、〈國殤之柱〉藝術家高志活兒子, 帶着兩座各高2呎的迷你〈國殤之柱〉也來了, 我們嚴正申明: 「曾蔭權, 你不代表我! ,「詹培忠, 黑漆漆的, 不是那晚的天安門廣場, 是你的心! 」我們告訴陳一諤等, 不明真相的年青一代:「正視歷史, 平反六四, 推動民主, 追求自 ! 」我們的心聲, 響徹雲霄。二十年來, 我們選擇了是其是, 非其非, 年復一年, 與良知同行, 我們要同行到平反六四的終端。 

我們來了。為的是, 我們流着的血依然熾熱。

我們來了。

  六月四日, 十五萬人凝聚維園每一個角落, 維園外, 五萬人肅立路邊, 星星點點燭光, 燃亮二十萬顆良心。趙紫陽總書記的講話揭開晚會序幕, 這是他在被軟禁期間的秘密錄音, 他質疑當局定性學生民主運動, 為反黨反社會主義的暴亂, 他認同學生是愛國的。我們憶及二十年前那個晚上, 他匆匆趕往天安門, 哀傷地說: 「孩子們, 我來遲了! 」是遲了! 我們忍不住要問: 倘若當年 政府順應民意, 改革整頓, 推行民主;今天會否有豆腐渣工程? 會否有假藥、假蛋、毒菜、毒奶….?會否上下一片貪、腐?  我們肅立默哀致敬, 在《江河水》的哀樂中, 主席司徒華和多名1989年出生的青年, 向六四英靈獻花, 燃點火炬, 象徵六四精神不滅。

是我們的勇氣, 「天安門母親」丁子霖的錄音得以播出,  願這一片燭光, 這一首《祭英烈》 安撫她, 以及無數個天安門母親, 無時無刻的喪子之痛。是我們的堅持, 流亡17年的熊焱, 得以再次踏足中國國土, 他感動, 他感謝, 他讚揚我們維護自由, 珍愛自由, 是全中國的驕傲, 全世界的驕傲, 中國有希望, 因為有香港。

我們來了, 為的是, 香港, 是中國土地上絕無僅有, 能公開悼念六四的福地, 我們堅信, 我們的努力不懈, 定能感染內地同胞, 鼓舞中國知識份子, 塑成一種道德力量, 成為對中國政府的一種民間制衡。

  相隔一甲子, 台灣政府終於向「228」事件的犧牲者道歉, 彌補巨大歷史傷口。澳洲總理陸克文也于2008年向60年代「被偷竊的一代」道歉, 作出賠償, 融洽澳洲土著和主流社會。六四是中國近代的重要里程碑, 六四也是中國維權運動的開端。六四是傷痛, 六四也是中國人的驕傲。我們堅信有一天, 六四定能獲得平反, 政府定會向人民道歉。

我們來了。為的是, 我們跳動的心不曾僵硬。